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心律衰竭患者窦性心律震荡现象的临床研究

慢性心律衰竭患者窦性心律震荡现象的临床研究

ID:46448042

大小:67.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1-23

慢性心律衰竭患者窦性心律震荡现象的临床研究_第1页
慢性心律衰竭患者窦性心律震荡现象的临床研究_第2页
慢性心律衰竭患者窦性心律震荡现象的临床研究_第3页
慢性心律衰竭患者窦性心律震荡现象的临床研究_第4页
资源描述:

《慢性心律衰竭患者窦性心律震荡现象的临床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慢性心律衰竭患者窦性心律震荡现象的临床研究慢性心力衰竭患考窦性心律震荡现象的临床研究湖北省荆门市笫一人民医院心内科何友琴罗京霞「摘要」冃的:研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窦性心律震荡的特点。方法:3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和30例健康对照组分别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Holter)检查,计算出心率震荡(HRT)的两个参数:震荡初始(TO)及震荡斜率(TS),并将两组进行比较。结果:慢性心律衰竭患者TO明显高于对照组,TS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窦性心律震荡减弱。「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窦性心律震荡;心电图慢性心力衰竭患考猝死率高,

2、及早识别高危心力衰竭对猝死患考具有十分重耍的意义。窦性心律震荡是临床心电学又一新的检测指标,能反映自主神经平衡性和压力感受器敏感性的变化,窦性心律震荡减弱被认为与猝死有关,是冠心病心肌梗死、扩张性心脏病猝死的独立预测指标。木文旨在研究慢性心力衰遍患者窦性心律震荡的特点。在一次室性早搏后,窦性心率先加速,随后发牛:减速,这种典型的双向涨落式的变化称为窦性心律震荡现象[1]。TO和TS是评价窦性心律震荡现象的两个主耍参数。TO代表室性早搏后窦性心率的加速,其中性值被定义为0,TO值大于0时,表示室性早搏后初始阶段窦性心率减速;T0值

3、小于0时,表示室性早搏后初始阶段窦性心率加速。TS是定量分析室性早搏后是否存在窦性心率减速的参数,TS值以每个RR间期的毫秒变化值表示,其中性值被定义为2.5ms/RR间期,当TS大于2.5ms/RR间期时,表示窦性心率存在减速现象,而当TS小于2.5ms/RR间期时,表示室性早搏后窦性心率不存在减速[「3]。1资料与方法1.1病历选择慢性心力衰竭组选口2008年8月〜2010年8月在我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30例(符合ACC/AHA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断标准),排除非窦性心律和无室性早搏(间称室早)者。其中男22例、女

4、8例,年龄65.3±13.26岁;按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II级6例,III级19例,IV5例;基础性心脏疾病:冠心病14例,高血压心脏病11例,扩张型心肌病2例,风湿性心脏病3例。选择同期在我院体检中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者30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性20例、女性10例,年龄63.5+14.57岁。经病史、心脏彩超、血液生化检查排除患有器质性心脏病及其他重要脏器疾病并排除Holter记录无室性早搏者。1.2方法和指标应用动态心电图计算机分析系统进行窦性心律震荡分析。去除心房颤动、干扰、伪差,选择符合条件的室性早搏

5、(室性早搏前2个和室性早搏后20个搏动均为窦性心律),计算震荡初始(turbulenceonset,TO)和震荡斜率(turbulenceslope,TS)o用室性早搏代偿间期后的前2个窦性心率的RR间期的均值,减去室性早搏偶联间期前得2个窦性心率的RR间期的均值,丙者Z差再除以后者,计算公式为T0=[(RRl+RR2)-(RR-2+RR-l)]/(RR-2+RR-l)X100%oRR1、RR2代表室性早搏的前两个窦性心率RR间期值,RR-l、RR-2代表室性早搏前的两个窦性心率RR间期值。TS需首先测定室性早搏后的前20个窦性

6、心率的RR间期,并以RR间期为纵坐标,以RR间期的序号为横坐标,绘制RR间期值的分布图,再川任意连续5个序号的窦性心率的RR值计算并做出回归线,其中正向的最大斜率为TS的结呆。1.3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算资料以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提示有显著性差异。2纟吉果:病例组与对照组震荡起始值分别为(―0.733±1.16)%和(—1.526+1.34)%,震荡斜率分别为(3・82土1・95)ms/RR间期、(6.75土2.86)ms/RR间期。两组病例震荡起始及震荡斜率比较差异均

7、有统计学意义(P<0.05)o3讨论:冃前窦性心律震荡现象产生的机制尚未完全清楚,主要认为与压力反射作用有关。室性早搏后动脉血压的下降可引起颈动脉窦、主动脉弓及其他大动脉的外膜下的压力感受器兴侖,兴奋进传入神经到达延髓,引起迷走中枢的兴侖性抑制,交感屮枢的兴奋性增高,进而使心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心迷走神经兴奋性降低,使窦性心率暂时增加,随后的血压升高又通过上述压力反射弧减慢心率。因此窦性心律震荡现象的机制似乎可以理解成室性早搏一血压降低一心率增快一代偿间期一血压升高一心率减慢。压力反射是发生窦性心律震荡最重要的机制[4~6]。在

8、止常人和低危恵者屮,存在典型的窦性心律震荡现象,而在器质性疾病有猝死危险的高危患者,窦性心律震荡现象减弱或消失,窦性心律震荡现象是反映自主神经的指标,当其正常存在时提示这种保护机制完整,当其减弱或消失时可能提示这种保护机制已被破坏。自主神经平衡的破坏与心源性猝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