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肾脏恶性横纹肌样瘤CT表现探析

小儿肾脏恶性横纹肌样瘤CT表现探析

ID:46435861

大小:67.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11-23

小儿肾脏恶性横纹肌样瘤CT表现探析_第1页
小儿肾脏恶性横纹肌样瘤CT表现探析_第2页
小儿肾脏恶性横纹肌样瘤CT表现探析_第3页
小儿肾脏恶性横纹肌样瘤CT表现探析_第4页
小儿肾脏恶性横纹肌样瘤CT表现探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小儿肾脏恶性横纹肌样瘤CT表现探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小儿肾脏恶性横纹肌样瘤CT表现探析摘要:目的:探讨小儿肾脏恶性横纹肌样瘤(MRTK)的CT表现及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肾脏恶性横纹肌样瘤,术前均行常规的腹部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3例MRTK患儿中全为男性,年龄在1岁-8岁,表现为巨大不规则混杂密度肿块,强化不均匀。结论:小儿肾脏恶性横纹肌样瘤好发于婴幼儿,肿瘤体积较大,常伴有出血、坏死、钙化和包膜下积液,CT检查能较好显示病变,提高病变检出率,对临床治疗和判断预后起到积极作用。关键词:横纹肌样瘤;肾脏;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肾恶性横纹肌样瘤(malignantr

2、habdoidtumorofkidneyMRTK),又称恶性杆状细胞瘤,是一种罕见的高度恶性的肿瘤。它好发于婴幼儿,预后差。该肿瘤在临床上极少见,通常无特征性症状和体征,术前诊断困难,易导致误诊。为了提高对该病的认识,笔者搜集3例MRTK进行回顾性分析。1材料与方法搜集我院经病理证实的小儿MRTK共3例。患儿均为男性,1例年龄8岁,2例年龄1岁,临床表现为发热、腹部肿块,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白细胞数明显升高,1例尿常规隐血阳性。3例患儿均在本院釆用GELightspeed16层螺旋CT行腹部仰卧位CT扫描,不配合的患儿使用10%水合氯醛0.5ml/kg口服或

3、灌肠镇静。扫描参数:管电压120kV,管电流100—150mAs,层厚5-7.5mm,层间距7.5-10mm,增强检查,经肘静脉采用高压注射器(EnvisionCTinjection,Medrad,Pittsburgh)注射非离子对比剂碘帕醇2ml/kg,注射速率加1/s,进行扫描。2结果3例患儿肿瘤体积巨大,均位于单侧肾脏(左侧),与肾髓质、皮质分界不清,密度不均匀,其内可见大小不等的低密度坏死区,肿瘤边缘可见范围不等的新月形液性低密度影,肾包膜不均匀增厚,均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1例可见侵犯下腔静脉形成瘤栓,1例可见肿块内细条状钙化。增强后呈不均匀强化

4、,坏死区无强化,1例可见有条索状高密度血管影。头颅CT检查未见明显后颅窝占位性病变,3讨论肾恶性横纹肌样瘤(malignantrhabdoidtumorofkidneyMRTK),是发生于低龄儿童的具有高度侵袭性和致命性的恶性肿瘤。最早于1978年由Beckwith和Palmer[1]描述,以前在病理上甚至被认为是W订ms瘤的肉瘤样变异[2],近来研究表明它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恶性肿瘤。Haas等[3]指出这是一种不同于肾Wilms^瘤却类似横纹肌肉瘤的恶性肿瘤,并命名为MRTK。其发病率约占所有儿童肾脏肿瘤的0.6%〜9.1%,发病年龄从0—106个月,平

5、均年龄为1.5岁左右,80%MRTK小于2岁,男女之比1.5:1[4]0由于其临床上无特异性,恶性程度是儿童肾脏恶性非W订ms瘤中恶性度最高的一种,预后极差,因此了解其CT表现特征,对术前和术后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1、CT表现特征:(1)多好发于婴幼儿,1岁以下多见,成人罕见。笔者回顾的2例为1岁,1例为8岁。(2)肿瘤大多为单侧,常发生于肾的中央部分,体积较大,达肾实质边缘部时常形成包膜下血肿或积液,其内坏死囊变、出血及钙化较常见,钙化呈点状或细线状,细线状钙化可勾画肿瘤分叶状轮廓;常合并不同范围的包膜增厚,周围组织明显受压推移。本组病例均为左

6、侧肾脏,瘤体平均约8cm大小,其内均可见囊变坏死区,均可见包膜下积液,局部肾包膜不均匀增厚,1例可见线条状钙化。(3)增强扫描均呈不均匀强化,囊变坏死区未见强化。由于肿瘤血管丰富,1例可见有条索状高密度血管影。(4)MRTK恶性度极高,病情发展较快,可同期或不同期并发后颅凹中线处的原发性肿瘤[5],早期即可有远处血行和淋巴转移,血管和局部侵犯较常见。本组病例均未见淋巴结肿大,头颅CT检查未见原发性肿瘤,1例可见侵犯下腔静脉瘤栓形成。2、鉴别诊断:(1)肾母细胞瘤两者影像表现相似,并无诊断特异性。Wilms瘤是儿童最常见的肾脏肿瘤,多见于2—4岁,其钙化发

7、生率不到10%,而且Wilms瘤患儿尿Midkine呈阳性[6]。(2)肾透明细胞肉瘤(clearcellsarcomaofkidney,CCSK)又称小儿骨转移性肾肿瘤:好发于3-5岁儿童,平均2岁,骨转移率高达40%是其特点[7],往往在初次就诊时就能发现。(3)中胚叶肾瘤又称间质性错构瘤,它是新生儿中最常见的肾肿瘤,是发生于1岁之内的良性肾肿瘤,3个月以下肾肿瘤几乎都是中胚叶肾瘤,增强扫描肿瘤强化程度不如正常肾实质,但在肿瘤内可见明显强化局灶性区域,尤其是在延迟扫描中可见造影剂潴留于该区域中,可能代表了发育不全的肾小球和肾小管,有一定分泌造影剂的功

8、能。(4)葡萄状胚胎性横纹肌肉瘤:婴幼儿常见,常发生在泌尿生殖道肾盂及膀胱,多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