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审计监视题目探析

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审计监视题目探析

ID:46398694

大小:71.0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11-23

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审计监视题目探析_第1页
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审计监视题目探析_第2页
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审计监视题目探析_第3页
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审计监视题目探析_第4页
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审计监视题目探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审计监视题目探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审计监视题目探析摘要:国有资产流失、财务信息失真、行为失控等严重困扰国企改革的进程。要解决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碰到的困难,应从改革人大代表任命制度避免公众产权虚置、强化对国有企业的效益和经济责任的审计监视等方面充分发挥审计的监视作用。二十多年来,与改革开放同步的国有企业改革取得了一些令人瞩目的成绩。但依然存在着诸如国有企业经营治理效率低下,国有资产流失严重等题目。我们不能由于出现一些题目而否定国有企业产权制度的改革,放慢改革步伐;也不能对存在的题目视而不见,任其。我们要通过创新机制、完善法规、加强监管等多方面努力,使国有产权制度改革在推进中不断规

2、范,在实施中不断完善。其中,加强对改制企业的审计监视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重要的工作。一、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存在的题目(一)公众产权虚置导致国有资产流失公众是国有经济和国有企业的主人,但在实践中,公众对于国有经济治理者即政府主管官员和企业经营者的选择只发挥了有限的作用,他们对国有经济和国有企业经营决策的参与和对实在施效果的了解也很有限。结果,终极所有者对国有经济的各级代理人和具体治理者缺乏足够的监视和制约。这正是由作为国有经济终极所有者的公众产权被虚置造成的。在这种情况下,国有资产流失就不仅会表现在国有企业的经营过程中,而且会表现在企业产权改革的过程中。在公众产权被

3、虚置的情况下,政府官员在国有经济治理中的渎职行为不一定会受到严厉的处罚。结果就会出现很多正当而不公道的国有资产流失现象。而且,在终极所有者参与不足的情况下,产权改革还可能被某些人看作是瓜分国有资产的最后一次机会。(二)缺乏有效监管的MBO成为国企***的新途径MBO是指公司的经理层收购本公司或本公司业务部分的行为。通过收购,企业的经营者变成了企业的所有者,实现了所有权与经营权的新同一。由于国有中小型企业MBO缺乏比较系统的法规,在具体操纵的过程中缺乏有效监管,MBO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题目,主要表现在:第一,低价收购给公司治理层带来逾额利润。在收购价格方面,由于政府

4、没有明确的收购价格的规定,MBO未采用市场化和专业化的做法,因此低价收购可以使治理层获得以下逾额利润:一是相对高的投资回报率。如实施大比例现金分红,低本钱持股的治理层回报率远远高于流通股股东,而且过于高派现对公司的可持续发展没有好处。二是较高的资本利得。只要实施再融资,治理层就可借助流通股的贡献,使每股净资产“水涨船高”。此时,若治理层出让部分持股,账面上的资本利得很快能够变成现金收益。三是市场套利收益。MBO后以廉价股份作为出资,在其他全流通市场成立控股公司并上市,进而通过转让在两个市场间获得套利收益。因此,差距过大的持股本钱,使治理层具有损害中小股东利益的内

5、在动力。第二,MBO收购者融资方式存在漏洞。在融资中MBO收购者只有权利,没有责任。目前实践的MBO中资金多数果用“个人信用挪用企业信用”的方式解决,即个人不出资或只出其中一小部分,大部分由企业或银行来解决资金题目。MB080%的资金来自负债,包括由企业作担保,向银行贷款购股,再以企业产生的利润来还贷;以股权作为抵押,向银行贷款购股,向企业借款购股等方式。虚拟出资进股对于治理层只有激励而缺乏有效的风险责任体制。企业在缺乏监视、缺乏竞争机制的情况下,不适当的把资产由上市公司转移到自己的私人公司,在这种背景下,道德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势必增加。(三)国有企业监管"盲点”

6、成为***的制度空档2004年6月,国家审计署长在审计报告中透露,对12家大型国企的重要骨干领导人进行经济责任审计时发现,国有企业内部控制薄弱,领导干部的权力没有得到有效制衡,使得少数人借机肆意侵吞国有资产。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在于原来的国有资产多头治理,中心企业工委、中组部、监察部、经贸委甚至各专业局办和经营公司对国有资产都有一定的治理权和监视权。而当这种旧体制向新体制转化过程中,由于旧体制忽然瓦解,而新体制尚难以及时跟进发挥效果,这就使国有资产治理与体制出现'‘接缝点”,这个“接缝点”就成为监管制度上的“盲点”,而这些“盲点”正好成为权力恶性膨胀、滋生***的

7、制度空档。其直接后果是企业在移交后,一部分未移交的资产无人治理,甚至在移交过程中,部分资产的往向不明或无人知晓,给少数国有企业领导人违法操纵,掠夺这部分国有资产提供了治理上的可乘之机。(四)国有企业的资源配置效率不高从国有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总量来看,1983年以来的20年间,国有企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约为22万亿元,到2002年底,国有产业企业的全部净资产却只有约3.6万亿元。投资不能形成资产,不能产生效益,是国有企业的突出弊端。从国有企业效率来看,国有企业的资产利润率是2.7%(包含了国家垄断行业创造的利润),低于全社会的3.5%资产利润率,更低于5.3%的银行

8、贷款利率。国有企业占有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