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论语》看孔子的教育思想与实践

从《论语》看孔子的教育思想与实践

ID:46489797

大小:381.47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1-24

从《论语》看孔子的教育思想与实践_第1页
从《论语》看孔子的教育思想与实践_第2页
从《论语》看孔子的教育思想与实践_第3页
从《论语》看孔子的教育思想与实践_第4页
从《论语》看孔子的教育思想与实践_第5页
资源描述:

《从《论语》看孔子的教育思想与实践》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万方数据第23卷第4期2007年7月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ofShandongUniversityofTechnology(SocialSciences)V01.23.No.4Jul.2007从《论语》看孔子的教育思想与实践王淑霞(山东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山东淄博255049)【摘要]孔子是我国古代的著名思想家、教育家,被后人尊为“万世师表”。孔子“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循循善诱、因材施教的教育实践,学而知之、学思结合的求知态度与方法,在中国教育史上留下了光辉的篇章。文章借助《论语》,对孔子的教育思想及实践进行了初步探析

2、。[关键词】孔子;《论语》[中图分类号】G5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0040(2007)04.0100.03孔子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教育家,被后世尊为万世师表。孔子的教育思想是其整个思想体系中不可分割的有机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我国教育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本文依据《论语》就孔子的教育思想及实践做一初步探析,以就正于方家。一、教育思想:有教无类,奚其为政孔子作为我国第一所私学的开创者,主张“有教无类”(《论语·卫灵公》,下引此书,只注篇名),孔子不只是这么说的,也是如此去做的。孔子在招收弟子时,不重身份,不看

3、财产多少,只要能够奉上十条干肉作为见面礼即可成为他的弟子。正如孔子所说的那样:“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述而》)孔子招收弟子要十条干肉作为见面礼,不为贪人财物,实为遵守礼节,十条干肉在当时并不是贵重之礼。孑L子这么做的目的,就是其主张的“有教无类”,这就打破了当时贵族和士人子弟才能受教育的状况,充分体现了孔子教育面前人人平等的思想。也正因为如此,孑L子的弟子很多,司马迁曾说:“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史记·孔子世家》)在孔子如此多的弟子中,各个社会阶层、各个年龄段的人都有。如颜回,“一箪食,一瓢饮

4、,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雍也》);子路为“卞之野人”(《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事二亲之时,常食藜藿之实,而为亲负米百里之外”(《说苑·建平》);仲弓家“无置锥之地”(《荀子·非十二子》),等等。而在孔子之前,这些人是不可能得到受教育的机会的,因学在官府。孑L子终生从事教育,是因为孔子将教育视为实现其政治主张的重要手段。当有人问孔子为什么不参与政治时,孔子的回答是,“《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为政》)。孔子认为,为官是从政,进行教育也是从政,首次揭示出“教育是为政治服务”这一人类教

5、育史上的普遍规律。【11孔子还说:“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学而》)在孔子看来,只要是在家孝悌之人必会忠诚于国家,因此培养人们的孝悌,便是为了国家的安宁与稳定,为了人民的安居乐业,这样做就是为政了。孔子认为,为政是行道,其搞教育也是行道,虽途径不同,但目的都是为了弘扬仁道,变天下无道为有道。孑L子讲的“道”是什么呢?我们可以从孔子与弟子的对话中得之。“樊迟请学稼,子日:‘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日:‘吾不如老圃。’樊迟出。子日:‘小人哉,樊须也。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

6、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子路》)从孔子回答樊迟的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孔子讲的“道”就是“仁道”,即治国之“道”。从孔子回答樊迟的话中,我们也可以清楚地看到孔子进行教育的根本思想及目的,就是其所说的“君子学以致其道”({q-张》),就是要[收稿日期]2007.04.30[作者简介】王淑霞(1952一),女,天津人,山东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教育学和英语语言学研究。100万方数据培养一批能在上位统治民众的君子,使其能为政爱民,能使“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而非让民众“知之”。对此,孔子还多次讲:

7、“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雍也》)“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阳货》)。“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泰伯》)。至于民生之稼禾的耕作、为圃的生产技巧等,则不在孔子的教育范围之内。孔子进行教育的目的是以致仕从政的思想,从孔子弟子的话中及后人的记载中也可以看出。如,“子夏日:‘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子张》)“子路日:‘不仕无义,⋯⋯君子之仕也’。”(《微子》)“自孔子卒后,七十子之徒,散游诸侯,大者为师傅卿相,小者友教士大夫,或隐而不见”(《史记·儒林列传》)。二、教育实践:循循善诱,因材施教孑L子在教

8、育实践中注重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孔子在教导弟子时,常采用启发式教育,如其弟子颜渊说:“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子罕》)孔子解惑答疑不直接表达自己的观点,而是先让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