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组织概念思想溯源及研究框架

幸福组织概念思想溯源及研究框架

ID:46437969

大小:83.50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9-11-23

幸福组织概念思想溯源及研究框架_第1页
幸福组织概念思想溯源及研究框架_第2页
幸福组织概念思想溯源及研究框架_第3页
幸福组织概念思想溯源及研究框架_第4页
幸福组织概念思想溯源及研究框架_第5页
资源描述:

《幸福组织概念思想溯源及研究框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幸福组织:概念、思想溯源及研究框架蒲德祥2012-9-510:06:18來源:《女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2期幸福是人生的日标,也是人类社会一直探寻的永恒主题。什么是幸福?如何増进人类社会的幸福?一直是先哲们探求的终极目标,也是管理学探求的终极冃标。知识经济、文化经济、体验经济和创意经济的到来,人的价值开始得以全面体现,是人为管理的主要对象和企业最重要的资源。作为个体,我们总是委身于这样或那样的或人或小的组织,视组织为口我实现的平台。组织己经成为当今社会的主要组成部分并变成了人际关系、社

2、会和政治关系的共同体。员工通过组织屮的经验,认识和展现自己的能力,获得自尊,体现自我价值,为生活增添快乐和幸福。事实上,自从有企业组织以來,企业家对利润最人化的追逐导致入狱或自杀(如黄光裕一案)、员工对物质财富的追求导致白杀(如富士康跳楼事件)以及毒食品事件(如三鹿奶粉事件)等等层出不穷。不难看岀,一些企业以追求利润最人化为导向,缺乏对人的价值的基本尊重,缺乏人文精神和人文关怀,甚至缺乏对生命的基木敬畏。在社会转型时期,“十二五”开局之年,中央和地方“两会”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忤I绕低碳经济、绿色经济

3、、体验经济,转变单纯强调经济增长或收入提高作为国家政策的主要关注目标,而把追求和创造幸福作为国家发展的宏伟蓝图。由此,“幸福”成为国家、政府、社会、个人生活各领域的热门话题。在此背景下,越来越多的组织开始将建设和创造幸福组织作为其发展的1=1标。创造幸福组织意味着从根木上扭转管理的哲学。为此,要求组织从幸福的视角思考管理的终极之善,组织成员实现生命价值和幸福,已经成为组织谋求生存和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已有研究从管理的终极性问题论述了幸福管理理论,从组织结构、人员、R标三个角度提出了幸福管理的基本框架,从人

4、性化的角度对幸福管理的内涵进行了阐述,指出了建立以幸福为中心的核心价值观在管理系统中的重要性,为组织的幸福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木文从组织层面营造幸福文化、领导层面建立幸福道德观以及员工层面培育幸福员工三个视角来阐述组织的幸福问题,从组织生命体、领导者和组织成员三个管理主体来诠释幸福组织,以期深化幸福管理理论的研究,为建立具有实践可行性的幸福管理体系,构建幸福组织与和谐社会提供理论支撑。一、幸福及幸福组织的概念幸福在拉丁语中的表达是beatitudo,其基本含义是至福。在英文中,幸福可表不为happines

5、s,eudaimonism,well-being,hedonism等,其基本含义是快乐。在《辞海》中:幸福是在为理想奋斗过程中以及实现了预定目标和理想时感到的满足状况和体验。追溯历史,从欧洲的古希腊时代、中国的先秦时代开始,先哲们对幸福内涵进行•不懈的探索,提出过三种幸福观:一是快乐论幸福观,二是完善论幸福观,三是德福统一的至善观。快乐论幸福观从人的需耍和欲望的满足出发,强调感觉体验是幸福的直接來源,视快乐为幸福。完善论幸福观从人的生存发展需要出发,强调生存发展Z完满,视自我实现为幸福。德福统一的至善观把

6、德性和幸福统一起来,强调人既要追求快乐乂要追求自我实现,视徳福一致为幸福。在经济学上,幸福依次经历了财富一一效用——偏好——满意度的过程,现用幸福指数来代表幸福。在社会学上,视生活质量为幸福。这一概念试图避免单纯地从经济增长的角度来衡量生活质量,发展了生活质量意义上的幸福感研究。在心理学上,积极心理学对幸福内涵的关注,出现了心理发展意义上的幸福感研究。在中国古代,人们是以“福”来表达幸福概念的。中国老百姓历来把获得“五福”看作是人生的圆满境界,并逐渐形成了尚福、祈福、祝福、致福的传统。自春秋Z后,思想家和

7、政治家都开始冋避幸福,既不提倡追求幸福也不主张追求幸福。儒、道、佛三家的学说对幸福或者福没有做出明确界定,其观点主要体现在他们的人生哲学之屮。儒家把幸福标准限定在精神和道德层面;道家主张获得相对幸福的方法是“顺乎天”,即顺其口然;佛家认为人生本无幸福可言,只有灭除贪爱欲望,修行念佛,才能达到幸福的彼岸即“涅槃”。上述幸福观表明,幸福是主观的、相对的,不存在一种对人人都适用的客观的幸福标准。正如美国历史学家麦马翁对西方两千多年來的幸福观总结道:在荷马时代,幸福等同于幸运;在古希腊,幸福等同于智慧和德行;在中

8、世纪,幸福等同于天堂;在启蒙时代,幸福等同于及时行乐;到了现代,每个人都有一个关于自己的定义。马克思认为,幸福是主观感知与客观存在的统一、享受与劳动的统一、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统一以及个人幸福与社会幸福的统一的实践活动。马克思幸福观既要求培养自我实现的潜能,发展口我实现的主观性,乂要重视身体、财富这些通向自我完善的客观条件来获得幸福。马克思幸福观表达了大多数人对幸福的理解,是现代组织及其管理的核心所在,也是管理文明与社会文明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