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法治疗青年型颈源性头痛临床观察72例

手法治疗青年型颈源性头痛临床观察72例

ID:46449100

大小:66.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11-23

手法治疗青年型颈源性头痛临床观察72例_第1页
手法治疗青年型颈源性头痛临床观察72例_第2页
手法治疗青年型颈源性头痛临床观察72例_第3页
手法治疗青年型颈源性头痛临床观察72例_第4页
手法治疗青年型颈源性头痛临床观察72例_第5页
资源描述:

《手法治疗青年型颈源性头痛临床观察72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手法治疗青年型颈源性头痛临床观察72例摘要:目的:治疗青年型颈源性头痛。方法:运用手法松解枕后肌群以及定位旋转搬法紊乱的上颈段,以减轻枕部神经及血管所受到的刺激和压迫。结果:対72例患者行手法治疗一次后有30例症状消失,其余明显减轻,经7次治疗后68患者治愈。结论:手法治疗青年型颈源性头痛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关键词:头痛颈源性头痛手法【中图分类号1R224.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1008-1879(2012)11-0061-01颈源性头痛(CervicogenicHeadacheCEH)是指由颈椎和(或)颈部软组织病损所引起的以慢性

2、、单侧头痛为主耍临床表现的一组综合征,疼痛性质是一种牵涉痛。其概念最早山英国学者于1983年提出,后在1990年才首次提出其诊断标准,后來才慢慢地被国内所重视,是困扰临床工作者的一大难题。21世纪,随着我们的生活节奏不断的加快,工作分工越来越细,长期伏案工作,上网和不良的娱乐方式,使颈源性头痛过早的找上了青年一代。笔者在2008-2010年临床治疗中用手法治疗青年型颈源性头痛72例有很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病例资料來源及分析1.1病例来源系来我院2008-2010年门诊确诊为颈源性头痛的患者共72例,职业以学生、护士、财务工作者、教师等

3、长期伏案工作者为主。1.2所有患者均行颈椎X线正侧位和寰枢椎开口位检查排除骨折、结核、肿瘤。1・3年龄在16岁〜36岁之间。男28例,女44例。1.4病程在4天〜2年。1.5主要症状。后枕部、颖侧、头顶疼痛,伴发颈部僵硬、头昏、视力下降、记忆力减退等症。1.6体征。全部病例在颈椎头枕部均有明显压痛点,按压该点时疼痛可放射至发作部位。1.7所有患者均行颈椎X线正侧位和寰枢椎开口位检查,排除骨折、结核、肿瘤。其中颈椎生理弧度变直或反弓者20例,齿状突偏歪者8例,棘突偏歪者17例。2诊断标准依据国际颈源性头痛研究会(TheCericogenic

4、HeadacheInternationalStudyGroup)的诊断标准[1]:颈枕部或眉部症状和体征:①以下情况可使头痛症状加重:a.颈部活动和/或头部维持于非常规体位时;b.按压头痛侧的上颈部或枕肩部时。②颈部活动受限。③同侧的颈肩或上肢呈非根性疼痛,或偶有上臂的根性痛症状。符合①即可确诊,而仅有②或③,则不足以确诊,同时出现②和③点,则可明确诊断。若①、②、③三点同时出现,则确诊无疑。3治疗手法3.1理筋整复手法。①重点対上项线的头夹肌、斜方肌,下项线的头后小直肌、头后大直肌、头上斜肌、头长肌和头下斜肌进行点按推揉;②反射调衡调理

5、局部经络、神经的兴奋平衡:医者一手扶持固定头部,另一手拇指或食指根据需要选择枕大神经、枕小神经、面神经、眶上神经等某些体表投影点以中等偏重的力度用力点按,以麻胀感向头顶传导为度,每次点按1〜3秒放开,连续操作1〜2分钟。3.2对于有齿状突偏歪、棘突偏歪者加用颈椎定位旋转扳法:以右侧病变为例,患者坐矮凳上,颈部前屈35。、左偏35。、右侧旋转45。,医者立于患者身后,左手拇指触到偏歪横突固定之,余四指置于患者右侧头枕部,右手扶持左面部,在右手向右旋转的瞬间,左手拇指将横突轻轻推向患者左侧,常听到“咯”的一声,拇指下有轻度移动感,触Z平复或改

6、善。操作时用力部位要准确,动作要轻巧,双手协同,配合默契,扳动幅度不能超出其生理活动范I韦I,更忌强拉硬扳[2]。手法治疗隔日一次,共治疗7次。4疗效判断标准及治疗结果疗效判断标准:釆用10分法目测类比评分法(VisualAnalogueScale,VAS)评定疼痛程度,0分为无疼痛,10分为最大程度疼痛。治愈:头痛值降为0,伴随症状及体征消失;好转:头痛值较治疗前减轻程度230%,伴随症状及体征较治疗前减轻;无效:头痛值较治疗前减轻程度<30%,伴随症状及体征无改变。72例患者中,治愈68例,占94.4%;好转4例,占5.6%;其中手法

7、治疗一次后有30例患者头痛症状立即消失,其余患者症状明显减轻。5讨论颈源性头痛常因颈部软组织劳损、颈椎退行性改变而致。引起颈源性头痛的神经主要有枕大神经、枕小神经、耳大神经。枕大神经由C1-2神经的后支组成,经头下斜肌和头半棘肌之间,在头半棘肌附着于枕骨处穿出,然后穿过斜方肌肌腱及颈部的固有筋膜上项线下侧,与枕动脉伴行,分布于上项线以上,达颅顶。枕小神经山C2-3神经组成,沿胸锁乳突肌后缘上升,至头附近,穿出深筋膜,越过胸锁乳突肌止点的后部,在枕外粗隆外侧、头夹肌腱膜附着处分为2支,一支分布至耳后,一支分布于耳后至后正中线之间。耳大神经由

8、C2-3神经组成,绕胸锁乳突肌后缘向前上方,斜越该肌,分布于耳廓后面。上述3支神经均为颈从神经的分支,彼此交通。颈神经前根与钩椎关节边缘紧密相贴,后根与下位椎体的上关节突接近。所以任何机械性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