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论文慢性肺心病的多脏器损害

临床医学论文慢性肺心病的多脏器损害

ID:46323304

大小:65.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1-22

临床医学论文慢性肺心病的多脏器损害_第1页
临床医学论文慢性肺心病的多脏器损害_第2页
临床医学论文慢性肺心病的多脏器损害_第3页
临床医学论文慢性肺心病的多脏器损害_第4页
临床医学论文慢性肺心病的多脏器损害_第5页
资源描述:

《临床医学论文慢性肺心病的多脏器损害》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临床医学论文•慢性肺心病的多脏器损害【关键词】肺心病慢性肺原性心脏病(肺心病)是呼吸系统的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其病因是由于肺、胸廓或肺动脉血管慢性病变所致的肺循环阻力增加、肺动脉高压、进而使右心肥厚、扩大,甚至发生右心衰竭的心脏病,其病死率较高。硏究发现其病死率与合并多脏器损害有关。为了解多脏器损害对肺心病预后的影响,进行了以下硏究观察,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凡符合1980年第三次全国肺心病专业会议修订的肺心病诊断标准〔1〕者列为硏究对象。本组病例均为本院2001年1月至2007年1月的住院患者,其中男50例,女3

2、0例;年龄55〜78岁(平均66.5岁),根据山院时的转归,选择材料完整者分为病死组(A组)和存活组(B组)各40例,其中病死组男25例,女15例;存活组男28例,女12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別、病程及临床表现差异均无显著性,其可比性(P>0.05)。1.2方法脏器损害的诊断标准〔2〕(1)脑损害:意识障碍、昏迷及抽搐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X)2)>9.3kpa'能排除其它原因(脑血管意外、中毒性脑病、严重电解质紊乱)者。(2)肾损害:连续多次尿蛋白n,颗粒管型n+和(或)血呆素氮(BUN)>8.9mmol/L或血肌肝〉180

3、/zmol/L。(3)肝脏损害:出现黄疸或总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n34.2/zmol/L和(或)血清谷丙转氨酶〉200U。(4)胃肠损害:诊治过程屮出现呕吐咖啡样物或排柏油样大便,或胃镜见胃粘膜急性糜烂、溃疡,过去无溃疡病史者。(5)血液系统损害:并发DIC。患者入院后均作肝、肾功能及血常规、动脉血气分析检查,病情好转或恶化时复查1次,如住院期间有多次动脉血气检查者,则取入院后首次及住院期间最差的1次作为统计。两组病例按病情需要给予相应治疗。2结果2.1一般资料A组:确诊肺心病至死亡时问<1年者6例,1〜3年9例,〉4年25例,其

4、中最长者6年。存活组:确诊肺心病至本次住院<1年者32例,1〜3年6例,<4年2例,其中最长者3年。2.2动脉血气分析检查结果见表1。表1动脉血气分析结果(略)2.3脏器损害情况病死组:2个脏器损害21例(心脑9例、心肾6例、心胃4例、心及DIC2例),3个脏器6例(心脑肾1例,心肝脑2例,心脑肠胃1例、心肝肾2例),4个脏器6例(心脑肝肾3例、心脑肝胃肠2例、心脑胃肠肾1例)。B组:2个脏器损害7例(心脑3例、心肝3例、心及DIC1例),3个脏器1例(心肝肾)。3讨论影响肺心病预后的因索:1980年全国第三次肺心病专业修订会议

5、统计肺心病住院病死率20.9%,近年來已下降至14.5%。肺心病的病死原凶中以肺性脑病占首位(42%),其次为心衰(14.8%),休克(12.9%),±消化道出血(8.4%)[3]。本文病死组与存活组病例存在明显差异:(1)平均年龄病死组62.6岁,而存活组57.8岁,比病死组年龄轻4.8岁。(2)确认肺心病的期限:病死组中确诊肺心病到死亡时间〉4年者25例(62.5%),而存活组〉4年者2例(5%)。(3)脏器的损害病例可见年龄愈大,确诊肺心病时间愈长,脏器损害愈多者,病死率愈高,勻钱志仁,周凤翔的观察结果相似〔4,5〕。从损

6、害的脏器看,病死组病例除心脏损害外,损害最多的是脑、肾脏、肝脏、胃肠道;而存活组屮脑损害3例,肾脏1例,肝脏4例。说明肺心病患者如同时并有脑、肾、胃肠或肝脏损害者预后差。脏器损害与动脉血气分析改变的关系:观察结果发现,血液pH値在治疗前存活组和病死组差异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存活组血液的pH値明显高于病死组(P<0.01),说明病死组的血液pH値呈现偏酸现象;而治疗前、后,存活组血PaO2明显高于病死组(P<0.05)。而血PaCO2则是存活组明显低于病死组(P<0・01)。以上现象提示,动脉血气分析结果愈差,治疗

7、后血pH値愈偏酸,血PaO2越低,PaC02升高者,其脏器损害也会愈严重,病死率就越高。本文存活组山现脑损害的有3例,治疗前PaO2和PaC02分别为37〜46mmHg和61〜76mmHg,当治疗后PaO2升高至49〜116mmHg,PaC02则降为48〜55mmHg,其脑损害症状有所改善,说明随着血气状况的改变,其预后也会改善。因此,要降低肺心病的病死率除积极合理治疗外,必须着重于多系统、多脏器损害的防治,特别要注意脑、肾、胃肠及肝脏,积极控制感染,改善通气功能,纠正二氧化碳潴留,防治肺性脑病,治疗感染性休克。【参考文献】1全

8、国第三次修订肺心病专业会议资料论.肺心病诊断标准.医学硏究通讯,1980:(1):1.2陈颇珠主编.实用内科学.第1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548〜1551.3刘大为.肺心病的多脏器损害•临床荟萃,1988,3(12):535〜536.4钱志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