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浅谈经济社会史

[精品]浅谈经济社会史

ID:46295086

大小:66.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1-22

[精品]浅谈经济社会史_第1页
[精品]浅谈经济社会史_第2页
[精品]浅谈经济社会史_第3页
[精品]浅谈经济社会史_第4页
资源描述:

《[精品]浅谈经济社会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经济社会史-种历史研究的新方向传统的史学,无论中外,都是以政治史为中心。在西方,经济社会史作为史学的一个新分支已经逐渐成熟,并取得了相当的成就。史学在不断的向前发展过程中,它的领域不断得到拓宽,方法也越来越多。在研究历史时,要注意经济、社会因素与政治、文化等其他因素之间的关系。而经济一社会史即是新兴起的一门学科,把经济与社会结合起来,更深入的去研究历史。一、经济一社会史的发展概况。在西方,一般意义上的经济史,社会史早就存在了,把经济和社会联系在一起作综合的研究,西方史学界一般认为可追溯到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1893年,维也纳的学者们创

2、办了《社会经济史季刊》。1929年,吕西安、费弗尔和马克•布洛赫创办了《经济与社会史年鉴》,在创刊号的《致读者》中,明确提出了要打破史学研究的专业局限和学科局限。其实,马克思在《〈政治经济批判〉序言》中,就有对历史中经济、社会因素的经典性表述。《资本论》第一卷是经济学理论著作,但在意义上也是经济社会史著作。英国学者巴勒克拉夫说:“马克思主义作为哲学和总的观念,从五个方面对历史学的思想产生了影响。首先,它既反映又促进了历史学研究方向的转变,从描述孤立的一主要是政治的一事件转向对社会和经济的复杂而长期的过程和研究”。20世纪20年代,经济史在英国

3、开始表现的与众不同,英国由此成为经济一社会史最早策源地。1926年7月,在艾伦•鲍尔、托尼及李普森三人倡导下,牛津大学成立了“经济史学会”,并出版会刊《经济史评论》。专门学会的成立和专业杂志的出版标志着经济史已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同时英国一些史学家也开始表现出与一般经济史学家不同凡响的风格,代表人物是托尼。他在《十六世纪的土地问题》、《宗教与资本主义的兴起》以及《乡绅的兴起》等论著中,从不同的侧面揭示英国资本主义产生这一重大历史现象,他相信经济的发展是历史变迁的首要动力,又认为社会和经济的同步发展具有更大的重要性。托尼的研究不再是纯粹的经济史

4、,而是经济、社会和文化相交叉的历史。但是,托尼的学术思想没有得到很好的继承和发扬。在法国,与托尼遥相呼应的是年鉴学派。1929年创办的《经济史年鉴》刊载的经济史论文比一般的视野更为宽阔,不仅重视经济与社会的研究,还重视人们精神状态的研究,倡导“总体历史”。法国的经济史研究别具特色,为经济一社会史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文化资源。这一时期许多相关的著作出版,如皮朗的《中世纪欧洲经济社会史》,汤普逊的《中世纪经济社会史》等。经济一社会史的兴起以经济史的退潮为前提。20世纪30年代至50、60年代是西方经济史研究的黄金时代,历史学的研究大量引用其他

5、学科的研究方法。从70年代起,法国经济史的研究开始退潮。到80年代,在史学界,经济史的失宠已是公认的事实。具有象征意义的是经济史研究的重要杂志《社会经济史杂志》于1982年停刊。经济史在西方史学界的衰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计量方法的过度使用,使历史学出现了非人文化的倾向,研究的范围越来越专,同时也越来越窄。西方史学界认为,要摆脱这些困扰,经济史家与社会史家应该联合起来,开始新的综合。20世纪70年代中叶以后,经济史与社会史的结合成为史学的一个重要特征。历史学家们开始转向人口史、文化史、心态史以及在新的逻辑和层次上转向政治史、法律史等。社会史的著

6、作也开始容纳经济生活及经济分析的内容。如古贝尔的《17至18世纪的勃维和勃维人》、巴埃雷尔的《15至18世纪下普罗旺斯乡村》和拉杜里的《15至18世纪的朗格多克农民》等等。著名学者拉布鲁斯说:“一种新的社会史开始了,这种社会史与全新的经济史和迅速发展的社会科学相结合。这种社会史的目标除了研究社会集团和它们之间关系外,还要研究它们的经济、社会和心态的关系”。显然,经济史和社会史正在演变为一种全新模式,经济一社会史作为一门新学科已逐渐成熟。中国社会经济史学,是以承继传统学术,接受西方经济学、社会学和马克思主义的启蒙为起点的。它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以

7、梁方促(1908年一1970年)和傅衣凌(1911年一1988年)为杰出代表,都以明清社会经济史为园地,探讨建立本土的学术意识。他们都是“社会学化的历史学家”,拷问的是“全体部分构成的历史”,建立了中国社会经济史的研究基地,培养了一批人才。20世纪80年代以后,中国社会经济史学进入了最好的发展时期。1982年《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创刊标志着中国社会经济史学派在中国历史学界和经济史界占有重要地位,迄今为止已连续出版了77期。中国社科经济研究所和厦门大学历史研究所被公认为中国经济史研究的两大中心。90年代一批具有较高学术成果的著作问世,如陈支平的

8、《近五百年来福建的家族社会与文化》,杨国桢、陈支平《明清年代福建的土堡》等。中国社会经济史的研究取得很大进展,思维方式的转换和研究方向呈现多元化,参与国际学术合作。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