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情赋》的情蕴和主旨探析

《闲情赋》的情蕴和主旨探析

ID:46305104

大小:80.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1-22

《闲情赋》的情蕴和主旨探析_第1页
《闲情赋》的情蕴和主旨探析_第2页
《闲情赋》的情蕴和主旨探析_第3页
资源描述:

《《闲情赋》的情蕴和主旨探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第6期总204期笫6期2006年11月6《闲情赋》的情藥和主旨探析贵州社会科学-01.204.1^.6500!31801611065inO1112HOU1291111361八200《闲情赋》的情蕴和主旨探析李世萍1北京师范大学,北京摘要:对于陶渊明的《闲情赋八历來争议颇多,笔者觉得《闲情賦〉在整体构思、情感表达、意象选择等方而都对屈原塔辞有所借鉴;其主h是表现作者对亡妻的深切思念之情;此赋不关“教化”,而是诗人真实情感的H然流爾。关键词“闲情被陶渊明:楚辞;思念亡妻中图分类号11206.2文献标识码4文章编号悄说

2、”者对之加以肯定,而持"风教说”者则对之多加批判,态度都极为鲜明。要弄淸作者的写作初衷和主题,先须考察陶赋的悄感表达及其内蕴。宙上可见,对于陶渊明的《闲情赋)历来冇正反两种看法。持“爱作者f命介:李世萍,女,河北廊坊师范学院副教授,北京师范人学历史学院丿力欠文献学博士研究生。主耍从事先秦两汉魏晋文学与文献学研究。(艺文类聚〉卷一美妇人〉门引了嬢邕的(检逸賦〉、阮璃的《止欲賦〉、王粲的(闲邪赋〉、曹植的(静思賦〉等,而唯独不取陶渊明的(闲情赋久可见在初唐时期陶渊明诗文尚未引起人们的重视。或者说因为陶在其序文中表明“

3、谅有助于讽谏”,而使人压根儿没想到把它归Z为爱悄賦。陶序不过套用了时人的-种共同的创作路数,体现了赋作者的才盾心理:诗人想掩饰实悄,反而欲盖弥彰,所以千载;Z下读它才感觉弥足珍贵。(闲情赋〉是陶渊明别具一格Z作,人们历來对它褒贬不萧统在〈陶渊明集序〉中说:“白璧微瑕,惟在〈闲情〉一賦.扬維所谓劝百而讽-者,卒无讽谏,何足摇其笔端?惜哉,亡是可也I”王间运〈湘绮楼日记〉更说“《闲情赋〉十愿,有伤犬雅,不止'微瑕'。”方东树〈续昭昧詹言〉甚至说它“可以不作,后世循之,直是轻薄淫疲,最误子弟。”苏轼则为之拨乱反正,说“

4、正使不及周南,与屈、宋所陈何异?而统乃讥Z,此乃小儿强作解事者。”并以国风〉好色而不淫”予以肯定。竹■迅意眼灵心,诙谐地说陶潜先生在后人的心目中,实在飘逸得太久了,但在全集里,他有时却很摩登,'胞在丝而为履,附•索足以周旋'……竟想摇身一变,化为'啊呀呀,我的爱人呀'的鞋子,虽然后来自说因为'止乎礼义’,耒能进攻到底,但那胡思乱想的自白,究竟是大胆的。”笔者觉得他们的评论都不够妥当。鲁迅虽然看到了陶賦的浪漫,但乂失之于浅白,那是作者真情的自然流爾,而胡思乱想无论如何大胆,也不会如此打动人心。途钦立认为此赋“以追求

5、爱情的失败农达政治理想的幻灭”。萧统把它看作是陶的缺憾实在太过•俚化,逮说也嫌牵强,方东树更有点危言耸听。相反,中国科学院文学所编的〈中国文学史〉则说这种一往情深的表白,丝亳没有可非议的地方。相反地还可以看出,在作者身上并没有太多封建礼教的束缚。”1002一6924(2006)06-128-130陶渊明在(闲情赋〉并序开头说广初,张衡作《定情赋八蔡邕作〈静情賦〉。检逸辞而宗潴泊,始则荡以思虑,而终归闲正。将以抑流宕之邪心,谅有助于讽谏。缀文之士,奕代继作;并因触类,广其辞义。余园闾多暇,复染翰为之;虽文妙不足,庶

6、不谬作者之意乎?”由此序可知其〈闲情赋〉是受到前人的影响而创作的。首先,张衡的〈定悄赋〉(“思在面为铅华兮,患离尘之无光"}和《同声狀〉(“思为管弱席,在下蔽匡床;愿为罗衾祷,在上卫风霜”)都对陶有启发。蔡邕的(静请賦〉也有"思在口而为簧,鸣哀声独不敢聆”。实际上,王粲吐欲赋〉已有“愿为环以约腕”之句。钱钟书(管锥编〉评到:“诸愿之至竞仅可托于虚想,实事不遂,发无聊之极思,而虚想生焉,然叩虚想未遂,仍难长好常圆,世界终归阙陷,十愿适成十悲;更透一层,禅家所谓'下转语'也。张、蔡之作,仅具端倪,潜乃笔墨酊畅矣。”序

7、文本身说明作者的写作目的在丁•使人心归于平和雅正,从而能够起到讽谏作用。这与孔子所言“思无邪”如出-辙。赋的末尾与序文遥和呼应:“尤〈釦草〉Z为会,讹〈召南〉Z余歌:坦万虑以存诚,憩遥情于八遐。”作者蝕终以礼节情,这样的首尾与汉大賦的“欲讽反颂”也不谋而合。虽然陶渊明的序说得冠毘堂皇,但实际上他的賦文却缠绵悄恻,淋漓尽致,堪称-•篇充满真情实感的美文。其“十愿十悲”写得何等的情致委婉,美仑美奂愿在衣而为领,承华首之余芳:悲罗襟之宵离,怨秋夜Z未央……”作者想象之奇特,构思Z巧妙,情感Z真®,表现Z柔婉,均令人叹为

8、观止。这“十愿I•悲”中体现出强烈的时间上的紧迫感和空间上的距离感,诗人与其所爱总是聚少离女,不能相伴左右。这与其所表达的思念亡妻的主题有关,将在下文详述。杨慎《升庵诗话》评得好曲尽曲情,深人冶态……所谓词人之賦刖以淫也。”但笔者觉得陶赋却做到了“丽以则”。萧统〈陶渊明集序》也评价其文“辞彩精拔,跌宕昭彰,独超众类,抑扬爽朗,莫之与京……语时申则指而可想,论怀抱则旷而且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