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產權制度雲南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選擇

創新產權制度雲南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選擇

ID:46396216

大小:75.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11-23

創新產權制度雲南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選擇_第1页
創新產權制度雲南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選擇_第2页
創新產權制度雲南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選擇_第3页
創新產權制度雲南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選擇_第4页
創新產權制度雲南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選擇_第5页
资源描述:

《創新產權制度雲南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選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創新產權制度雲南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選擇中圖分類號:F061文獻標識碼:A內容摘要:由於缺乏合理促進生態文明建設的產權制度,造成瞭民族地區生態環境的不斷惡化。本文以雲南省為例,在分析瞭產權制度供給不足,土地所有權的多級代理和所有權虛置,土地流轉缺乏市場機制作用,以及產權制度缺失對個人、企業和各級政府行為影響的基礎上,提出瞭完善自然資源產權制度且明確環境產權;引入激勵競爭機制且建立市場化的生態公共產權模式;建立生態產權混合市場模式及其運行機制,以推進雲南生態文明建設的對策關鍵詞:生態文明建設產權制度創新戰

2、略選擇雲南地處中國西南邊陲,生態環境多樣性、生物多樣性和民族文化多樣性並存,是雲南的突出特征和優勢。這樣的省情特點,決定瞭雲南的生態文明建設必須從自身實際出發,牢固樹立生態立省的意識。但從雲南的生態文明建設過程來看,由於缺乏合理促進生態文明建設的產權制度,導致雲南由於透支資源而產生“生態赤字”現象,造成生態環境的不斷惡化(汪戎、朱翠萍,2007),所以亟需對生態文明建設的制度進行創新,而制度創新的核心是產權制度的設計及其改革生態文明建設中產權制度創新的動因(一)產權制度供給不足長期以來,雲南一直存在生

3、態資源的產權不明晰或多重產權問題。例如,土地資源、森林資源、草地資源名義上屬於全民所有或集體所有,但在生態產權沒有明晰的情況下,所有的企業和個人都有使用生態資源的自由。這造成的結果是能夠產生正外部性的生態資源會出現供給不足,而接納負外部性的生態資源則會被過度污染。一方面,投資者沒有為其付出的成本得到全部收益;另一方面,污染者沒有為其產生的負外部性行為付費,也沒有對生態資源進行補償性的投入,結果可能是生態資源由於投入不足和過度使用而產生破壞、退化甚至衰竭現象(胡陽全,2007)o雲南目前生態環境惡化的重

4、要原因之一是對環境保護不力,而環境保護不力的重要根源在於缺乏有效的產權制度供給,造成環境產權界定困難,難以調動人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來保護環境(二)土地所有權的多級代理和所有權虛置土地所有權的多級代理造成所有權虛置,國傢所有權是虛體,各級政府管理權是實髏,各級政府的土地管理權決定土地的供給,完全取代瞭國傢和集體的所有權及各種利益。這種土地產權制度導致非農使用土地沒有租金和級差地租,沒有外部性成本,導致瞭資源的過度使用和環境的嚴重破壞。雲南山地面積占總面積的94%,良好的生態環境和自然稟賦就是資源,就是資本

5、,就是參與激烈市場競爭的後發優勢。但由於土地的多級代理和所有權的虛置問題,從而引起委托失靈和代理失靈,同時控制權“創租”、“賣租”等機會主義和敗德行為盛行,經濟效率因此嚴重受損(盧現祥,2003),制約瞭雲南生態文明建設的進一步推進(三)土地流轉缺乏市場機制作用產權制度作為一種基礎性經濟制度,影響著經濟運行效率。隻有市場交易主體對其所交易物品擁有明確的排他性私人產權,才能保證市場交易的順利進行,否則就會導致外部性的產生。目前雲南土地的最終處分權既不屬於集體,也不屬於農戶,土地承包權利的約定仍然是以集體

6、與農戶的單邊行政契約為主,缺乏市場機制的作用,雙方談判地位不對等,缺乏市場機制下財產關系運作的自我穩定性。因此,承包土地跨區域、所有制調整的可能性還很小,限制瞭土地流轉的可能性,盡管十七屆三中全會以來允許農民以多種形式流轉土地承包經營權,發展適度規模經營,但由於雲南土地經營流轉市場的發育尚滯後,因此現實中土地流轉依然困難產權制度缺失對生態文明建設主體行為的影響(一)對個人、企業行為的不利影響首先,不利於形成穩定的預期。產權缺失使承包權的長度和強度難以到位,各級政府往往會利用管理權優勢來幹預承包者的生產

7、經營權,擾亂瞭承包主體的預期,使承包者對土地承包期限延長的預期並不太高,也不願在耕地、山地或草地上進行大規模長期投入,導致對資源的掠奪性開發,惡化瞭生態環境其次,不利於生態文明建設資金的籌集。雲南生態環境惡劣地區的居民收入水平低、資金少,而生態環境治理投資大、周期長、見效慢的特點往往使他們不得不維持原有的生存生產方式。如果他們擁有的土地承包權利是一個完整的物權,可以自由抵押獲得貸款的話,生態環境治理資金的籌集就會容易許多,從而刺激當地居民大力發展生態產業和循環經濟,正確處理開發與保護的關系,實現經濟效

8、益和生態效益的統一。但是“國傢所有”導致的產權缺失使金融資本難以進入農村,使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抵押的設定出現瞭操作困難再次,不利於實現規模收益和外部效應“內在化”。生態產業一般具有生長時間長,勞動投入少的特點,需要進行規模經營(崔亞虹,2009)o而土地"集體所有”隱含著平均分配和村組分割占有。雲南目前土地流轉市場發育不足,通過交易實現規模經營的可能性較小,面積太小使生態產業經營者難以高效利用生態產品,管護成本高,一些外部效應無法“內在化”(二)對各級政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