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乡村史研究及展望论文

中国近现代乡村史研究及展望论文

ID:46523102

大小:93.50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9-11-24

中国近现代乡村史研究及展望论文_第1页
中国近现代乡村史研究及展望论文_第2页
中国近现代乡村史研究及展望论文_第3页
中国近现代乡村史研究及展望论文_第4页
中国近现代乡村史研究及展望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近现代乡村史研究及展望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中国近现代乡村史研究及展望王先明随着社会史研究的深入和拓展,乡村史逐渐成为人们所关注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近年来,在中国近代史研究领域里,乡村史的研究也初露端倪。但事实上,中国乡村史研究的发端早在20111:纪二、三十年代就己经开始了。只是,20世纪前半期的乡村史研究及其对乡村社会、文化关注的热情,尚未获得持久和纵深的发展就淹没在具有极强历史指向性的“社会性质”人论争和高度关注政治、军事、事件史研究的趋向之中。其间经过半个多世纪,人们面对中国乡村社会结构的历史性变动,及其在城市化进程中乡村社会独特的境遇,遂不能不对乡村史研究重新予以关注。木文

2、仅对近代史领域中的乡村史研究状况作一评述,并试图在历史冋顾和学术研究的总结中,努力归纳出-•些本人认为值得进一步探讨的问题,以供学界同仁讨论和批评。(-)在近代化的历史进程屮,一个显著的特征就是速发展的T业文明正在疯狂地吞噬着农耕文明,乡村社会正在成片地急剧消失,作为整个人类摇篮的、绵延了数千年的带有中古韵味的原始村落正一个个地被五光十色的现代建筑群所取代。虽然屮国迟缓的近代化进程远不及西方那样对乡村社会形成强劲的冲击,并彻底改造了传统乡村结构,但在清末民初的社会剧变中,乡村社会所受到的冲击和孕积的矛盾已经是前所未有的了。“I口时代的矛盾依

3、然存在,新的社会矛盾乂闯了进来,再加上外国侵略和天灾人祸诸种因素,农村问题成了引人注冃的人问题。三十年代,'农村危机'、'救济农村'成为非常强烈的呼声;'复兴农村'、'乡村建设'、'农村改进'、'改革土地制度',成为一股强劲的浪潮。那时儿乎所有政党政派的政治纲领中,都有关于农村土地问题的主张”。(朱汉国:《梁漱溟乡村建设研究》,王桧林:《序》,第2页,山西教育出版社1996年。)因此,20世纪前半期,乡村的解体与对“乡土屮国”的观察、探讨同步展开,以乡村社会结构、控制制度和乡村文化建设为主耍内容的乡村史研究一度引人注目。在乡村社会和文化上,

4、以梁漱溟为代表的乡村文化建设派,主张并极力实践以知识分子深入乡村社会的“乡村建设”运动。1936年梁漱溟出版了《乡村建设大意》(山东邹平乡村书店出版),次年3月又岀版了《乡村建设理论》(山东邹平书店)。二书是他多年来发表在《村治》、《乡村建设》、《教育与民众》杂志上的研究中国乡村社会与文化系列成果的总汇,也是当时乡村史研究中影响较人的著作之一。以救治乡村为宗旨的梁漱溟通过对中国乡村近代历史的考察,对造成中国乡村社会崩溃的根木原因作了分析;并对乡村社会结构的特征进行了论证。当然,历史证明,梁漱溟将屮国乡村崩溃原因归结为“在近百年中,帝国主义的

5、侵略,固然直接间接都在破坏乡村,即中国人的所为,一切维新革命民族自救,也无非是破坏乡村”(《梁漱溟全集》第二卷,山东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151页)的论述根本不符合历史事实,他由此提出的“第三条道路”即“乡村建设的道路”也遭致了失败。但他对于屮国乡村社会结构特殊性的认识,以及他提岀的“跟着近代都市文明的道路学西洋而破坏了屮国乡村”(同上第二卷,第151页)“屮国人学西方,只能是邯郸学步,并失故步”(同上第五卷,第110页)的认识,即使在今天看来,也还有警戒后人的意义。对于乡村社会结构的研究,主要有30年代新生命书局出版的周谷城的《中国社

6、会之结构》、《屮国社会之变化》、《屮国社会之现状》三部著作和费孝通的《乡土屮国》(1947年上海观察社出版)以及吴啥等人合著的《皇权与绅权》(1949年上海观察社出版,1988年天津人民出版社再版)等。周谷城的著作虽以古代为主,但其中专设了《变化篇》,以《帝国主义与产业革命》、《都市的发展》、《农村的崩溃》及《都市发展与农村崩溃中的军阀》等章节对近代乡村社会都有所探讨。《皇权与绅权》则从社会要索Z间的矛盾运动及导致的社会变化、传统乡村社会结构的特征及其权力结构变化作了开拓性的研究。对于乡村社会的权力结构、乡村领袖角色、绅士在乡村社会中独特的

7、作用、乡绅与乡村组织关系诸多方面,均提岀了很多有创见的认识。注重理论概括和方法论也是该书的特色之一。费孝通的《乡土中国》一书,通过农村的社会调查,详尽地论述了乡村社会结构,并涉猎家族、村社、社区和行政结构。作考提出的屮国乡村社会的“差序格局”的结构理论,即“在魁序格局中,社会关系是逐渐从一个一个人推出去的,是私人联系的增加,社会范围是一根根私人联系所构成的网络,因Z,我们传统社会所有的社会道德也只在私人联系小发生意义”(费孝通:《乡土中国》三联书店1985年版,第28页)的理论,对于中国社会史和乡村史研究影响甚人。这些研究关注于中国乡村社会

8、结构的特性及其发展规律,而且在理论视角和研究方法上融入了社会学的内容,因此给人以新的感受。但此类开创性的研究没能继续深入下去。乡村社会控制制度的研究是当时的热点问题。闻钧天《中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