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浅析我国民间借贷的现状及法律规制研究

[精品]浅析我国民间借贷的现状及法律规制研究

ID:46296157

大小:68.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11-22

[精品]浅析我国民间借贷的现状及法律规制研究_第1页
[精品]浅析我国民间借贷的现状及法律规制研究_第2页
[精品]浅析我国民间借贷的现状及法律规制研究_第3页
[精品]浅析我国民间借贷的现状及法律规制研究_第4页
[精品]浅析我国民间借贷的现状及法律规制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精品]浅析我国民间借贷的现状及法律规制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析我国民间借贷的现状及法律规制研究浅析我国民间借贷的现状及法律规制研究摘要在国家允许民间借贷利率可适当高于银行同类贷款利率的法律环境下,由于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加上国家信贷政策的收紧和全球金融危机的多重影响,使得民间借贷在社会生活中崭露头角,但是民间借贷地位尴尬且缺乏有效监管,存在着一系列的风险及问题,需要对其进行法律规制。关键词民间借贷法律规制监管作者简介:张靖宜,辽宁大学2013级法律硕士(法学)专业硕士研究生。中图分类号:D922.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14)07-094-02民间

2、借贷是指发生在公民之间、公民与法人或其它组织以及企业与企业之间借贷活动,其本质上是一种金融运营模式。在经济发达地区民间借贷是公民和企业投资理财的重要途径。新经济形势下民间借贷行为日趋复杂,因此我们应该用发展的眼光对其进行重新的定位。一、民间借贷的现状(一)民间借贷处丁合法与非法的边缘民间借贷机构在我国地位尴尬,没有明确的民间借贷管理部门能够对民间借贷这类中介机构进行有效监督和管理,同时由于缺乏相关的法律法规来明确民间借贷的法律地位,民间借贷大多数处丁秘密状态而游离于正规的金融体系之外。这种状态下的民间借贷存在着交易隐蔽

3、、监管不到位、法律地位模糊、风险不易监控以及易滋生非法融资、洗钱犯罪等诸多问题。从新中国成立至今,我国的金融体制对于民间借贷一直是以行政管制为主,特别是近来,中小企业的融资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相较于屮小企业,银行更愿意贷款给经济效益可观、有发展前景的大公司。另一方面,银行借贷难度提升导致投资渠道匮乏,民间借贷很自然的进入到了拥有较多闲散资金的公民的视野,这一实际情况带动了民间借贷的繁荣。近年来国家也相继出台一些政策例如:2012年“两会”,温家宝总理强调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的健康发展等。遗憾的是这些政策仍旧处于制度层面,具

4、体落实情况不乐观,再加上司法实务部门对民间借贷进行的行政管制和刑法打压,更使民间借贷处于合法与非法的边缘地带,阻碍其在整个金融体系中发挥积极作用。(二)民间借贷风险类型多样1•主体风险。主体风险主要是指民间借贷主体在缺乏合法经营资格的条件下却从事放贷业务、吸储业务。或者虽具有合法资格但超越经营范围等而承担不利法律后果的可能性。简单的说就是主体不适格,主要表现为以下两种类型:(1)民间借贷中间人的风险。其一,自然人型民间借贷中间人。通常不涉及第三人的自然人Z间的民事借贷行为是被法律所允许的,然而当下民间借贷大部分都存在于

5、陌生人之间。自然人型民间借贷中介人应运而生•且趋于专业化。很多中介人违法吸收存款、发放贷款,超越一般性的介绍借贷,其行为在缺乏法定程序、申请合法资质的情况下,发生主体不适格的风险的概率是非常高的。其二,法人型民间借贷居间人。民间借贷居间人机构化已势在必行,然而我国法律对民间借贷中介机构的法律地位没有进行有效确认,对权利义务的限定模糊等现实情况都使民间借贷风险加大。(2)非金融企业间的风险。一般工商企业间的借贷主体风险。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借贷行为是被我国法律所禁止的。即所谓的禁止企业Z间的资金拆借。如若企业Z间进行借贷且约

6、定利息的,法院则根据具体情况对利息依法进行没收,另一方当事人则受到和当于银行利息的罚款,因此,企业缺乏放贷资格是引发这一类主体风险的重要原因。当下,民间借贷主体机构化的趋势越演越烈。民间借贷主体范围也在逐步的扩大,包括地下钱庄、典当行、拍卖行、中小企业贷款公司、资产评估公司等,甚至包括一些基层银行在内的金融机构也变相成为民间借贷的主体之一。2•行为风险。民间借贷行为风险是指在民间借贷实施过程中,因行为不当而引发的风险,需要强调的是,在这一层面上的风险是指会产生风险隐患的借贷行为引发的风险。换句话说是可能导致风险主体承担

7、不利法律后果的行为引发的风险。民间借贷行为风险分为以下三类:(1)约定利率超越国家认定标准。所谓高利贷是指放贷人以获得高额利息为目的,放贷人与借款人约定借款利息高于银行同期利率4倍。对于利率约定未超越银行同期利率的4倍标准的民间借贷行为一定程度上有其制度上的合法性的,而对于利率约定超越国家认定4倍标准的民间借贷行为的判定则根据具体情况的不同而有不同的法律后果。首先,不以放贷为业的放贷人,其放贷行为可以说是偶然性的,性质上仍然属于私法口治范畴,故而并不需要国家干预,最终的结果是超出合理利息的部分无法获得法律上的支持。其次

8、,以高利贷为业的放贷人,通常其放贷行为形成了一定的规模、持续吋间长、业务进展频率高,因此不仅仅以放贷行为还要以放贷资质来评判其违法性。例如那些缺乏放贷资质仍然进行高利率放贷的放贷人所面临的是应承担刑事责任风险;对于那些已经获得国家批准的放贷主体,如小额贷款公司,如果违反法律规定从事高利放贷业务,不可避免的是承受行政责任风险,如果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