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竞技状态相关问题探析

关于竞技状态相关问题探析

ID:46386987

大小:74.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11-23

关于竞技状态相关问题探析_第1页
关于竞技状态相关问题探析_第2页
关于竞技状态相关问题探析_第3页
关于竞技状态相关问题探析_第4页
关于竞技状态相关问题探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关于竞技状态相关问题探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关于竞技状态相关问题探析摘要:对竞技状态形成的周期性、与运动成绩的非对称性、临场可调性以及评价指标的多元性进行分析,指出竞技状态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具有不确定性的特征。要表现适宜的竞技状态并创造良好的运动成绩就要和运动训练周期相对应,通过临场有效的调节来实现。关键词:竞技状态;训练周期;运动成绩中图分类号:G808.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7116(2009)01-0082-03ExplorationofcompetitionstaterelatedissuesJIANGTao(SchoolofPhysicalEducation,LiaochengUniversity,

2、Liaocheng252059,China)Abstract:Theauthorperformedamulti-elementalanalysisonthecycleofcompetitionstateformation,asymmetrybetweencompetitionstateandcompetitionperformance,adjustabilityofcompetitionstateatcompetitionfield,andcompetitionstateevaluationindexes,andpointedoutthatcompetitionstateisapro

3、cessofdynamicdevelopment,havingcharacteristicsofuncertairmess・Inordertopresentasuitablecompetitionstateandcreategoodsportsperformances,competitionstateshouldcorrespondtosportstrainingcycles,andberealizedviaeffectiveadjustmentatcompetitionfield・Keywords:competitionstate;trainingcycle;sportperfor

4、mance2007年年底,田麦久教授在成都体育学院的一次学术报告中提出了运动训练学中的8个基本概念,竞技状态是其中之一。尽管在现行的运动训练学教材中还没有把竞技状态列为单独的章节,甚至其定义也是众说不一,但运动员的竞技状态却把运动训练周期的各个环节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成为了经典运动训练周期理论中的核心问题。本文对竞技状态的周期性、竞技状态与运动成绩的关系、竞技状态的临场可调性、竞技状态的评价以及对竞技状态周期性的质疑等问题进行探讨。1竞技状态形成的周期性1)竞技状态的形成阶段。竞技状态是一种动态的发展过程,据其形成的特点,其过程同样要遵循周期性的原则。而竞技状态的形成是以竞技比赛为最终

5、目的,为此我们把竞技状态在比赛前后的不同表现,按时间的纬度把其过程划分为赛前状态、比赛状态和赛后状态[1]o在一个训练大周期的要求下,又把竞技状态的形成过程划分为3个阶段:获得阶段、相对稳定阶段和暂时消退阶段。其形成的依据是长远的训练目标,如全运会,奥运会等。重大的周期性比赛是一根无形的指挥棒,指导着教练员和运动员的训练周期和竞技状态的形成过程,以及此过程中各个阶段的实际训练目标、内容和负荷量等。2)竞技状态形成的类型。竞技状态形成的类型因运动项目,运动员的个体差异,比赛日程安排不同而异。按竞技状态出现的髙峰次数,可将其分为单峰型、双峰型、三峰型和远双峰型4个基本类型[2]。由于现代

6、科技和经济发展对竞技体育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竞技体育的赛事之多可谓空前,在巨大的商业利益驱使下运动员要不断地参加各种比赛,而在竞技状态的形成类型上单峰型已逐渐减少,双峰型、三峰型甚至多峰型的使用正在增多。竞技状态形成的类型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也是因人而异,教练员要根据运动员的项目特征,对运动员前期运动成绩的诊断,以及训练目标和要求,对各种比赛进行筛选,对竞技状态形成的类型选择不可“唯书”、“唯上”。3)竞技状态与训练周期的相互吻合。训练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参加竞赛,训练周期的确定也一定要以重大比赛的日程为依据,来设定训练周期的类型。如果仅仅是为了训练而训练,不和比赛“挂钩”,即使竞技状态

7、和最佳竞技状态都已凸现也无任何意义。因此,竞技状态的形成一定要以训练周期的各个阶段的训练内容、训练目标和时间一一对应。训练周期无论长短都可分为准备期、竞赛期及过渡期,与竞技状态形成过程的获得阶段、相对稳定阶段和暂时消退阶段相吻合,而最重要的一点是要在训练周期的竞赛期获得相对稳定的竞技状态。这种吻合在内容上要体现在负荷量和强度、生物学基础、训练任务和目标以及训练时间等几个方面⑵。2竞技状态与运动成绩的非对称性竞技状态和运动成绩之间并非必然的因果关系和相对应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