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样癌P53、ER和PR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子宫内膜样癌P53、ER和PR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ID:46440161

大小:63.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1-23

子宫内膜样癌P53、ER和PR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_第1页
子宫内膜样癌P53、ER和PR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_第2页
子宫内膜样癌P53、ER和PR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_第3页
资源描述:

《子宫内膜样癌P53、ER和PR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了宫内膜样癌P53、ER和PR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摘耍]冃的探讨子宫内膜样癌组织中P53、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6例正常了宫内膜、29例不典型增生内膜和67例内膜样癌组织中P53、ER、PR的表达,并与其病理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P53、ER、PR在子宫内膜样癌组织中的表达率分别为44.8%、56.7%、61.2%。P53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子宫内膜和不典型增牛.内膜组织,ER、PR的表达明显低于正常子宫内膜和不典世增牛内膜纽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V0.05)。P53的表达与内膜样癌纽织学分级

2、、浸润深度或淋巴结转移呈正和关,ER、PR的表达与内膜样癌组织学分级、浸润深度或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结论P53、ER、PR的表达与了宫内膜样癌的发生、发展过程密切相关,其测定对估计患者预后,指导临床选择激素治疗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关键词]子宫内膜样癌;P53;ER;PR;免疫组化[中图分类号]R737.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01(2009)12-126-02子宫内膜癌占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的20%飞0%[1],其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呈持续上升趋势及年轻化趋势[2]。同英他肿瘤一样,子宫内膜癌在癌前病变状态就发生了多基因、多步骤的变化,并口激

3、素依赖性肿瘤的受体含量与许多临床病理特征有关。因此本文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对正常了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内膜和内膜癌纟fl织进行P53、ER、PR的测定,以探讨其在子宫内膜癌组织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1材料与方法1.1材料标本选臼本院病理科1998年6月〜2008年3月I'可的存档蜡块共132例,其小正常增牛期子宫内膜36例,不典型增生内膜29例,子宫内膜样癌67例。1.2方法1.2.1实验方法免疫组化染色:P53、ER、PR鼠抗人单克隆和检测试剂盒均购白北京屮杉公司,采用S-P法。标本经4%甲醛固定,石蜡包埋,4um连续切片,脱蜡、水化、微波抗原修复后,按试

4、剂盒说明书进行染色,用PBS代替一抗作空白对照,用已知P53、ER、PR阳性及阴性的组织切片作阳性及阴性对照。1.2.2观察方法P53、ER、PR阳性细胞染色为棕黄色颗粒,定位于胞核(封三图7-9)。阳性细胞数210%为阳性(+);切片屮阳性细胞无或少于癌细胞总数的1096为阴性。1.3统计学处理利用统计软件SPSS13.0,采用x2检验和确切概率法,PV0.05为差异冇统计学意义。2结果(1)P53、ER在正常内膜和不典型性增牛组间表达有显著差异(P二0.035;P二0.014);P53、ER、PR在不典型性增生和内膜癌组间表达有显著差

5、界(x2=8.49,P=0.004;x2=6.00,P=0.014;x2=5.89,P=0.015)o见表1。(2)P53在子宫内膜癌I级和II级间、II级和III级间及I级和III级间表达有显著差异(P二0.035;P二0.037;P二0.001),ER、PR在子宫内膜癌I级和II级间、I级和III级间表达冇显著差异(P二0.035,P二0.003;P二0.014,P=0.020),P53、ER、PR在肌层浸润V1/2和浸润>1/2组间表达有显著性差异(x2=6.00,P

6、二0.014;x2=4.27,P二0.039;x2=6.62,P二0.010)。见表2。3讨论野牛•型P53基因发牛.缺失和突变,称为突变型P53基因。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的P53为突变型P53基因蛋口,突变失活的P53蛋口导致细胞周期阻滞、诱导凋亡和DNA修复等功能丧失[3],失去控制细胞增殖和诱导细胞凋亡的能力而促使肿瘤生长。木研究显示:在正常了宫内膜组织中未见P53蛋白的表达,不典型性增生中P53蛋白阳性率为13.8%,内膜样癌中P53蛋白阳性率为44.8%,并且打子宫内膜样癌浸润深度或淋巴结转移相关,提示P53蛋

7、白表达促进了宫内膜样癌的发生和发展。在组织学I级了宫内膜样癌中P53蛋白阳性率20.8%,【I、III型子宫内膜样癌P53阳性率分别为48.4%和83.3%,随着纽织学分级的增高P53蛋口表达亦升高,差界有统计学意义,提示P53表达与子宫内膜样癌的恶性程度有关。有学者分析,高恶度子宫内膜癌与低恶的度了宫内膜癌表达冇明显差异,可见P53蛋白表达的程度可作为良恶性程度判断的指标之一[4]。子宫内膜癌的发牛、发展与高雌激素刺激子宫内膜增牛以及缺乏孕激素対雌激素的抗衡有关⑸。本研究中36例止常子宫内膜组织中ER的阳性表达率为100%,PR的阳性表达率为91.7%o29

8、例内膜不典型增生病例中ER阳性率为82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