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学习“组内成员适量原则”研究

合作学习“组内成员适量原则”研究

ID:46399685

大小:69.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11-23

合作学习“组内成员适量原则”研究_第1页
合作学习“组内成员适量原则”研究_第2页
合作学习“组内成员适量原则”研究_第3页
合作学习“组内成员适量原则”研究_第4页
合作学习“组内成员适量原则”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合作学习“组内成员适量原则”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合作学习“组内成员适量原则”研究【摘要】合作学习“组内成员适量”原则,是合作小组“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分组原则的一个子原则。组内成员的多寡,将直接影响到组内成员参与的程度、机会及合作交流讨论的有效性。组内成员不宜过多,也不宜过少,以适量为宜,这将有助于提升小组合作学习效益。【关键词】合作学习;组内成员适量;提升合作效益中图分类号:G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843(2013)05-0147-03合作学习“组内成员适量”原则,是合作小组“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分组原则的一个子原则。现据合作学习试验教师的探

2、索实践,试对合作学习“组内成员适量原则”进行初步研究。一、组内成员适量界定合作小组在特定环境条件下,教师精创提出有价值问题,如果组内所有成员都能够各自充分独立自主学习思考、有效进行组内交流讨论、报告员优质组际汇报展示成果、班内合作解疑难问题、师生高效归纳总结评价,继而有助于最大限度地提升小组合作学习效益,那么就可称此合作小组内成员数适量,简称组内成员适量。这里所指的组内成员适量,是相对较长时间固定不变的合作小组而言的,只有据有价值问题之难度的层次及合作小组特定环境条件(主要是指“学习时间、学习材料、教室空间、班内人

3、数”等),才能确定较长时间固定不变的组内成员适量的具体值;而所指有价值问题,也必须在“较长时间固定不变的合作小组内成员”思维的“最近发展区”之内。二、组内成员适量缘由合作学习组内成员的多寡,将直接影响到组内成员参与的程度、机会及合作交流讨论的有效性。1.组内成员过多之弊端。组内成员过多,既可使组内成员在“交流讨论成果时声音需很大,才能使其他成员听得见”,又可由组内成员声音很大导致组际间干扰增人,继而无助于生生间“交流讨论”效益的提升与生生个体才能的充分展示,还可减少生生互动参与的机会,逐渐淡漠、妨碍改善生生关系,继

4、而直接影响到小组合作活动的顺利开展。组内成员过多,既可使组内学生感到其易于“淹没”在小组群体之中,产牛责任扩散效应,使问题解决互相推诿,最终导致合作效率低下,又可使组内学生在时间基木固定的前提下,发言与交流讨论的时间相应减少,还可使组内个别学生被忽略的可能性提高,给学习积极性不高的学生带来“不作为”的机会。组内成员过多,在时间基本不固定的前提下,组内学生轮流汇报展示成果所占用的时间较长,通过汇展交流讨论统一意见的难度也较大。组内成员越多,可使组内成员用在和谐疏通彼此意见上的时间和精力逐渐增多,促使逐渐提升对生生往来

5、和讨论交流技能的标准,这对于一般组内成员是难以承受的。1.组内成员过少之弊端。组内成员过少,既可使学生观点、信息来源少,个体任务量增大,个人责任意识增强,又可促使个体产生离开我就寸步难行的错误观念,这就难以形成头脑风暴,继而导致学生在解决较难交流讨论问题时产牛怵I惑,无法继续进行合作交流讨论,这样就不利于生生间的交流与互助,也达不到合作学习的最佳效果。三、组内成员适量Z功能组内成员适量,既有助于有效提升生生间交流讨论的积极性与效益,保证组内所有成员积极参与达成小组合作H标,又有助于给组内每位学生提供汇报、展示、交流

6、讨论成果的机会,形成交流讨论的良好氛围,促进组内成员共同发展提高,还有助于启发引导学生相互交流讨论学习,促使学生积极的相互支持与配合,以及面对面的促进性互动,从而达到“组内成员充分交流讨论、有效提升合作学习质量的目的组内成员多寡是相对而言的。组内成员多且适量,有助于提升组内生生间交流讨论的积极性,形成更加热烈进行交流讨论的氛围,也有助于包容相异认知风格、相异能力和技能、相异态度和兴趣的学生,继而为小组增添持续相异独特新颖的见解。组内成员少且适量,既可降低生生沟通的难度,减少教师对生生进行协调的阻力,确保生生承担个体

7、责任,又可促使生生两两互动,增强生生相互了解频率与质量,使学生明确意识到自己不做就没冇人做,从而提升个体责任意识,增强合作小组团体凝聚力。四、组内成员适量例说组内成员是否适量,需据“特定合作学习法,并综合考虑班级规模、学生个性和学习材料性质”等因素來确定。相异合作学习法研究得出的组内成员适量范围也是相异的,诸如学生小组成就区分法(STAD)与小组辅助教学法(TAI),通常组内成员为3〜5人;拼图法和小组游戏竞赛法(TGT),通常组内成员为3~6人;合作统整读写法(CIRC),一般组内成员为4〜6人;共同学习法(LT

8、),通常组内成员为2〜4人;结构法(SA)特别强调要使尽可能多的学生同时参与合作交流,组内成员通常为偶数,以2人或4人为宜;同伴辅导法,组内成员通常为2人(1个辅导者对1个被辅导者),组内成员为多人(1个辅导者对多个被辅导者,或多个辅导者对多个被辅导者,被辅导者可为一个到几十个不等)有时也用。国外合作学习专家研究表明,组内成员也并非越多越好,常规以4〜6人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