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情赋陶渊明_陶渊明《闲情赋》理想女性形象之源.docx

闲情赋陶渊明_陶渊明《闲情赋》理想女性形象之源.docx

ID:52354534

大小:8.16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3-26

闲情赋陶渊明_陶渊明《闲情赋》理想女性形象之源.docx_第1页
闲情赋陶渊明_陶渊明《闲情赋》理想女性形象之源.docx_第2页
资源描述:

《闲情赋陶渊明_陶渊明《闲情赋》理想女性形象之源.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闲情赋陶渊明_陶渊明《闲情赋》理想女性形象之源  历来对陶渊明的《闲情赋》的题旨的阐释大体可以归纳为两大类:男女爱情说和伦理政治寄托说(忠臣之恋主、思圣帝明王等)。当代主伦理政治说的学者也有不少,但大多数学者还是认同爱情说。徐公持先生在《魏晋文学史》中说:“统观全赋,只能认为是一篇情爱之自赞,文士之恋歌。”袁行霈先生主张“我们不如从作品本身出发,根据陶渊明本人对其作品的说明,参照同一系列的作品的内容,把《闲情赋》的写作视为陶渊明的一次爱情的遐想或冒险,心飞远了,最后还是收了回来,虽然收得无力。陶渊明不管多么清高,他总还是人,总还有人的情欲。清高表现在政治上不同流合污,并非

2、连爱的能力和兴趣也没有。”叶嘉莹认为:“陶渊明所写的那个‘负雅志于高云’的女子,有着这样高雅的品格,不是一个现实的女子,是陶渊明理念之中的一个美好象征,他所向往的一个象征。”这几位先生对《闲情赋》所说的以上观点都是当代学界具有代表性的结论,这些结论主要是从正面分析立论,分析了陶渊明对爱情的礼赞、遐想、憧憬、追求,而对陶渊明的爱情追求及遐想的动因的剖析则远远不够。本文尝试从陶渊明的弟妹及夫妻关系人手,力求破解陶渊明的爱情之梦的背景及动因。  一、理想女性形象  《闲情赋》的主体部分是赋主对心中理想女子发下的十愿:“愿在衣而为领,承华首之余芳”;“愿在裳而为带,束窈窕之纤身”

3、;“愿在发而为泽,刷玄鬓于颓肩”;“愿在眉而为黛,随瞻视以闲扬”;“愿在莞而为席,安弱体于三秋”;“愿在丝而为履,附素足以周旋”;“愿在昼而为影,常依形而西东”;“愿在夜而为烛,照玉容于两楹”;“愿在竹而为扇,含凄飙于柔握”;“愿在木而为桐,作膝上之鸣琴”。希望与之“接膝以交言”,朝夕相处,须臾不离,如胶似漆,忘物忘己,死心塌地的奉献,绝无保留的忠诚,痴心之至,纯情之至!那么,愿为之全身心献出,甚至不惜以卑躬屈膝的姿态奉献的理想之女性究竟是何方神物?  “夫何瑰逸之令姿,独旷世以秀群。表倾城之艳色,期有德于传闻。鸣佩玉以比絮,齐幽兰以争芬。淡柔情于俗内,负雅志于高云。”这

4、是一位具有美好姿态、艳丽外表、纯洁内心、品德高尚的女子,更是一位远于流俗、旷世超群的奇绝女子,是文士心中理想女性的最佳范型。此女子的心,敏感得“悲晨曦之易逝,感人生之长勤。同一尽于百年,何欢寡而愁殷。”既似善感的诗人,又如多思的大哲。神妙的心灵和精湛的技艺融为一体:“搴朱帏而正坐,泛清瑟以自欣。送纤指之余好,攘皓袖之缤纷。瞬美目以流盼,含言笑而不分。曲调将半,景落西轩。悲商叩林,白云依山。仰睇天路,俯促鸣弦。神仪妩媚,举止详妍。”弹奏进人物我两忘之佳境,技进于道,既“激清音以感余”,导人向上,更令人无法不“愿接膝以交言”,企盼的是神交,流连的是默契,梦想的是知音。  二、

5、理想女性的现实来源  《闲情赋》所构想的奇妙女子,在现实中是否有其人呢?对此进行无尽的猜想,于事无补。但是,从陶渊明的其它诗文中,或许能找到些蛛丝马迹。理想再高,离不开现实土壤,陶渊明的女性理想应该就扎根于他的生活,离不开他交往并热爱过的人物,甚至还有自我的影子。  在《祭程氏妹文》中,陶渊明写道:“咨尔令妹,有德有操。靖恭鲜言,闻善则乐。能正能和,惟友惟孝。行止中闺,可象可傲。我闻为善,庆自己蹈。”对于这位令妹,陶渊明自己说是:“谁无兄弟,人亦同生。嗟我与尔,特百常情”。这位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娴静温雅,乐人为善,“有德有操”的令妹,简直就是《闲情赋》中“期有德于传闻”

6、的注脚。这位“可象可傲”的闺中贤淑妹妹,应该算是《闲情赋》理想女性的一个现实女性的原型。陶渊明与这位小他三岁的妹妹,“爰从靡识,抚髫相成”,两人的感情非常人可比,“特百常情”,恐怕也是其他女性难以取代的。陶渊明在《归去来辞》序文中如此解释他辞官而去的事由:“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一般对此的解说都以为是托词,但联系全部作品来看,这也是陶渊明的真情的流露,对于《闲情赋》的解读自然有着十分特殊的意义。  在《祭从弟敬远文》中陶渊明写道:“于铄吾弟,有操有概。孝发幼龄,友白天爱。少思寡欲,靡执靡介。后己先人,临财思惠。心遗得失,情不依世。其色能温,其言则厉。乐胜

7、朋高,好是文艺。遥遥帝乡,爰感其心。绝粒委务,考槃山阴,淙淙悬溜,暖暖荒林。晨采上药,夕闲素琴。”陶渊明这位从弟除了具有令妹的操守品性外,还能具有忘怀得失,先人后己,乐善好施,择友远俗的性格,既有儒者风采,又有道人高志,更兼有爱好文艺,娴熟于琴的雅趣。这位从弟,虽然小陶渊明十多岁,但在陶渊明心目中,是他真正的知音:“斯情实深,斯爱实厚。念畴昔日,同房之欢。冬无蕴褐,夏渴瓢箪。相将以道,相开以颜。岂不多乏,忽忘饥寒。余尝学仕,缠绵人事。流浪无成,惧负素志。敛策归来,尔知我意。常愿携手,置彼众意。”兄弟之间,生活处境相同,志趣爱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