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太阳膀胱经

足太阳膀胱经

ID:46521706

大小:520.50 KB

页数:53页

时间:2019-11-24

足太阳膀胱经_第1页
足太阳膀胱经_第2页
足太阳膀胱经_第3页
足太阳膀胱经_第4页
足太阳膀胱经_第5页
资源描述:

《足太阳膀胱经》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十、足太阳膀胱经第一节足太阳经络(一)经脉循行《灵枢·经脉》:膀胱足太阳之脉,起于目内眦,上额,交巅。其支者:从巅至耳上角。其直者:从巅入络脑,还出别下项,循肩膊内,挟脊抵腰中,入循膂,络肾,属膀胱。其支者:从腰中,下挟脊,贯臀,入腘中。其支者:从膊内左右别下贯胛,挟脊内,过髀枢,循髀外后廉下合腘中。以下贯腨(zhuān)内,出外踝之后,循京骨至小指外侧。经脉病侯:《灵枢·经脉》:是动脉则病:冲头痛,目似脱,项加拔,脊痛,腰似折,髀不可以曲,腘加结,腨如裂,是为踝厥。是主筋所生病者:痔,疟,狂、癫疾,头囟项痛

2、,目黄,泪出,鼽衄,项、背、腰、尻、腘、腨、脚皆痛,小指不用。足太阳络脉:《灵枢·经脉》:足太阳之别,名曰飞阳。去踝七寸,别走少阴。实则鼽窒,头背痛;虚则鼽衄。取之所别也。足太阳经别:《灵枢·经别》:足太阳之正,别入于腘中,其一道下尻五寸,别入于肛,属于膀胱,散之肾,循膂,当心入散;直者,从膂上入于项,复属于太阳。足太阳经筋:《灵枢·经筋》:足太阳之筋,起于足小指,上结于踝,邪(斜)上结于膝,其下循足外踝,结于踵,上循跟,结于腘;其别者,结于踹外,上腘中内廉,与腘中并,上结于臀,上挟脊上项。其支者,别入结于舌

3、本。其直者,结于枕骨,上头下颜,结于鼻。其支者,为目上纲,下结于頄。其支者,从腋后外廉,结于肩髃。其支者,入腋下,上出缺盆,上结于完骨。其支者,出缺盆,邪(斜)上出于頄。其病:小指(趾)支,跟肿痛,腘挛,脊反折,项筋急,肩不举,腋支,缺盆中纽痛,不可左右摇。第二节足太阳腧穴(一)腧穴概况:本经起于睛明,止于至阴,左右各67个穴位,其中有49个穴位分布在头面部、项背部和腰背部,18个穴位分布在下肢后面的正中线上和足的外侧部。(二)联系脏腑器官:目、鼻、脑,属膀胱,络肾。(三)主治概要外经病:头痛,目疾,项强,背

4、腰痛,下肢痿痹。脏腑病:背俞穴主治所属脏腑的病证。神志病:癫狂,痫证,失眠。睛明*BL1【定位】在面部,目内眦角稍上方凹陷处。【功效】清热明目。【主治】各种眼病,如近视、目赤肿痛,迎风流泪,夜盲,色盲,目翳。急性腰痛。【配伍】眼底病配风池、光明。目赤肿痛、迎风流泪配太阳、合谷。夜盲配行间、合谷、角孙。【操作】嘱患者闭目,左手将眼球推向外侧固定,针沿眼眶边缘缓缓刺入0.3~0.5寸,不宜作大幅度提插,捻转;(出针后按压3~5分钟,防止出血。若皮下出血,24小时内冷敷,24小时后热敷。)不宜灸。攒竹*BL2【

5、定位】在面部,当眉头陷中,眶上切迹处。【功效】散风镇痉,清热明目。【主治】1.视物不明,目赤肿痛,迎风流泪,眼睑跳动、眼睑下垂。2.腰痛,头痛,眉棱骨痛,面瘫,面痛,呃逆。【配伍】目赤肿痛、流泪配太阳、太冲;视物不明配光明、养老;眼睑下垂配鱼腰、丝竹空;口眼歪斜、眼睑瞤动配四白。【操作】治疗眼病,可向下斜刺0.3~0.5寸;治疗头痛,面瘫,可平刺透鱼腰;禁灸。天柱*BL10【定位】在项部,大筋(斜方肌)外缘之后发际凹陷中,约当后发际正中旁开1.3寸。【功效】熄风宁神,祛风散寒。【主治】1.头痛,眩晕。2.项背

6、强急,肩背痛。3.目赤肿痛,目视不明,鼻塞。【操作】直刺或向下斜刺0.5~0.8寸,不可向内上方深刺,以免伤及延髓;可灸。风门*BL12【定位】在背部,当第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功效】解表宣肺,护卫固表。【主治】1.发热,咳嗽,鼻塞,多涕。2.头痛,颈项强痛,肩背痛。【操作】向内斜刺0.5~0.8寸;可灸。【应用】1.风门为祛风要穴之一,治一切外感中风之证。2.《玉龙歌》:“腠理不密咳嗽频,鼻流清涕气昏沉,须知喷嚏风门穴,咳嗽宜加艾火深。”肺俞*BL13(肺背俞穴)【定位】在背部,当第三胸椎棘突下,旁

7、开1.5寸。【功效】清热宣肺,止咳平喘。【主治】1.咳嗽,气喘,胸满,鼻塞。2.骨蒸,潮热,盗汗。3.喉痹,吐血,咳血。4.皮肤瘙痒,风疹,痤疮,腰背痛,癫狂。【配伍】鼻塞配迎香、合谷。【操作】向内斜刺0.5~0.8寸;可灸。心俞*BL15(心背俞穴)【定位】在背部,当第五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功效】宽胸降气,宁心止痛。【主治】1.心痛,心悸,心烦,失眠,健忘,梦遗,癫狂痫。2.咳嗽,吐血,盗汗。【配伍】失眠配内关、神门;痫症配肝俞、丰隆;心痛、惊悸配巨阙、内关。【操作】向内斜刺0.5~0.8寸;可灸。

8、膈俞*BL17(八会穴之血会)【定位】在背部,当第七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取法】肩胛骨下角平第七胸椎,旁开1.5寸。【功效】和胃降逆,宽胸理血。【主治】1.胃脘胀痛,呕吐,呃逆,饮食不下。2.咳嗽,气喘,吐血,咯血,便血。3.潮热,盗汗。4.瘾疹,荨麻疹。【配伍】呕吐、呃逆配内关、中脘、足三里;咳嗽、气喘配肺俞、膻中;肺痨配胆俞,皆用灸法。血虚、血证配肝俞。【操作】向下或向內斜刺0.5~0.8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