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談知識管理

漫談知識管理

ID:46486577

大小:95.00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9-11-24

漫談知識管理_第1页
漫談知識管理_第2页
漫談知識管理_第3页
漫談知識管理_第4页
漫談知識管理_第5页
资源描述:

《漫談知識管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漫談知識管理(KnowledgeManagement)前言:資訊(information)我們隨處可得,從資料庫裡,從網路輸送到我們的個人電腦中。但是,知識(knowledge)是經過「編輯」的資訊,在具有意義的背景環境與分析處理後,能爲組織帶來真正的價値,它是隱含在專利技術、成功產品與有•效策略之後的知識力量。而組織知識的集合一累積的經驗、員工、管理技能、作業方式、科技應用、策略夥伴與供應筒的關係、顧客及市場情報一就是它的智慧資本(intellectualcapital)。相較於實麗資本,在資訊時代,智慧資本將是市場

2、價値的主要動力。資訊管理與知識管理的不同點在於:資訊管理是使用科技來蒐集、儲存、和管理資訊;知識管理則是使用科技來分享和利用資訊以達到創新的能力。知識管理其實自提山構想至今仍不滿一年,是個相當新的槪念,其正式的定義爲Thesystematicleveragingofinformationandexpertisetoimprovetheinnovation,responsiveness,productivityandcompetency°簡單地說,便是企業內部Know-How的管理與分享,透過知識的分享激發出智識的最大價

3、値,最右'名的知識管理的公式是由ArthurAnderson所提出的K=(P+I)s,其中K二Knowledge,P=People»I=TechnologyInformation,而S=Share,由此公式可看出智識管理的精華就是「分享」的程度。智識分享程度越高,員工越容易取得其所需要的智識,則智識的價値就越高,因此簡單地說,智識管理的目的即是利用數位工具,分析、綜合資訊,激發員工的創意,以增強企業的競爭力。隨著高科技及服務產業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企業均體認到以知識作爲競爭武器的時代已經來臨,這種現象已引起廣泛的討論,無

4、論是在嚴謹的學術期刊,或一般的通俗筒業雜誌,都對知識時代的管理有相當多的探討,例如:早在1991年6月3H,財星雜誌的「腦力」作爲當期主題,認爲「知識資本已成爲企業最重要的競爭武器,對企業的挑戰是發現你擁右什麼,以及如何去使用它」。1997年的美國管理學會(academyofmanagement)也以知識資本主義爲題,邀請Portei•等十七位頂尖管理學者共同討論,知識經濟的發展對提昇企業競爭力的影響。1996年策略管理學報(StrategicManagementJournal)'1998年加州管理評論(Califor

5、niaManagementReview)都以知識與企業爲題探討知識的槪念對企業管理理論的影響。1999年6月台灣的遠見雜誌也以「新競爭利器■知識管理」爲題,探討台灣及國外企業的知識管理實務。內文:•What'sKM(knowledgemanagement)?解釋名詞、定義、目的、一代至三代在談知識管理前,我們必須先區分以下四個重要名詞:資料(Data):未處理過的文字、數字(RawFact),譬如:費用的蒐集,或是顧客抱怨,常'月的管業額。資訊:有脈絡的資料整理(RawFact+Context),例如:月管業額的比較。

6、知識:資訊冉加上經驗(Information+Experience),資訊、記錄不見得完全有用,因爲情境過於複雜,而且現實中右默契(非理性的)的存在,所以在運作時就右一種順暢感,這種感覺雖然無法書面化,卻是很重要;就像飛機的起降時,駕駛員的經驗很重要(內隱知識)。智慧(Wisdom):是一種直覺性知識(IntuitiveKnowledge),即能有效率、效能地把知識應用於某方面。有人將「知識管理」定義爲:企業在面對非連續的變化所致之重大變革或存活方案之際,所必須建立的一個包含了將資料、資訊技術與整個組織流程、企業精神等

7、加以整合之過程及成果,其中包含了全體員工的創新力和創造力,簡單來說,「知識管理」的基本精神即是將知識分享(KnowledgeSharing),透過知識的分享,促使整個企業個人得以進步。在SoftwareMagazine的定義:對於某一組織環境中所接觸到的各項資料,可以表達資料間的關係、需要管理之資料的分類規則與文件化規則,並可以確保資料可以真實且具完整性的表達。在CIO雜誌上有一段定義:知識管理爲一將組織內的資訊加以分類、選取、權衡及儲存的過程,組由此過程獲致之資訊可用以增進企業的獲利率與競爭力。屮山大學企管系教授劉常

8、勇爲知識管理做了下列定義及目的分析:知識可區分爲內隱知識與外顯知識兩大類'內隱知識存在於個人身上,與個別情境經驗有關,是主觀獨特的,而且難以具體化與共同化;外顯知識則是存在於團體,比較具體客觀,能以明確的語言形容,可以相互流通以及向外部延伸擴散。由於存在於個人身上的內隱知識是組織知識的源頭,因此組織知識創造的過程包括:先將內隱的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