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西油田六区河道砂体储层预测综合研究

港西油田六区河道砂体储层预测综合研究

ID:46539901

大小:2.13 MB

页数:6页

时间:2019-11-25

港西油田六区河道砂体储层预测综合研究_第1页
港西油田六区河道砂体储层预测综合研究_第2页
港西油田六区河道砂体储层预测综合研究_第3页
港西油田六区河道砂体储层预测综合研究_第4页
港西油田六区河道砂体储层预测综合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港西油田六区河道砂体储层预测综合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第39卷第3期2015年9月地质学刊JournalofGeologyV01.39No.3September,2015doi:10.3969/j.issn.1674—3636.2015.03.475港西油田六区河道砂体储层预测综合研究邹拓(中国石油大港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天津300280)摘要:针对港西油田六区储层纵向发育单一、横向变化大、地震品质差等特点,应用地震拓频、波阻抗反演与三维地质模型预测手段,对该区河道砂体进行储层预测。结果表明,较之前的地震资料,拓频处理后的地震资料丰富了砂体内部细节,响应特征清楚

2、,利于河道形态刻画。在拓频基础上,开展了波阻抗反演研究,应用小波边缘分析技术,通过迭代反演,准确识别储层中的透镜体、泥质薄夹层等细节,清晰揭示砂岩横向变化特征,提高了岩性识别精度。采取测井、反演体联合双趋势约束建模,预测有利储集砂体分布带,为开发方案部署提供合理选区。关键词:拓频处理;波阻抗反演;三维地质模型;储层预测;港西油田;天津中图分类号:P618.130.2+l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3636(2015)03—0475—060引言河流相储层一直是我国东部陆相含油气盆地勘探开发研究主体,据不完全统

3、计,其所蕴含的石油储量占我国已开发油田动用储量的一半左右(刘建民等,2003;于兴河,2008)。河道砂体通常具有纵向多期叠置、横向变化快的特点,在地震响应中属于薄互层(陶庆学等,2006)。在老地震资料品质不能满足精细刻画小断层、低幅度构造和薄窄油砂体需要的情况下,如何准确预测和精细评价河道砂体储层显得尤为困难,特别是在油田开发中后期,油水关系程度日趋复杂,剩余油分布越来越分散的情况下。如何摒弃目前相对单一的挖潜手段,利用有限地质资料来适应油田开发调整的需要,精细储层预测迫在眉睫。港西油田六区于1977年投入开

4、发,目前采出程度12.9%,可采储量采出程度79.8%,受河流相储层物性及流体性质差异等因素影响,层间动用差异较大,开发不均衡。从标定可采储量及目前采收率来看,剩余油挖掘潜力仍在。1地质概况港西油田位于黄骅坳陷北大港断裂带内(张晓宝等,2004),处于北大港潜山构造带西部,其所属断块之一——六区位于潜山披覆背斜构造的西北翼,为一被断层所切割的披覆鼻状构造(图1)。主力油层为新近系中下段(明化镇组Nm11中下段和馆陶组NgI段),油藏埋深919.4~1350m,属于河流相沉积体系,储层纵向发育较单一,横向变化大。N

5、mIn段为曲流河道砂,砂岩厚度1~25m,大多数在10m左右,NgI段为辫状河道砂,砂岩发育,厚度在15m左右。该区地震分辨率低、井网稀,砂泥岩频繁互层(张国一等,2011),给厚薄变化明显的河道砂体描述和储层预测带来了不小难度。2储层预测综合配套技术随着油田进入开发中后期,开发井组件增多,在纵向上可以根据测录井资料准确识别砂体,但在横向砂体预测上,受限于地震品质与稀井网条件(目前该区平均井距为240m,实际井距在300m以上),井间砂体分布特征预测依然具有不小难度。港西油田六区原始地震资料主频在30Hz左右,速

6、度为2800m/s,有学者总结可识别的垂直分辨率为A/(4.0~4.6)(云美厚等,2005),即∥(4.0—4.6).厂,结合该区转化成可分辨厚度为23.3~20.3m,显收稿日期:2015—03—30;修回日期:2015—05—22;编辑:蒋艳基金项目: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重大科技专项“大港油区大油气田勘探开发关键技术研究”(2012E-06)作者简介:邹拓(1984一),男,工程师,资源勘查工程专业,主要从事油气开发地质工作,E—mail:Jeffchou6@163.eomF-7洲汕

7、f1囫断』。:团

8、蛳线圈肌园地彩厘隧图1港西油田六区构造简图Fig.1Simplifiedstructuralmapoftheblock6inGangxioil_field然对于该区河道砂岩分辨有困难。基于以上实际资料条件与技术难点,为精细刻画河道砂体,有效提高储层预测精度,采取如下研究思路(图2):(1)将原始低品位地震数据进行高频拓展处理,提高地震数据分辨率;(2)对拓频处理后的地震数据体,以测井数据和地质资料为约束进行波阻抗反演,提高岩性识别精度;(3)多资料融合(反演数据体、测井、地质等资料)三维地质建模,进行三维空间储层

9、识别,预测有储集体分布带。图2储层综合预测研究流程Fig.2Researchflowforcomprehensivepredictionofreservoir2.1地震资料拓频处理拓频处理原理是将由低频子波形成的地震数据转换为由高频子波形成的地震数据(孙素琴等,2012),从而达到拓宽频带提高地震数据分辨率的目的。研究区地震资料理论分辨极限厚度为20.3m左右,地质研究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