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试论死刑的存与废

【精品】试论死刑的存与废

ID:46311755

大小:84.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11-22

【精品】试论死刑的存与废_第1页
【精品】试论死刑的存与废_第2页
【精品】试论死刑的存与废_第3页
【精品】试论死刑的存与废_第4页
【精品】试论死刑的存与废_第5页
资源描述:

《【精品】试论死刑的存与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法律专业毕业论文论文题目:试论死刑的存与废专业:法律考籍号:考生姓名:指导老师:通信地址:_由E政编码:联系电话:完成时间:2011年06月摘要:1关键词:1一、我国死刑的产生、发展及现状1(-)我国死刑的产生1(-)我国死刑的发展1(三)我国死刑的现状2二、死刑的存废之争及主耍观点2(-)废除死刑的观点2(-)保留死刑的观点2(三)我国学术界的死刑存废观3三、死刑存在价值及局限性3(-)死刑的存在价值3(-)死刑的局限性5四、死刑的限制适用及其完善5(一)限制死刑的适用范围和对象5(二)完善死刑复核程序6参考文献:7试论死刑的存与废摘要:死刑

2、是剥夺犯罪分子生命的刑罚方法。在我国,包括死刑立即执行和死刑缓期两年执行两种情况。死刑作为一种刑罚,除了具有刑罚的一•般特征,还具有其独特性,最显著的莫过于它的严厉性。对于死刑存与废这个热门话题,世界各国刑法学界儿百年来为之争论不休,但一直到现在都没有形成定论。在目前的社会发展水平状况下,死刑到底应不应该废除?死刑的积极因索和消极因素谁更多些?它们的依据又是什么?关键词:死刑死刑立即执行死刑缓期两年执行严厉性一、我国死刑的产生、发展及现状(-)我国死刑的产生死刑是最古老最严厉的一种刑罚,早在奴隶制国家产生的同时就出现了死刑。在奴隶制、封建制国家

3、,死刑是统治阶级镇压奴隶和农民的重要手段,死刑执行的方法极端野蛮残酷。马克思在阐述死刑与原始社会复仇制度的关系时认为“死刑是往古的以血还血,同态复仇习惯的表现”。在最原始的时候死刑是无规则的,它不仅仅是因为同态复仇、血亲复仇。由于要生存,物竞天择,除了复仇这一原因之外,人们为了生存,不得不对其他能给自身生存带来威胁的人们施行死刑。伴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产生了私有经济、私有制度,当他人的行为威胁到门身利益时,为了维护己有的特权及自身的统治地位,统治者设立了国家机器一一军队与监狱,从而使死刑开始以一种正式合理的方式存在,并被使用了千百年,直至今天

4、。(-)我国死刑的发展从奴隶制时期的墨、鼻!1、非U、宫、大辟到封建时代的笞、杖、徒、流、死,一直到今天的各种刑罚,包括死刑。可以看出刑罚的方式越来越文明,从残害人的肢体到如今的文明刑种,这都是社会的进步。也可以看出,从古到今自始至终都保留着死刑。死刑是在丿力史起伏动荡屮发展的。当社会安定,国泰民安,那么统治者就会对犯罪者宽大处理,无论是从死刑的种类还是从处以死刑的人数來说都是很少的,阶级矛盾缓和,所使用的刑罚即使是死刑,手段也不是很残忍,比较人道。而遇到社会政权交替时,社会秩序一片混乱,各种犯罪层出不穷,“乱世用重典”,一旦各种孑盾激化产生冲

5、突时,死刑的种类及处以死刑的人数就会增多,而冃残酷无比,以此来镇压和威慑人们不再犯罪。但总的趋势是死刑在减少,死刑的方法越来越文明人道。如今我国实行死刑复核制度和死刑缓期两年执行制度來严格限制死刑的执行量,在适用死刑上采用枪决和注射的方式,是为了减轻罪犯行刑时的痛苦。(%1)我国死刑的现状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特别是建国以来,经过实践的检验,我国逐渐形成了保留死刑而坚持少杀、慎杀,反对多杀、错杀的理论共识。在现阶段,党和国家对死刑的政策是“保留死刑,限制死刑,严禁错杀”。目前,我国一方面把死刑作为打击犯罪、保护人民的一种有力武器,另一方面,又非常

6、强调慎重使用死刑,以防止发生冤杀、错杀事件。我国刑事法律根据慎用死刑的实践经验,不仅在实体法中限制了死刑的适用范围,而且在程序法中还对判处死刑的案件,专门规定了一个特别的审查批准程序,即死刑复核程序。包描判处死刑立即执行案件的复核程序和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案件的复核程序。其目的也就是最大限度地限制死刑的适用,坚持“少杀,慎杀”的刑事政策。而且这种死刑限制呈现出“限制渐强”的趋势。二、死刑的存废之争及主要观点死刑被毫无怀疑的使用了千百年,一直未有人对此产生质疑,直到贝卡利亚及许多学者在启蒙运动过程中提出了死刑的残酷性、非正义性和不必耍性,由此在全

7、社会产生轩然大波,保留死刑与废除死刑的争论FI益激烈。(-)废除死刑的观点那些启蒙思想家人道主义者们认为“天赋人权”死刑剥夺了人的生命,这是对人的权利的侵犯,既然国家要保护人的生命权,就不能轻易使其消失;社会契约论者卢梭认为“订立契约的人们各自交出微小的权利组成国家最高权利,但不包括生命权”,生命权是人的各种权利之王,如果连生命权也不拥有,如何去享有其他权利呢;死刑的不可挽回性也很重要,一旦错用死刑,人的生命就无法再恢复了,所以终身奴役刑优于死刑;有的社会学家认为死刑具有恶的导向作用,而且死刑的适用轻重差别很小,所以很难做到罪刑相适。废除死刑需

8、要具备一定的条件,人们是否愿意接受人道主义及其所包含的对死刑的否定,左右着我国对死刑的废除。(-)保留死刑的观点首先,传统的思想家认为死刑的合理之处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