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中的渲染、烘托、衬托、对比

诗歌鉴赏中的渲染、烘托、衬托、对比

ID:6679519

大小:30.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1-22

诗歌鉴赏中的渲染、烘托、衬托、对比_第1页
诗歌鉴赏中的渲染、烘托、衬托、对比_第2页
诗歌鉴赏中的渲染、烘托、衬托、对比_第3页
诗歌鉴赏中的渲染、烘托、衬托、对比_第4页
诗歌鉴赏中的渲染、烘托、衬托、对比_第5页
资源描述:

《诗歌鉴赏中的渲染、烘托、衬托、对比》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诗歌鉴赏中的渲染、烘托、衬托、对比诗歌鉴赏中的渲染、烘托、衬托、对比下面,试就渲染、烘托、衬托、对比这四个运用广泛而且极易混淆的术语作一番解说。一、渲染渲染本是一种国画技法,一般是在需要强调的地方浓墨重彩,使画面形象的某一方面更为突出。用于艺术创作,就是指正面着意描写。例如,白乐天《琵琶行》(第二节)极尽笔墨之能事,通过对琵琶声及其富于变化的演奏的铺叙渲染,表现了音乐的高妙;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对春江月夜景色的渲染,流露出离愁,表达了对人生短促的感慨和对宇宙人生的探索。如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

2、船。作者突出了刚抽新芽的柳枝,成双成对的黄鹂,自由自在的白鹭和一碧如洗的青天,四种鲜明的颜色新鲜而且明丽,构成了绚丽的图景。色彩的渲染可以传达出愉快的情感一言以蔽之,渲染即对事物进行正面描写铺叙,追求笔墨酣畅,痛快淋漓。二、烘托烘托也是从图画技法中借来的术语,原指用水墨或淡彩在物象的外轮廓渲染衬托,使其明显突出,一般采用外晕、围染的烘托办法,即“烘云托月”。清人刘熙载《艺概》所说:“山之精神写不出,以烟霞写之;春之精神写不出,以草木写之。”此法引入诗歌创作中,指从侧面用笔,对事物进行描述、铺排,使被“托”之物更加突出。“烘托”是指通过侧面描写,使

3、所要表现的对象鲜明突出的表现手法。2001年高考题选韦应物的诗《赋得暮雨送李胄》就用了烘托。“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此诗除了首句提到“微雨”以外,下面都没有直接写雨,而是通过别的事物把雨写出来:船上的布帆变得重了,鸟儿飞得不那么轻巧了,天灰蒙蒙的一片,远处都看不真切,而江边的树却显得十分滋润。颔联和颈联虽未直接写雨,但烘托手法的运用使我们感到,在船帆上,鸟羽上,在天际,在大树上,全都是蒙蒙的细雨。再如《琵琶行》中“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一句,用环境描写烘托音乐的

4、魅力,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回味空间。李白有《听蜀僧睿弹琴》一诗:“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客心听流水,余响入霜钟。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此诗末两句写由于专心听琴,不知不觉间,碧山已为暮色笼罩,秋云也重重地暗下来。它从一个侧面烘托出蜀僧睿琴声的美妙和琴艺的不凡。齐已有《早梅》一诗:“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此诗以“禽窥素艳来”一句便用烘托之法,表现出早梅之素艳。有“梅妻鹤子”之称的西湖隐士林逋有“梅花”一诗:“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

5、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尊。”真颈联以“霜禽”、“偷眼”、“粉蝶”、“断魂”烘托梅花景之美,香之幽。尽管渲染和烘托都是为了使描写的对象更鲜明,更突出,但二者着眼点不同:前者从正面着笔,由此言此;后者从侧面用墨,由此烘“托”彼。三、衬托衬托是利用事物近似或对立的条件或同一事物相近、相反的两上方向来表现事物,使之更突出更形象的一种艺术表达方法。它能使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描写的对象更加鲜明,使所要描写的气氛更加强烈。衬托分为正衬、反衬。1、正衬:用相同或相美的事物来衬托,如以动衬动,以静衬静,以

6、乐衬乐,以哀衬哀,即“绿叶衬红花”。白居易有《钱塘湖春行》一诗:“孤山寺北贾亭西,水平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此诗以西湖生气勃勃之景,从正面衬托出诗人的欣喜之情。此外,“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白居易“长恨歌”)以六宫后妃之美衬玉环更胜一筹的美,“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以苍凉秋景衬诗人飘零之哀,“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以极高的天台衬天姥山之高,“寒蝉姜切”、“杨柳岸,晓风残月”以悲凉秋景衬离

7、情之凄苦。2、反衬用相反的事物来衬托,如以动衬静,以哀衬乐,以丑衬美。亚夫之《姜斋诗话》云:“以乐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乐。”李煜《望江南》一词云:“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以昔日游上苑时“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的繁华美丽景象反衬出羁留汴梁的亡国之君内心的无限悲怆:乐只在梦中。此外,“月出惊山鸟,时鸣深涧中”(王维《鸟鸣涧》)以鸟之“惊”、“鸣”反衬春山“夜静”,“玉炉香,红烛泪,偏照画堂秋思”(温庭筠《更漏子》)以“玉炉香,红烛泪,偏照画堂”的美好景物及衬闺阁孤寂秋苦;“寒波淡淡起,白鸟悠悠下

8、;怀归人自急,物态本闲暇”(无好问《颖亭留别》以鸟之悠悠反衬思归春内心之急急。有的诗,能兼用正衬—反衬。李白有《清平调》(其二)云:“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