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临床类型冠心病患者体内细胞因子动态变化与预后的关系【临床医学毕业论文设计】

不同临床类型冠心病患者体内细胞因子动态变化与预后的关系【临床医学毕业论文设计】

ID:46317086

大小:69.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1-22

不同临床类型冠心病患者体内细胞因子动态变化与预后的关系【临床医学毕业论文设计】_第1页
不同临床类型冠心病患者体内细胞因子动态变化与预后的关系【临床医学毕业论文设计】_第2页
不同临床类型冠心病患者体内细胞因子动态变化与预后的关系【临床医学毕业论文设计】_第3页
不同临床类型冠心病患者体内细胞因子动态变化与预后的关系【临床医学毕业论文设计】_第4页
不同临床类型冠心病患者体内细胞因子动态变化与预后的关系【临床医学毕业论文设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不同临床类型冠心病患者体内细胞因子动态变化与预后的关系【临床医学毕业论文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临床医学论文•不同临床类型冠心病患者体内细胞因子动态变化与预后的关系作者:李晓惠乔守炎徐永慧廖敏蕾高明喜徐中【关键词】【摘要】日的评价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TNF-a)、丁・干扰素(IFN・7)、白介素(IL-1)、白介素・6(IL-6)、血管细胞黏附因子(VCAM-1)、丘・选择素(E-seletion)对冠心病发生发展及预后的关系。方法1998年4月〜2003年7月我院心脏科收治稳定性心绞痛(SAP)、陈旧性心肌梗死(0MI)合并心衰、不稳定性心绞痛(UAP)、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患者共155例以及正常体检人员30例,AMT分成溶栓再通组)及未溶栓组(AMI-2)。分别

2、在发病6h内、12h、24h、48h、72h测体内上述细胞因子的浓度。随访患者0〜35天的死亡率。结果不同临床类型冠心病细胞因子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各组之间细胞因子水平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再通组的细胞因子浓度达峰时间较未溶栓组早12h,未溶栓组细胞因子浓度在72h还有较高水平。心功能损伤程度越重,上述各项指标增高越明显(P<0.01)。结论上述细胞因子不仅参与冠心病的发牛及发展,且其血清浓度越高,病情越重。关键词冠心病细胞因子冠心病的病理基础是动脉粥样硬化(AS)和血栓形成。AS的形成对损伤的血管内膜而言既是免疫反应过程又是炎症

3、反应过程。AS斑块内细胞可合成多种细胞因子(CKs),组成了复杂的CKs网络。网络效应影响血管细胞的生长和CKs的基因表达,越來越多的证据支持局部或全身炎症在动脉粥样硬化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监测这类因子不仅是基础免疫硏究的有效手段,亦是临床上探索疾病发病机制、判断预后和考核疗效的指标。本硏究旨在前瞻性比较不同类型冠心病这些因子变化的意义。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1998年4月〜2003年7月我院心脏科收住院155例冠心病患者为观察组淇中稳定性心绞痛(SAP)患者32例,男21例,女11例,年龄(61.6±10.9)岁;陈旧性匚、肌梗死(OMI)合并心衰31例,男20例,女11

4、例,年龄(58.5±10.4)岁;不稳定性心绞痛(UAP)33例,男21例,女12例,年龄(51.8±10.5)岁;急性心肌梗死(AMI)59例,男42例,女17例,年龄(52.8±11.4)岁,分为两组:溶栓再通组(AMI-1组)25例,年龄(58・15±9・42)岁;未溶栓组(AMI-2组)34例,年龄(57・32±8・81)岁。入选符合国际心脏病学会和世界卫生组织缺血性心脏病的诊断和命名标准〔1〕,均经询问病史、体检、辅助检查除外合并风湿性心脏病、结缔组织病、肿瘤、感染、肝炎及肝硬化等。同吋选择30例正常人作对照,男11例,女19例,年龄(54.0±11.2)岁。1.2方法取血时相:在

5、患者入院当时(发病6h内)、发病后12h、24h、48h、72h各采血1次。离心后分离血清,・20°C冰箱保存。观察指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CRP'TNF-a、IFN-7'IL-1、IL・6、VCAM・1>E-selectin0药盒由法国DIACLONE公司提供。1・3统计学方法数据以均数士标准差(x士s)表示,用t检验比较组间差异和方差分析。全部统计使用SPSS6.0软件包处理。2结果见表1、表2、表3°表1冠心病不同类型的细胞因子浓度(略)注:与正常对照组相比,△P<0.05;□P<0.01;•P<0.001表2各种细胞因子动态变化的组间比较(略)从表1、表2可见,SA

6、P组、UAP组、AM1组、0MI组,各组之间细胞因子水平差异有显著性(P<0.05)。其中,E-selectin最为敏感,在各种临床类型冠心病发病即刻已明显升高(P<0.01)。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再通组的细胞因子于12h达到高峰(PvO.01)。未溶栓组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细胞因子在24h达到高峰(PvO.01)‘72h仍有较高浓度(P<0.05)。陈旧性心肌梗死合并心衰组的细胞因子浓度高于对照组,不冋心功能组各项指标比较(见表3)显示,心功能损伤程度越重,上述各项指标增高越明显(P<0.01)。表3OMI合并心哀的不同心功能组间各项抬标比较(略)注:与心功能IV级相比,△P<0.05;OP<

7、0.01;□P<0.001;☆P<0.00013讨论AS病理形成过程涉及损伤、炎症、渗山、变性和血栓形成。越来越多的硏究认为粥样斑块的局部炎症反应和全身炎症可以增加冠脉事件的发生。在正常情况下血清中上述细胞因子只有微量存在,当机体有炎症、创伤和梗死时会明显升高〔2〕。本硏究证明血清CRPW-a、IFN・7、IL・1、IL・6、VCAM・1^E-selectin水平冠心病患者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在不同临床类型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