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中的对比衬托手法》公开课教学设计2

《诗歌中的对比衬托手法》公开课教学设计2

ID:46393698

大小:37.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1-23

《诗歌中的对比衬托手法》公开课教学设计2_第1页
《诗歌中的对比衬托手法》公开课教学设计2_第2页
《诗歌中的对比衬托手法》公开课教学设计2_第3页
资源描述:

《《诗歌中的对比衬托手法》公开课教学设计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诗歌中的对比衬托手法》公开课教学设计开课人:郑后新地点:高二(7)班时间:2012年5月15日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掌握诗歌表现手法中的对比与衬托手法的特点和效果。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讨论交流互动中学会鉴赏诗歌中对比与衬托手法。3、情感与态度目标:通过学习诗歌的对比与衬托手法引导学生认识社会生活中事物的美丑好坏。教学重点:理解诗歌中对比与衬托手法的运用效果。教学难点:对比和衬托的区别。教学方法:解析法,提问法,讨论法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以诗歌试题《白梅》导入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忽然一夜清香发,

2、散作乾坤万里春。明确:用对比与衬托手法。二、板书课题:诗歌中的对比手法理论简介:对比是把两种对立的人物、事物或同一人物、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并举出来加以对照比较,以便说明一定的道理的修辞格,对比又叫“对照”。使好的显得更好,坏的显得更坏。用对比的方法,揭示了矛盾,对比鲜明,反差强烈,具有震撼人的力量。1、列举学生熟悉的对比诗句: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表达了强烈的爱憎感情。杜甫“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通过对“富人”和“贫苦人民”两种生活状态的鲜明对比,深刻揭露了封建社会制度的极端不合理,表达了诗人对贫苦人民的深切同情。其他如,“陶尽门前土,屋

3、上无片瓦。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梅尧臣《陶者》)2、学生分析《鹧鸪天·代人赋》对比手法及表达效果,教师板书。明确:两种截然相反的生活感受并列在一起,不作任何说明,不发一句议论,通过对比得出。3、通过以上复习让学生根据板书内容归纳对比的特点、作用及赏析对比手法的方法。对比的特点:是把两种对立的人物、事物或同一人物的两个不同方面并举出来加以对照比较。(学生根据板书内容归纳,教师板书)对比的作用:主旨更突出,感受更深切,区别更鲜明。(学生根据板书内容归纳,教师板书)鉴赏方法:1、找准对比点。2、体会对比作用。(学生根据板书内容归纳,教师板书)三、衬托,是指

4、想表现某事物(情或境)时,并不直接描摹,却从另一方面着意描写,以作陪衬,使所要表达的事物(情或境)更鲜明、突出的表现手法。我国古代诗歌语言简洁,篇幅短小,通过衬托,既可以引发读者丰富的联想,扩充作品的表述容量,又能使诗歌婉曲蕴藉,耐人寻味,增强美感。所以衬托是古代诗歌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1、学生分析《早行》,理解衬托手法。2、学生分析《谢亭送别》与《望江南》,理解以乐景写哀情手法的效果。3、简单列举以动衬静例子:王维的《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用“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来衬托出山中的宁静。课堂小结:对比:把相互对立

5、的两个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对立方面并举出来进行比较。(无主次之分,双方分量相等,不分主次,共同表现某种思想或意境。所以,情感大多数是双面的。)衬托:指用事物间相似或对立的条件,以一些事物为陪衬来突出主体事物的手法。(居于次要地位,用来陪衬主体,突出主体,两者主次分明。)即:对比中对比双方并没有主次之分,而其主旨需要两方共同构建突出。而衬托双方则有明显的主次之分,其主题表现则主要依靠被衬托事物来表现。四、课堂练习(课件一)减字木兰花•已卯儋耳春词①    苏轼春牛春杖②,无限春风来海上。便丐春工,染得桃红似肉红。春幡春胜,一阵春风吹酒醒。不似天涯,卷起杨花

6、似雪花。 [注]①这首词作于宋哲宗元符二年(公元1099年),是时苏轼谪居海南岛儋耳(今儋县)。②古时立春日习俗,耕夫持犁仗鞭打耕牛,谓之“打春”。下阕“春幡”,指旗帜;春胜,剪纸图案,以示迎春。这是一首礼赞海南春天的词。在词史上也是第一首写海南之春的赞歌。词中欢快地描绘了春回大地,海南岛上,一派庆春备耕的景象。作者以欢快的笔触描写海南绚丽的春光,寄托了他随遇而安的达观思想。上片曰:“无限春风来海上”。从海上来,不仅写出地处海岛的特点,而且境界壮阔,令人胸襟为之一舒。下片曰:“一阵春风吹酒醒”,点明迎春仪式的宴席上春酒醉人,兴致勃发,情趣浓郁。两处写“春风

7、”都有力地强化全词欢快的基调。接着上、下片对应着力写景。上片写桃花,下片写杨花,红白相衬,分外妖娆。写桃花句,大意是乞得春神之力,把桃花染得如同血肉之色一般。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