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企業“壽限”的內因探析

中國企業“壽限”的內因探析

ID:46330349

大小:77.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11-22

中國企業“壽限”的內因探析_第1页
中國企業“壽限”的內因探析_第2页
中國企業“壽限”的內因探析_第3页
中國企業“壽限”的內因探析_第4页
中國企業“壽限”的內因探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國企業“壽限”的內因探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中國企業“壽限”的內因探析所謂企業“壽限”,就是指一個企業從創立投産到破産倒閉的時間期限。企業是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一個社會的健康、持續、穩定發展很大程度上依賴於絕大多數企業的可持續性發展。所以,從某種角度上說,企業“長壽”是所有人的一種美好願望,因為它留下的不僅僅是一巾品牌,而且是一個企業不死的精神和靈魂,其價值不言而喻。然而,對於中國企業而言,這種美好的願望隻是代表瞭預示企業運作的一種象征性的時間尺度,其目的在於反映出企業的遠景、向往、決心和思考的問題眾所周知,企業長壽的意義近年來一直是管理界爭論不休的熱門話題。目前在中國探討企業如何長壽,

2、時機尚不成熟,條件也不完全具備。因而,有些理論傢便認為,企業壽命的長短並不重要,因為,在一個“微軟”能用20多年時間就積累起90多億美元財富的時代裡,企業應該迅速成長、迅速完成自己的歷史使命,然後迅速地被取代。這就好比討論一個人壽命長短並不重要一樣,重要的是在有生之年做瞭些什麼。筆者對此產生瞭疑問:世界上有幾傢企業能像“微軟”那樣?“短命的富翁”是否就能算是成功的企業傢?當然,筆者也認為,“長壽”並不是企業追求的唯一目標,企業追求“長壽”的關鍵在於註重壽命延續過程的運作和價值的創造。我們不需要單純的“長壽”而無效益的企業,那樣的“長壽”沒有任何意義

3、。但是,如果一個企業對社會、對人類具有重大價值和貢獻,那麼,它的壽命越長,其意義也就越大美國《財富》雜志刊登的有關數據顯示,美國中小企業平均壽命不到7年,大企業平均壽命不足40年;一般的跨國公司平均壽命10-12年;世界500強企業平均壽命40-42年,1000強平均壽命30年。日本《日經實業》的調查顯示,日本企業的平均壽命為30年。中國也有資料顯示,中國的集公司平均壽命為7-8年,小企業的平均壽命大約在3年左右。統計資料表明,近年來,中國每年大約有近100萬傢的企業破産倒閉。2000年的”中國大陸富豪榜”,前50位的富豪還有29位留在2002年的

4、排行榜上,而1999年前的50位富豪中,隻有9位還留在2002年的排行榜上由此可見,中國企業的壽命相對於國外企業來說,其壽命是比較短的。原因何在?筆者認為,在經濟體制轉軌時期,激烈的市場競爭和經濟運行機制的變化固然是重要的原因,但最根本的原因還應從企業自身去尋找,其中,最主要的是從”以人為本”的問題上去尋找答案從企業發展中人力鏈接角度來看,筆者認為導致中國企業難以“長壽”的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1、缺少一支真正的企業傢隊伍改革開放以來,我出現瞭一種企業傢快速成長又快速消失的“企業傢短命現象”o原因頗多,但如果對我國企業傢隊伍加以分析歸納,就不難找出根

5、本原因,也不難總結出他們的幾種類型,即靠敢打敢拼起傢、對應政府政策和利用政府關系起傢、新一代靠穩健經營紮實管理起傢。雖然新一代創業者比上一代靠敢打敢拼起傢和靠政府起傢的企業傢具有較高的素質,但在現實運行中,許多企業傢由於受主客觀各種因素的影響,同樣缺乏專業性,也就是缺乏”正規軍編制”的專業管理體系。他們經常隻顧及眼前利益而忽視瞭未來戰略發展;隻顧個人私益而放棄瞭組織公眾利益;費心構建瞭企業文化卻又束之高閣;辛苦制定企業的規章制度卻又率先打破,一步步致使企業的發展陷入一種困境。尤其是無論在過去還是在現在,大多都跳不出一個”怪圈”一一成功之後的“自我膨

6、脹”。他們或者想方設法直接參政議事走仕途,形成官商文化;或者附庸風雅進學界,形成儒商文化,惟獨缺乏獨立的、純粹的商業意識與商人價值觀。這支隊伍在國內市場上打打”遊擊戰”或許能取得較好的成果,但在入世後的國際市場卻很難打贏殲滅戰。這支隊伍如果能帶著企業從困境中走出,那麼企業在壽命上又有延續的可能,但是,大多數陷入困境的企業最終都是以慘敗而宣告結束的如果我們解決不瞭一支優秀企業傢隊伍打造的問題,就不可能使企業優秀的經營理念世代傳承。沒有優秀理念的企業,又將如何成為長壽性的企業。為此,筆者認為企業傢的經營管理壽命關系到企業的壽限2、缺乏人際間的有效溝通與

7、緊密合作在企業內部運行中,隨著企業員工的增多,每位員工帶著不同的思想進入企業,對同一事物有著不同的看法,原有的企業文化受到沖擊,企業內部溝通不暢,人際關系變得復雜,相互之間的沖突增多。對於企業傢與企業中、基層之間難以達成共識並且存在著一定的溝通障礙,這是中國企業成長和發展過程中的一個獨特現象。創業時期,在沒有成為企業傢之前,他們能夠身先士卒並與下屬打成一片,同甘共苦,下屬也能充分領悟到老板的意o但隨著企業規模的擴大和快速發展,老板逐漸進入“上流社會”並與員工拉開瞭距離,與下屬正面溝通越來越少,老板講的話員工越來越聽不懂、悟不清,做的事怎麼也不象以前

8、那樣能夠滿足老板的心願;而老板則發現下屬跟不上自己的思路和行動節拍,指責他人便成為傢常便飯。對於快速成長的企業,如何實現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