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心理惩罚的教育病理及其治疗的副作用

浅议心理惩罚的教育病理及其治疗的副作用

ID:46474189

大小:71.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11-24

浅议心理惩罚的教育病理及其治疗的副作用_第1页
浅议心理惩罚的教育病理及其治疗的副作用_第2页
浅议心理惩罚的教育病理及其治疗的副作用_第3页
浅议心理惩罚的教育病理及其治疗的副作用_第4页
浅议心理惩罚的教育病理及其治疗的副作用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议心理惩罚的教育病理及其治疗的副作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议心理惩罚的教育病理及其治疗的副作用摘要:心理惩罚是教育疾病的一种,它具有隐蔽性、无意性、破坏性与长期性等病理性特征,对于它的治疗主要存在强制性的禁止与严厉惩处以及提高教师素养等手段。但是这又将产生一些新的问题,诸如教育投入的提升所带來的浪费,教师积极性的下降等。关键词:心理惩罚;教育病理;副作用中图分类号:G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10)11-0000-02教育病理指的是“在教育过程中出现的偏移和失调状态,是教育内部和外部的异常条件使教育功能的实现受到严重阻碍,使教

2、育的组织结构和功能发生异常变化的过程[1]这些状态通过种种现象展现在教育者面前。然而,教育中的理想状态与教育的现实功能还存在的一定的差距,这引发了人们对教育病理的进一步思考,有学者认为整个教育都带有病理的性质。自有教育始,惩罚就伴随其中,甲骨文中的“教”字即表示成人手拿着器械,督促学牛学习的行为。心理惩罚就代表着•种教育病理现象,在学生的权益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的当下,对这一病理现象的治疗也随即展开。一、怎样理解心理惩罚的病理性特征?依据田汉族教授对心理惩罚的定义,“心理惩罚教育就是在教育过程中,教

3、育者提出超过受教育者心理承受的强度耍求,学生被动、消极执行、从而导致学生心理障碍或学习障碍的教育活动[2]心理惩罚包含着对学生自尊心、自信心、人格、情感的伤害与打击,心罚、隐性心理伤害等等都是这一概念的不同提法。普遍认为,心理惩罚首先具有隐蔽性。心理惩罚的实施形式较为隐蔽,它隐含在广泛的人际交往活动当中,几乎和所有的教育活动同时进行。例如,为了利用学生的好胜心,采用排名的方法刺激英学习积极性,但是却没冇意识到这是公开对大多数学牛自尊心与自信心的摧残。诸如此种的教育现象如此普遍,但其中往往蕴含着对学

4、生的心理惩罚。另一方面,从教育者与学生对它的反应来说,心理惩罚也具有相当的隐蔽性,我们往往能发现教师无意的话语、动作、眼神等等行为就能够对学生产生相关的影响,而往往只有当学生表现出消极的情绪或行为时,人们才逐渐认识到这种伤害。其次,心理惩罚具有无意性。这种无意是指在一般情况下,并不是教师主观上想对学生进行心理伤害,而是一种客观效果上的伤害。有学者对“罚抄现象”进行研究,认为“教师让学生罚抄数遍作业的主观愿望是想通过此种手段让学生加深对作业内容的理解,并引以为戒,但在客观上却可能对学生带来了隐性心理

5、伤害。因为学生在受罚的戒备心理状态下,积累的不是积极地成功体验,而是消极的失败体验。”[3]第三,心理惩罚具有破坏性。依据心理惩罚的定义我们可知它不仅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带来损害,甚至能导致学生的身心障碍和疾病。在道德上也将产生不良的影响。如学习兴趣的丧失,情绪低落、性格孤僻、胆小怕事、品德不良等。最后,心理惩罚具有长期性。正是由于其隐蔽性,心理惩罚的病因非常复杂,而且不能迅速消除。心理惩罚的危害归纳起来主要有:第一,使学生的自尊心受到伤害。处于形成自我认同感、情感激荡时期的青少年学生,自尊心是他们重

6、要内驱力和精神支柱,是促使他们积极向上的内部动力,然而它乂是极其脆弱,极易受到伤害的。在教育过程中,教师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甚至是仅仅为了维护教师的权威,往往易作出伤害学生自尊的行为,比如采用过激的、反人性的教育语言对学生进行讽刺、挖苦,产生语言暴力。长此以往,学生容易形成自卑心理,甚至完全否定自己,进一步则导致对外界环境认识的偏差。从而难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因此,对学生的自尊心的伤害是心理惩罚造成的首要危害。第二,心理惩罚影响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长期受到教师心理惩罚的学生,可能会对教师的强

7、权予以屈服,容易养成怯懦畏缩、优柔寡断的弱者性格、形成暴躁乖戾的不良品质,或者强烈的抗拒心理和逆反心理。第三,心理惩罚破坏了正常的师生关系。不仅仅是教师对学生的恶语指责,不公正的对待,以及缺乏耐心等等行为将家具师生关系的恶化,教师对于学生教育病理指的是“在教育过程中出现的偏移和失调状态,是教育内部和外部的异常条件使教育功能的实现受到严重阻碍,使教育的组织结构和功能发生异常变化的过程。”[1]这些状态通过种种现象展现在教育者面前。然而,教育屮的理想状态与教育的现实功能还存在的一定的差距,这引发了人们

8、对教育病理的进一步思考,有学者认为整个教育都带有病理的性质。自有教育始,惩罚就伴随其中,甲骨文中的“教”字即表示成人手拿着器械,督促学生学习的行为。心理惩罚就代表着一种教育病理现象,在学生的权益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的当下,对这一病理现象的治疗也随即展开。一、怎样理解心理惩罚的病理性特征?依据田汉族教授对心理惩罚的足义,“心理惩罚教育就是在教育过程中,教育者提出超过受教育者心理承受的强度耍求,学生被动、消极执行、从而导致学生心理障碍或学习障碍的教育活动。”[2]心理惩罚包含着对学生自尊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