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国民性研究到个性确立

从国民性研究到个性确立

ID:46343086

大小:80.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11-22

从国民性研究到个性确立_第1页
从国民性研究到个性确立_第2页
从国民性研究到个性确立_第3页
从国民性研究到个性确立_第4页
从国民性研究到个性确立_第5页
资源描述:

《从国民性研究到个性确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从国民性研究到个性确立内容摘要中文摘要:以文明古国著称的中国,在历经数千年的农耕文化的影响下,造就了具有独特国民性的屮国人。对国民性的分析和把握,为的是将其进一步上升到对人性的肯定,对人的个性的关注,和对自我的确立的层面。承认人的欲望,呼唤对人性的尊重,才能把人的个性解放出来,才能在精神上塑造真正的“屮国人”。关键词:农耕文明宗族观念忍耐性欲望个性人性忏悔意识责任感浮上德难题屮华民族是一个ri发源至今依然保存完整,以历史悠久和聚居人口众多而闻名于世的民族。远古祖先聚居在黄河流域,在那平缓绵延的河谷平原上,过着“日出而作,日暮而息”,规律有序而宁静安适的出园生活,并开创了影响深远的农耕文明。这些

2、背景都是贯穿我们对小国人的国民性与人性研究始终的重要线索,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一、国民性研究概述从“天时、地利、人和”这一农耕文化观念的浓缩精华屮,我们可以剖析岀屮国人的时空观,自然观和人际观。从农业生产对四季气候周期性变化的依赖屮,屮国人得到了启示,认为人生是循环的时间,是一个封闭的圆,人和万事万物都在轮冋之中。强调时空连续性的他们,创造了以六十年为一个周期的循环往复的时间观念,形成了将个人人生的感怀,与对历史的慨叹和对宇宙无限的赞颂相交织的强烈而独特时空感。中国人关注地利,热爱土地,本着“天人合一”的理念來亲近,同情和爱护自然,习惯了“生于斯长于斯”的稳定生活,崇尚安居乐业,安土垂迁,即便

3、他们漂泊流落于世界各地,冋归故里、落叶归根仍然是他们最热切的期盼和最刻骨铭心的追求。而人们的劳动合作和统一协调,让中国人白觉不自觉地选择了“大一统”的道路,并从屮衍生出了集体观念和以和谐互助为主题的人际关系网的构建意识。中国人向来重视家庭,以及由家庭直接延仲和放大而产生的宗族,集体和国家。“家”对于中国人來说,是由血缘和婚缘关系缔结的集团,他们认为血脉是贯穿生命始终的难以改变的物质,这也决定了由血缘而产生的关系具有不可动摇的稳定性。对家的注重,从某种意义上反映的,正是对血缘的继承的注垂,这也反映出农耕文化对安稳性的追求。延续了千白年的浓垂的家国观念,令中国人在“内”与“外”Z间划出了一条绝对的

4、分界线,对“自己人”和“外人”采取两套截然不同的行为处事标准。对“内”推崇“和谐”,通过交流互助增进情感和发挥内部协调作用,透过监督,控制,忍让來缓解纷争矛盾和维系内部团结。对“外”采取排斥,抗拒等与Z保持距离的策略,渗透着顽固的保守性,缺乏包容理解的心态和开放接纳的胸怀。对“内”与“外”的强烈鲜明对比的认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人的交际艺术的感情基调。再近一步透视屮国社会的人际关系,我们可以感到有一张妙不可言的网在运作着,美其名曰“关系网”,每个人都是这张网上的一个“结”,从一个“结”出发可以通过“关系线”“利益线”与其他许多的“结”相连,而“事在人为”正是贯穿其中畅通无阻的信条和法则。

5、这张覆盖面甚广的人际关系网,犹如一把双刃剑般,让人感到喜忧参半。一方面,它充满了人文关怀的温情,增强了中国人的安全感、稳定感、归属感和责任感,使屮国人更容易适宜环境,随遇而安。另一方面,中国人对它的依赖以及由此滋生的贪污腐化、任人唯亲、凡事托关系等问题,无形中加重了人们生活的负担和心理的压力,其副作用也相当显著。长期以来,中国仿如一条巨龙般静卧在东方休养生息,她在世界上的地位,正如何天爵在《真正的中国佬》中提到的那样:“她一直是一颗恒星,一个强有力的,文明开化的帝国。在她的周围环绕着一圈令人羡慕的卫星国,”“所有卫星国都对她惟命是从,视她为东方世界的最高权威和至尊霸主。”⑴中国人的口信心和口豪

6、感均來源与“大中华”的国家定位,屮国的强大对屮国人有着渗进灵魂的影响。但同时,这种以老大自居的意识,以及由此产生的容易满足的保守思想,也影响着中国的发展,对学习外界新事物,中国人的反应比较慢,一但学会,又陷于教条主义的困境,流于形式而缺乏创新意识。从浓重的家族观念的产生,到关系网的构建,再到大国观念的确立,无不体现着中国人那根源于农耕文化的群居的本能。通过对祖先的崇拜和对民族,国家的忠诚,由社会发展的无限连续性,持久性,联想到族类的不朽——中国人在活着的时候就获得了生存的永恒感,归属感,依赖感和安全感,从而形成了惊人的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但同时,重功利,讲实际的国民心态,使中国人成为嘴上喊“大

7、公无私”,骨子里却“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言行分离,不善于合作的“一盘散沙”。在深藏的口私劣根性彩响下,社会培养出来的是家族精神而不是公共精神,是私德意识而不是公德意识,是相对价值观而不是普遍价值观。值得一提的是,中国人的自私与西方人的口私的根源有着根本性的区别。西方人的自私,是个体意识的外露,是个性的张扬。而屮国人的自私,是个体意识的缺乏,所以不得不采取的自我保护的表现。二、肯定人性,追求个性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