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构建小学数学课堂动态生成的策略

例谈构建小学数学课堂动态生成的策略

ID:46352549

大小:82.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1-22

例谈构建小学数学课堂动态生成的策略_第1页
例谈构建小学数学课堂动态生成的策略_第2页
例谈构建小学数学课堂动态生成的策略_第3页
例谈构建小学数学课堂动态生成的策略_第4页
资源描述:

《例谈构建小学数学课堂动态生成的策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例谈构建小学数学课堂动态生成的策略刘素华(通迅地址:河南濮阳市陈庄小学457001)数学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动态过程。它应该突破“预设”的樊笼,变“预设”为“生成与建构”,积极引导学生经丿力数学的“再创造”过程,尊重学生的发现,让学生在参为中感悟“问题解决”的过程,既长知识,又长智慧,让学生在“生成”中建构属于自己的认知结构,真正促进学生的终身町持续发展。笔者结合教学实例,对构建小学数学课堂动态牛成的策略做粗浅分析。一、把握时机,促成生成。在学习“分数的初步认识”中,在看图简单认识几分Z—后,教师发给了每位学生

2、一2张长方形纸,要求学生折出这张纸的㊁,并涂上颜色,“请同学们把自己的成果贴在黑板上展示。”教师语音一停,很多学生都高兴地把自己的杰作往黑板的高处贴去,但只冇一位学牛出乎教师的预料,把白己折的丄也贴到了黑板上,这时,教室里哄堂人笑,并传來了“不4是丄”的叫喊声。此刻,老师和蔼可亲地走到折错的同学身边说:你能说说你是怎样折的吗?2“我把这张纸对折再对折,就折出这张纸的丄,老师我折错了。”4这位同学的声音很轻。老师拍拍他的肩膀示意他处下,接著教师说:你知道自己折岀这张纸的丄,说明你听懂了今天的课。教师一边指着黑板上的学住作品彳,一边说:“

3、大4家看看黑板,怎样在丄的基础上修改一下得出这张纸的丄呢?42学牛看看黑板上表示丄和2长方形纸在思索。一位学主高兴地说:“我知道了,只要24再涂一份,就是从四份里面涂两份,就能表示这张纸的丄。”老师用肯定的语气说,:和丄2424都表示这张纸的一半。另一位学牛急促地说:“老师,我也得到了一个分数石,它的人小O也与丄一样大。”教师用赞赏的语气说:“啊!你的脑子真灵活!”教室里气氛一下子活跃2_8_1632起来了,16、芫、64、……一个个分数不断报出来。“老师,我们找到规律了,只耍分子是分母的一半,那么这样的分数都和丄一样大”。2教师把“

4、错误”留给学生,一次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促使他们的反思,使他们的思维更趋向严谨与科学,把问题交还给学生,让他们在探究中不断修正,妙解在对话中逐渐牛成,使他们找到了“找与一个分数相等的许多分数”的规律。二、捕捉创意、创造生成课堂就象个网络,学生则是网络的节点,课堂上网络的节点都在活动,每个学生都想表达口己的看法。这时教师更应该特别关注他们的发散性思维。.如教学连续退位减法2000-426学生已经交流归纳出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仍有一位学生高举着小手,我虽担心课堂的节外生枝,但让她发表白己的看法,结果,她的算法是这样的:1999+1426

5、1573+1=1574不拘一格的算式显示了她不凡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我调整原先计划,请她介绍想法。全班同学一•致认可她这种把退位减法转换成不退位减法的可行性和独创性。她的想法乂刺激了其它同学的思考。又有一些同学提出了新的想法:200()—426=1574200()1999—426—42515741574牛成需耍空间,空间是生成的前提条件。牛成需要时间,时间是牛成的必要条件。弹性控制就是为了在课堂教学屮动态生成留有时间和空间,充分满足学生的表现欲,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让学生亲身体验知识产生的过程。在等待中,把握节奏,当教师的吋间拿握■

6、学生的整体思维速度吻合吋,学生的生成达到教师的预设要求。例如在课件出示统计表,参加语文小组的有8人,参加数学小组的有9人。学生计算的方法算出总人数:8+9=17(人)而用数数的方法算出总人数是14人。为什么算出的总人数比实际人数多出了3人呢?我便以此为契机,生成探究性问题: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研究研究,学生一开始很迷惑,讨论了一会儿后,学生就冇了许多精彩的看法,从探究中学会了利用集合的思想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三、尊重差异,引领生成例如:在教学《加法结合律》时,快下课了,一名学生举起手:“老师,我冇个问题。我觉得书上用字母表示加法结合

7、律的方法不科学:Q+b)+c二a+(b+c)。等号左边(a+b)+c只要写成a+b+c就可以了,本來就先算a+b根本不用加括号。”一席话引起了全班的议论:“对呀,我们学混合运算时曾讨论过,老师,书上错了!”“你们觉得该怎样表示加法结合律呢?”教师反问。生:aa+b+c=a+(b+c)"“我觉得加法中谁和谁先加都可以,所以a+b+c=a+(b+c)=b+(a+c)”“这样一來,算式中还运用了什么定律?”“加法交换律!”同学异口同声。“对!乂有交换乂有结合,看来不能叫结合律了?”“叫加法运算定律吧!”“怎样用文字表述呢?”“三个数相加,把

8、其中任意两个数相加,再加第三个数,和不变。”“我觉得不止三个数,更多也町以,几个数相加,先把几个数相加,再和一个数相加,和不变。”“不好不好,不够准确”。“可以这样说:几个数相加,先把其中一些数和加,再和剩下的数相加,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