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点同时注射腋路臂丛阻滞效果临床观察

两点同时注射腋路臂丛阻滞效果临床观察

ID:46321647

大小:72.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11-22

两点同时注射腋路臂丛阻滞效果临床观察_第1页
两点同时注射腋路臂丛阻滞效果临床观察_第2页
两点同时注射腋路臂丛阻滞效果临床观察_第3页
两点同时注射腋路臂丛阻滞效果临床观察_第4页
两点同时注射腋路臂丛阻滞效果临床观察_第5页
资源描述:

《两点同时注射腋路臂丛阻滞效果临床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两点同时注射腋路臂丛阻滞效果临床观察[摘要]目的比较两点同时注射与单点注射腋路臂丛阻滞效果。方法选择拟行上肢前臂、腕关节及手部手术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单点注射与两点同时注射两组,每组60例。两组患者注入相同剂量、相同浓度的局麻约(1%利多卡因与0.25%罗哌卡因混合液30mL)o观察阻滞效果、阻滞完善所需时间及并发症。结果两点同时注射组与单点注射组比较各分支阻滞完善率增高(P〈0・05),各分支阻滞完善所需时间缩短(P<0.05)o结论两点同时注射腋路臂从阻滞值得临床借鉴和推广。[关键词]臂丛神经阻滞;两点同时阻滞;阻滞完善率[中图分类号]R614.3[文献标识码

2、]B[文章编号]1673-9701(2013)29-0093-02腋路臂从神经阻滞具有定位、操作简便、并发症少等优点,是上肢手术最常用的麻醉方法。传统的腋动脉旁单点注射阻滞法阻滞不全的发生率可达15%[1]。本研究根据臂丛神经的解剖特点,采用自制注射装置两点同时注射,观察阻滞效果并与单点法对比,评价此方法的可行性。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拟行上肢前臂、腕关节及手部手术患者120例,其中男78例,女42例;年龄18〜55岁,体重55-72kg,ASAI〜II级,排除术前臂丛神经U有损伤和腋动脉不能触及的患者;随机分为单点注射和两点同时注射两组各60例。麻醉前用药

3、,术前30min,肌肉注射苯巴比妥钠100mg,阿托品0.5mgo自制注射装置由一个三通旋阀、一个接头、两个7号一次性静脉输液针头、1付30mL注射器组成(图1)。1.2麻醉方法患者入手术室后常规开放静脉通道,连续监测HR、SP02、ECG、NIBP并记录。患者取仰卧位、头偏向对侧,患肢外展90。,肘屈曲,前臂外旋,手背贴床,呈行军礼状。单点组取7号静脉输液针头在腋动脉搏动最高点上方,垂直于肱骨干方向进针,有突破感,并观察到针尾随动脉搏动,冋抽无血,注入1%利多卡因与0.25%罗哌卡因混合液30mLo双点组先将自制注射装置充满1%利多卡因与0.25%罗哌卡因混合液3

4、0mL,先用其中一根7号静脉输液针头在动脉搏动最高点上方,垂直于肱骨干方向进针,有突破感,并观察到针尾随动脉搏动,改变三通旋阀旋钮方向,回抽无血。再用另外1根7号静脉输液针头在腋动脉搏动最高点下方,以相同方法刺入腋鞘,改变三通旋阀旋钮方向,回抽无血。再次改变三通旋阀旋钮方向,两点同时注入局麻药共30mLo1.3观察指标1.3.1阻滞效果注药后5min开始,用针刺法每隔5min测定肘以下臂丛神经阻滞范围及各分支支配区痛觉缺失情况。如注药后40min痛觉未消失,则视该支神经未被阻滞。各分支神经的痛觉测试部位如下:棧神经-手背虎口区。尺神经-小鱼际区和尺侧手背区。正中神经

5、-大鱼际区。肌皮神经-前臂外侧区。前臂内侧皮神经-前臂内侧区。1.3.2各分支阻滞完善所需时间1.3.3并发症误刺血管、局麻药毒性反应、穿刺部位血肿、神经损伤。1.4统计学处理釆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土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计数资料以方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2.1两组患者主要分支阻滞情况比较两点同时注射组与单点注射组比较,除尺神经外,各分支阻滞完善率增高(P<0.05),见表lo2.2两组患者主要分支阻滞完善所需时间比较两点同时注射组与单点注射组比较,各分支

6、阻滞完善所需时间缩短(P<0.05),见表2。2.3两组患者麻醉过程中及术后不良反应及并发症情况麻醉过程中,单点注射组有2例刺破静脉,1例刺破动脉;两点同时注射组有1例刺破静脉,1例刺破动脉。两组无局麻药毒性反应,术后两组未发现血肿、神经损伤。3讨论组成臂从的脊神经出椎间孔后走向外下,从前中斜角肌间隙下缘穿出,伴锁骨下动脉向前下方延伸,经腋窝顶进腋窝。除在喙突处形成肌皮神经的分支并行走于臂丛鞘之外均与腋动脉,腋静脉在腋窝区域内伴行于结缔组织形成的鞘膜内。腋鞘是一多腔结构,其腔膜不仅包I韦I血管神经束且向内延伸,形成许多小的隔膜,将各神经束支分隔形成各自的筋膜腔。这些

7、隔膜可阻碍局麻药的扩散[2-4]o传统单点注射腋路臂丛阻滞是将针头刺入腋动脉的上或下方一点式注入,药液需由注入点扩散至全腋鞘才能使麻醉得以完善。腋鞘中隔膜的存在是传统单点注射阻滞不全的解剖因素。在腋路臂丛穿刺点处多数人的止中神经、梯神经和尺神经分别位于腋动脉的前外侧、止后方和前内侧。前臂内侧皮神经位于腋动脉内侧。腋动脉上方注药主要阻滞肌皮神经、正中神经。腋动脉下方注药主要阻滞尺神经、楼神经、前臂内侧皮神经[5,6]。多点注射可提高腋路臂从神经阻滞的完善率。Desroches[7]比较了臂丛阻滞单点注射、两点注射和三点注射的麻醉效果,结果显示单点注射明显差于两点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