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北杉村排瑶社会治理转型探究

粤北杉村排瑶社会治理转型探究

ID:46545623

大小:51.00 KB

页数:24页

时间:2019-11-25

粤北杉村排瑶社会治理转型探究_第1页
粤北杉村排瑶社会治理转型探究_第2页
粤北杉村排瑶社会治理转型探究_第3页
粤北杉村排瑶社会治理转型探究_第4页
粤北杉村排瑶社会治理转型探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粤北杉村排瑶社会治理转型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粤北杉村排瑶社会治理转型探究当代西方治理理论以自由主义民主论为基础,强调社会治理去政治化、多中心化,弱化国家权力及排斥非西方民族文化。粤北杉村排瑶社会治理转型的经验表明,西方治理理论的洞见在于指出了国家不可包揽社会治理,揭示了社会治理理性化的重要性。但是,它也有贬抑非西方民族文化,以及使多民族国家产生民族分离主义的倾向。社会善治的关键在于如何处理好传统民族文化与理性主义精神、亲属网络与现代民主、社区权力与国家权力、个人与社区及国家利益等基本关系。关键词:排瑶社会治理社会善治作者谭同学,中山大学人类学系副教授。地址:广州市,邮编

2、510275c一、引言任何社会要维持正常的秩序,都离不开社会治理。但将“治理”作为一个社会分析概念,则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治理理论的主要创始人之一罗西瑙(JamesN.Rosenau)认为,治理(governance)与统治(government)不同,它“指一种由共同的目标所支持的、未必出自正式授权的管理机制"。该理论的另一重要倡导者戈丹(Jean-PierreGaudin)也强调,从权力运行方式上看,“(统治)源于制度化结构的发号施令、实行控制的做法在(治理)这里遭到否定”,“(治理)从头起便须区别于传统的政府统治概念

3、”。当治理理论被应用到经验研究中时,其拓展后的基本内涵具有如下特征:首先,它强调社会治理的非政治性,社会秩序的实现可以通过行政,甚至社会自治即可实现。典型的如博格斯(CarlBoggs)认为,随着市民社会与公共领域的兴从起,现代社会正在进入一个“非政治化社会”,因此社会治理也须告别政治,进入“后政治”状态。其次,它强调社会治理的多中心化。代表学者如埃莉诺•奧斯特罗姆(ElinorOstrom),在研究东南亚公共农业水利设施管理的基础上指出,非政府的自主组织博弈可“让个人通过合作获得更高收益”,而政府管理则注定因“难以克服腐败”

4、而“效率不髙”O因此,“多中心治理”方是社会“治理之道”。再次,它强调在社会治理中弱化国家权力。旗帜性人物如文森特•奥斯特罗姆(VincentOstrom)认为,在社会治理中,国家与资本家一样具有掠夺性,从而易形成“隐性帝国主义”乃至“极权主义”,并抑制社会自主治理。罗西瑙甚至认为,在国际社会中也可撇开政府实现“跨国民主治理与合作”。最后,它强调社会治理以理性主义精神为基础。典型的如帕特南(RobertD.Putnam)认为,一个地方的传统文化只有变成“理性公民文化”后,方能成为“民主的运行基础”和自主组织“自发合作进行社会治

5、理”的资源。文森特•奥斯特罗姆则鲜明地指出,非洲、中国等非西方社会的治理问题根源即是其民族文化难以在“法律理性”基础上“创造和保持信任的纽带”。据此,不同的民族文化俨然成了现代社会治理需要根除的对象。治理理论并非凭空产生。就主张通过限制与弱化国家权力达到社会"善治"(goodgovernance)而言,追溯理论渊源,它与文艺复兴以来的自由主义民主理论密切相关。早期的代表人物如洛克(JohnLocke)提出,公民应具有相对于国家的“消极权利”、“免于国家干涉的自由”;当代代表人物如诺齐克(RobertNozick)强调,国家的角

6、色应是"守夜人”式的"最弱意义的国家";哈耶克(FriedrichAugustyonHayek)则甚至认为,最好的政治秩序应为'‘自生自发秩序”可见,治理理论虽宣称告别政治,实际上与自由主义民主政治理论有着密切的联系。不过,在治理理论被引入我国时,它与自由主义民主政治理论之间的联系确实被予以了淡化处理。如较早在我国推介该理论的俞可平认为,“善治是政府与公民之间的积极而有成效的合作”,公共权力具备“合法性”、“透明性”、“责任性”、“法治”、“回应”、“有效”等特征,是“善治”的基本条件。而毛寿龙在译介奥斯特罗姆夫妇的研究时也着

7、重强调,其理论“为避免公共事务的退化、保护公共事务、可持续地利用公共事务从而增进人类的福利提供了自主治理的制度基础”。不可否认,在探索非政府力量对于社会管理和处理社会公共事务所具有的积极功能方面,治理理论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同样需要注意的是,它强调社会治理去政治化、多中心化,弱化国家权力及排斥非西方民族文化,与转型期中国,尤其是中国民族地区的社会治理存在一定的张力。本文以笔者于2012年7—8月及2013年1月在粤北杉村排瑶社会的田野调查为基础,就民族文化、国家权力与社会治理转型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研究,寻求与西方治理理论进行对

8、话的可能空间。杉村位于广东连南瑶族自治县,面积28平方公里,约一半为石灰岩,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据当地村委会统计,至2012年7月,全村耕地面积5667亩(其中水田1956亩、旱地3711亩),共943户3309人,分属9个自然村35个村民小组。历史上,曾有多个姓氏在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