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并脏器损害的临床护理 

伤寒并脏器损害的临床护理 

ID:15189789

大小:30.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8-01

伤寒并脏器损害的临床护理 _第1页
伤寒并脏器损害的临床护理 _第2页
伤寒并脏器损害的临床护理 _第3页
伤寒并脏器损害的临床护理 _第4页
伤寒并脏器损害的临床护理 _第5页
资源描述:

《伤寒并脏器损害的临床护理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伤寒并脏器损害的临床护理 【摘要】目的总结伤寒并脏器损害的临床护理特点。方法对81例伤寒临床护理进行分析。结果主要是消化道隔离,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发热热型观察及护理,并发症护理,细菌培养的护理,用药的观察及护理,出院指导。结论合理的护理措施是本病诊断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有利于疾病康复。【关键词】伤寒;脏器损害;临床护理【Abstract】ObjectiveTosumupthecharacteristicsofclinicalnursingfortyphoicldaccompaniedwithorganharm.MethodsTheclinicalnursinginformat

2、ionof81typhoidpatientswasanalyzed.ResultsThemainresultsweredigestivetractisolation,mentalnursing,dietnursing,fevertypeobservationandnursing,complicationnursing,nursingofgermculture,medicationobservationandnursinganddischargingguide.ConclusionRationalnursinginterventionisanimportantpartoftyphoi

3、ddiagnosisandtreatmentandgoodforrecovery.【Keywords】Typhoid;organharm;clinicalnursing伤寒(typhoid7fever)是由伤寒沙门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临床特征为持续发热,相对缓脉、神经系统中毒症状与消化道症状、玫瑰疹、肝脾肿大与白细胞减少等[1]。近年来其多系统、多脏器损害被重视。笔者在多年临床工作中收治护理该病患者81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81例为我院1997年1~12月间的住院病例,男38例,女43例;年龄14~76岁,平均年龄7~21岁,每例均有典型临床表现外,

4、经细菌学及血清学肥达氏反应确诊为伤寒,入院前发病天数9~35天,本地区有伤寒散发流行。1.2临床特征持续高热缓起,呈阶梯形上升的发热,高热74例,占91.35%,超高热7例,占8.64%;热型:稽留热52例,占64.20%;弛张热19例,占23.45%;不规则热10例,占12.34%;相对缓脉52例;特殊中毒状态,精神萎糜,表情淡漠,反应迟钝61例;肝肿大41例,脾肿大47例;玫瑰疹1例。除以上五项外,还有下列常见并发症:肠出血、中毒性心肌炎、中毒性肝炎、中毒性脑病及少见并发症,溶血性尿毒综合征。2护理措施72.1基础护理2.1.1消化道隔离首先病人一入院即按消化道隔离,切断传播途

5、径,医护人员接触病人要穿隔离衣,病人洗澡后穿病人衣服,病人使用消毒食具,病人的粪便、呕吐物须经消毒处理后方可倾倒,做到室内无蝇。2.1.2心理护理本组患者来自湘、黔、渝、鄂四省边区,为土家族、苗族、白族、侗族、瑶族,文化层次相对较低,对本病认识不足,认为自己患了传染病,对于消毒隔离的知识和意义不了解,不习惯,他们会产生束缚感和冷落感。加之,因起病急,持续高热,入院前还用过抗生素而且无效,心理压力大,担心诊断及预后。同时由于营养摄入不足及高热消耗,身体虚弱,易产生焦虑、急躁、紧张等不良情绪,护士要多与病人交谈,建立良好护患关系[2],耐心解释,确诊后及时将本病的特点、传播方式、预后等

6、讲述给病人及家属,解除其思想顾虑,增加信心,配合治疗及护理。2.1.3饮食护理7(1)发热期间,应给予营养丰富,清淡的流质饮食,如牛奶、豆浆、蛋汤、清肉汤、鸡汤、鱼汤、新鲜果汁等,要保证每日有足够的液体量约2500~3000ml,鼓励病人少量、多次饮水,入量不足者给予静脉输液,以保证水电解质平衡及促进毒素排泄。(2)退热期间,可给高热量,无渣或少渣,少纤维素,不易产生肠胀气的半流质饮食,如软面条、米粥等,另加瘦肉末、菜末、豆腐、土豆等,并观察病人反应。(3)恢复期,病人食欲好转,然后逐渐恢复到正常饮食,注意饮食量一定要逐渐增加,切忌饮食不节制及食用生冷、粗糙、不易消化甚至带骨、带刺

7、的食物,防止肠出血、肠穿孔并发症的发生。2.1.4发热的护理注意热型改变,本组病例T38℃~41.1℃,高热74例,超高热7例,呈持续性、热型为稽留热52例,弛张热19例,不规则热10例,热程9~73天,平均26.7天,因此必须重视发热的护理。每2~4h测体温1次,同时密切观察患者面色、脉搏、呼吸和血压,若有异常即报告医师处理。体温超过39℃的应给予降温处理,以物理降温为主,如冰枕、冰帽、温水浴,有WBC下降者慎用药物降温。避免乙醇擦浴,以免影响观察皮疹和诱发皮下出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