隐性教育视角下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隐性教育视角下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ID:46273430

大小:72.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1-22

隐性教育视角下校园文化建设浅谈_第1页
隐性教育视角下校园文化建设浅谈_第2页
隐性教育视角下校园文化建设浅谈_第3页
隐性教育视角下校园文化建设浅谈_第4页
隐性教育视角下校园文化建设浅谈_第5页
资源描述:

《隐性教育视角下校园文化建设浅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隐性教育视角下校园文化建设浅谈摘要:校园中的每个人时时刻刻都在主动或被动接受着校园文化的感染和熏陶,充分发挥隐性教育功能已成为校园文化发挥育人作用的重要途径。文章首先探讨了对隐性教育的基本认识,然后分析了校园文化的隐性教育功能,最后提出了隐性教育视角下校园文化建设的基本途径。关键词:隐性教育;校园文化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0)05-0231-02校园文化是指以社会先进文化为指导,以师生文化活动为主体,以校园精神为底蕴,由校园中所有成员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共同创造形成的学校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是被校

2、园师生认同和遵从的一种群体性文化。先进文化要发挥社会作用,就要把文明内化到人们的灵魂里,积淀到人们的思想中。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讲求潜移默化、耳濡目染的隐性教育模式在校园思想教育工作中正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由于生活在校园中的每个人时时刻刻都在主动或被动接受着校园文化的感染和熏陶,校园文化也就成为思想教育的重要载体,充分发挥隐性教育功能已成为校园文化发挥育人作用的重要途径。、对隐性教育的基本认识隐性教育作为隐性课程的上位概念,是对隐性课程领域的扩展和意义的提升,而隐性课程则是隐性教育研究的逻辑起点。20世纪60年代后期,国外一些课程理论家通过观察研

3、究发现了隐性课程的存在。他们看到,学生除在学校安排和教师指导下进行各类课程学习外,还受到学校的制度特征、文化氛围、集体生活、课外活动的影响,这些因素以隐蔽的、潜在的、渗透的方式作用于每个学生,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动机和价值观产生作用。随着对隐性课程的不断探讨,出现了隐性教育的概念。相关文献对隐性教育的界定角度不一,如认为隐性教育是指运用多种喜闻乐见的手段,寓教于建设成就、寓教于乐、寓教于文、寓教于游等,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其中,使人们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隐性教育是指隐藏教育目的,通过将教育性因素渗透到教育对象日常接触的环境、文化、网络、娱乐、舆

4、论、制度、管理、服务等具有教育功能的非正式教育载体之中,引导教育对象主要经由非认知心理获得教育性经验的一种思想政治教育方式。”[1]二、校园文化的隐性教育功能校园文化对于身处其中的校园成员具有重要的隐性教育功能是不容置疑的。从对人思想的影响角度出发,校化的隐性教育功能包括价值导向、情感陶冶、精神激励、行为规范四个方面。价值导向功能。校园文化的物质环境、制度设置、人际交往等渗透着的道德蕴含和教育意志时时向学员传递出一定的价值观信息。苏霍姆林斯基说:"学生在他周围一一在学校走廊的墙壁上,在教室里,在活动室里一一经常看到的一切,对于他的精神面貌的形成具有

5、重大意义。”[2]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会通过陶冶、凝聚等内化力量,给学生的成长提供优越的精神土壤,同时抑制滋长的不良心理、行为和习惯,使他们在校文化的导向下,正确选择社会信息,接受先进思想,逐步健康地成长起来。”[3]情感陶冶功能。“情感的重要特征之一是情境性,即任何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4]陶冶功能是指通过创设和利用有教育意义的情境、氛围,使教育对象受到熏陶、感染,这是隐性教育最外显的、直接的功能。产生陶冶功能的源泉多种多样,诸如校园的物质环境、精神氛围、文化活动等具有净化心灵、陶冶情操、涵养心情的道德功用。精神激励功能。激励教育对

6、象思想品德的发展是隐性教育的一个重要目的。无论校园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还是制度文化,都蕴涵激励作用,尤其是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对教育对象的激励作用尤为明显。校园文化活动大多数由学生自发组织、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有利于他们提髙自主性和独立性,培养自信心和创造力,效果显著。通过文化活动,教育对象从中寻找到表现和发展自己的领域,发现自身价值和潜能,树立起自信心和荣誉感,成为胸怀理想、充满激情的生活强者。行为规范功能。隐性教育中的教育性因素还具有无形的内驱力,制约着教育对象的思想、言行,即教育对象主动认同、接受教育环境的影响。当教育对象的思想和行为在环境

7、中表现出来以后,就会受到周围环境和舆论的评价,以及规章制度、道德规范的检验,凡是符合社会规范的思想和行为就会及时得到肯定和赞扬,从而产生动力,这些良好的思想和行为就能得到强化与弘扬。反之,某些不恰当的思想和行为就会受到抑制、批评和谴责,使人感到压力。这种压力能够使这些思想和行为约束在一定的范围之内,进而逐渐调整,与周围环境保持一致或基本一致。三、隐性教育视角下校园文化建设的基本途径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性、长期性的工程。随着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校园文化的隐性教育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这就要求校园教育工作者要深入研究、与时俱进,不断拓展校园文化建设的基

8、本途径。推动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实现精神育人。拿破仑曾讲过,世界上有两种力量,一种是精神,一种是利剑,从长久看,精神总能征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