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做好信访工作的思考

新形势下做好信访工作的思考

ID:46446281

大小:19.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11-23

新形势下做好信访工作的思考_第1页
新形势下做好信访工作的思考_第2页
新形势下做好信访工作的思考_第3页
新形势下做好信访工作的思考_第4页
新形势下做好信访工作的思考_第5页
资源描述:

《新形势下做好信访工作的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新形势下做好信访工作的思考信访工作直接联系群众,是党和政府体察民情、了解民意的重要途径,是化解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手段,也是接受群众监督、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桥梁,关系到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当今中国信访事件处于高发期,这是由我国的综合国情导致的。第一方面是经济社会处于转型期,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从农村社会向城市社会转变,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转变,由贫困社会向富裕社会转变。随着经济体制、社会结构、利益格局的深刻变革和调整,利益主体多样化和价值取向多样化日益凸现,人们的思想活动呈现多变性和反复性,由此构成了以

2、人民内部矛盾为主的社会矛盾的多发性、多样性和复杂性。处于转型期的社会矛盾,可以说覆盖领域广泛,涉及门类众多。其中比较受关注的有劳资纠纷、征地补偿、劳动就业、拆迁安置、社会安全、群体冲突等等。从一定意义上说,这是中国经济社会转型的“必经之痛”。第二方面是改革开放以后,人民群众的自我意识和法制意识逐步觉醒,由计划经济时代的不敢提个人要求,不好意思提个人要求逐步转变为试探性地追求个人利益,维护个人利益。但是由于整个社会的法治建设落后于经济建设,人民的法制意识在觉醒过程中出现扭曲的形态,一方面知道要维护自身法律权益,另一

3、方面又不知道如何维护。法治和人治杂揉一起,多数群众仍然信奉一把手政治,遇事就找党委政府。第三方面是党和政府在执政过程中越来越开放的姿态,畅通了人民群众信访的渠道,由以前的噤若寒蝉时代进入了一个畅所欲言的时代,人民想说、敢说、能说、而且有地方说。加之交通的便利、科技的发展,使得信访的成本降低,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这种低成本的维权方式。信访工作是一项繁杂而具体的工作,如果松懈了,全盘工作就可能会前功尽弃,毁于一旦。而信访工作的难以开展还源于新时期信访呈现出多种新的形势和新的特点。一、集访。这是当前信访的一种主要形式,具体

4、表现为人员多、有计划、有组织,上访者大多抱着法不责众的心里实施上访,其中不乏很多不明真相,或被胁迫,或受利益驱动盲目跟从的上访群众。这种上访事件一旦发生,往往局面难以控制和驾驭,在处理时稍有不慎,就可能会造成群体性事件,形成较大的负面影响,使政府及其部门陷入步步被动的局面。二、缠访。此类上访往往人员较少,但上访者针对自身的这种劣势和不足,通过长期的、经常性的上访,干扰政府机关及领导人正常的工作秩序,从而实现上访的目的。这些缠访人往往有一定的口头表达能力,说起事来口惹悬河,容易博取不明真相人群的同情,一旦有个什么表

5、态,又立刻做为一个缠访的尚方宝剑,继续缠访不止,一个目标实现了,另一个上访目标又提出来了,没有上访底线。三、网访。当前,网络媒体已经成为上访者实施上访的一个主要平台和手段。因其时效快、影响面广大、影响力大,越来越受到上访者的重视和利用。而且部分媒体从业人员不负责任的从业态度,偏好负面的新闻信息,却又缺乏实事求是的调查精神,盲目的报导。于是,当有人用舆论媒体曝光的手段施压时往往容易引起人重视,促进问题解决,但反过来又推动了利用媒体施压上访。四、闹访。部分上访人员抱着大闹大解决、小闹小解决、不闹不解决的观念。上访者通

6、常采用堵路堵车、围堵政府机关大门、聚集社会闲杂人员闹事等,制造事端、扩大影响,意图达到上访目。而个别部门为了息事宁人采用治标不治本的方法,以一些小利益打发上访群众,使上访者在尝到甜头后越加肆无忌惮。五、节访。通过节会施压达到上访目的。重大节日会议期间是社会各界和各类社会舆论媒体关注的热点和焦点,保稳定的要求都比较高。因此,上访者往往会利用这一特定时段实施上访活动,意图借助舆论媒体,或者通过制造事端,干扰正常的节会活动,扩大事态影响,以引起领导重视,从而实现其上访目的。发展是主题,改革是动力,稳定是前提;没有社会的

7、稳定,改革和发展就成了空谈。而当前信访工作亦呈现出集访、缠访、网访、闹访、节访等新的形势和特点,对新形势下的信访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考验。如何做好信访工作是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做好信访工作,有必要着手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一、更新治理理念。首先要切实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让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真正成为社会利益关系和谐的发展,让发展的成果及时有效地转化为人民群众的普遍福利,由人民共享,进而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发挥人民群众投身发展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其次,要树立共赢互利的理念,使参与我们社会发展的各阶层,特别是那些弱势阶

8、层,都能获得共赢互利,而不是通过牺牲一方来使另一方得益获利。当前要特别重视通过公共政策的调整,优化资源配置结构和利益分配机制,缩小贫富差距,保障社会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维护社会弱者的基本权益,尊重他们的人格尊严;再次,要树立共同治理和“善治”的理念。就是由国家力量和社会力量、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政府、社会组织与公民,共同治理我们的社会,把社会矛盾处理的观念从统治转变为治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