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跨文化敏感度调查探究

关于跨文化敏感度调查探究

ID:46387184

大小:66.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11-23

关于跨文化敏感度调查探究_第1页
关于跨文化敏感度调查探究_第2页
关于跨文化敏感度调查探究_第3页
关于跨文化敏感度调查探究_第4页
关于跨文化敏感度调查探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关于跨文化敏感度调查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关于跨文化敏感度调查探究【摘要】通过对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非英语专业350名本科生进行跨文化敏感度调查,并通过皮尔逊相关性系数对跨文化敏感五因素的内部关系进行分析发现,大学生跨文化敏感水平总体较高,五因素中差异认同感和交际参与度水平最高,其次是交际愉悦感,再次是交际专注度,最低的是交际信心;五因素内部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关键词】跨文化敏感度跨文化交际能力认同感交际参与度外语教学跨文化交际能力指一个人在不同的文化环境下成功进行交际的能力,它包含认知、情感和行为三个层面。而跨文化敏感是跨文化交际的组成部分之一,是人激

2、发自身理解、欣赏并且接受文化差异的主观意愿①,跨文化敏感度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跨文化交际的效果。所以对跨文化敏感进行研究,实际上就是对跨文化交际能力中的情感层面进行研究。为了解大学生跨文化敏感度的差异,笔者对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非英语专业本科生的跨文化交际敏感度进行实证调查研究,以便于探寻跨文化敏感度内部各个层面间显著的相关关系,以期给跨文化交际研究者和英语教学提供参考和借鉴。国内外研究现状早在1958年就有学者提出,敏感是一种人际交往的能力,在交际中敏感的人可以洞察他人在行为、感觉和认知上的不同之处②。贝内特(M.J

3、.Bennett)于1986年提出跨文化敏感的概念化框架,将跨文化敏感度定义为一种不断适应现实结构中的文化差异的能力,创建了跨文化敏感度发展模型(DIMS:DevelopmentalModelofInterculturalSensitivity)o这个模型将交际中的个体的敏感度从高到低分为了否认差异、抵制差异、最小化差异、认同差异、适应差异和差异融合六个阶段③。美国跨文化交际领域的著名学者陈国明和斯特罗斯塔(1996)将跨文化敏感度界定为一个多层面的独立概念,是人激发自己理解、欣赏并且接受文化差异的主观意愿,属

4、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情感层面。④跨文化敏感度较高的人在同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沟通时具备自尊自爱的心理,能够更快地适应陌生的环境,有很强的应付挫折和压力的能力,能从容地应对跨文化交际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文化差异;对跨文化敏感的认识可以增进对文化的理解,减少文化偏见;跨文化敏感能够帮助人们获得多元文化的心态,这是对适应、了解和欣赏文化差异,促进适当和有效的跨文化交际行为的积极驱动。⑤国内关于跨文化敏感的研究始于2004年,从趋势上来看,我国的跨文化敏感研究的主要问题是起步晚,实证研究少,尚未形成一定的趋势。相对于国际上的

5、跨文化交际研究,国内学者应当大力加强跨文化交际的实证研究。研究方法本研究通过随机抽样对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非英语专业本科生的跨文化敏感度进行测量和分析,共发放问卷350份,收回有效问卷248份。本研究采取陈国明和斯特罗斯塔的ISS量表,运用SPSS对被试跨文化敏感度情况进行分析。量表一共包含24个问题,这24个问题可以集中反映被试的跨文化敏感水平。问卷中涵盖了交际参与度、差异认同感、交际信心、交际愉悦感和交际专注度5个变量。交际参与度指交际参与倾向和参与程度,涵盖的问卷问题包括题1、11、13、21、22、23和2

6、4,其中第22题为反向计分项;差异认同感指对文化差异的意识和认同程度,涵盖的问卷问题包括题2、7、8、16、18和20,其中2、7、18、20题为反向计分项;交际信心指对参与交际的信心,涵盖的问卷问题包括题3、4、5、6和10,其中第4题为反向计分项;交际愉悦感指参与交际获得的满足和快乐,涵盖的问卷问题包括题9、12和15,此三题都为反向计分项;交际专注度指交际参与过程中交际主体的专注意愿和专注程度,涵盖的问卷问题包括题14、17和19。被试需在数字1〜5中选择:1代表非常不同意,2代表不同意,3代表不确定,4

7、代表同意,5代表非常同意。数据分析前对这9个反向计分项目进行了数据转换,接着运用SPSS17.0对五个变量的均值进行总体分析,得出大学生跨文化敏感度的总体情况;再对五个变量进行皮尔逊相关性分析,以便于找出五个变量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与讨论当代大学生跨文化敏感度现状。经过数据分析,得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本科生跨文化敏感度的总体情况,得到表1数据。表1跨文化敏感度总体数据从结果来看,大学生跨文化敏感度普遍较强。均值数据表明,所有被试差异认同感和交际参与度水平最高,其次是交际愉悦感,再次是交际专注度,最低的是交际信心。

8、两个极值的数据表明,交际愉悦感和交际信心内部差异最大。因此,在引导学生进行外语学习的过程中应该鼓励学生多接触外国文化,积极参与交流。跨文化敏感度五因素的相关性。通过皮尔逊相关性分析可以了解到跨文化敏感度五因素之间的相关性,得到表2数据。表2跨文化敏感度五因素间的相关系数由表2可知,所有相关性关系都呈显著正相关。五因素之间,相关性最强的是交际信心和交际愉悅感,数据为.563**,达到了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