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达夫历史小说研究

郁达夫历史小说研究

ID:46568422

大小:54.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11-25

郁达夫历史小说研究_第1页
郁达夫历史小说研究_第2页
郁达夫历史小说研究_第3页
郁达夫历史小说研究_第4页
郁达夫历史小说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郁达夫历史小说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第28卷第4期2008年7月南都学坛(人文社会科学学报)V01.28No.4AcademicForumofNandu(JournaloftheDumanitiesandSocialSciences)Jttl.2008郁达夫历史小说研究邱睿(苏州大学文学院,江苏苏州215123)摘要:郁达夫历史小说中大量以诗歌入文,初看有-•种文体互融不当的生硬感,这是郁迭夫木于自己传统诗词的教育背景以及对诗词的偏嗜,并以诗性思维写小说的结果。结合郁达夫的《毁家诗纪》、游记等综合考察,可知郁迭夫不一定是有意于”文体朵会”,可能是受众的知识结构变化以及现代传媒的促

2、成。其间舍有郁达夫作为新旧文化交替时代的文士的某种矛盾。其创作也初步体现了郁达夫丿力史小说的理论。关键词:郁达夫;历史小说;文体杂会;新I口文化屮图分类号:207.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1302-6320(2008)04-1X)70-05郁达夫创作过两篇历史小说「为了拟黄仲则,写过一篇历史小说《采石矶》;为了拟厉鹦,也写了一篇历史小说《碧浪湖的秋夜》。”⑴(嘲返两篇历史小说在郁达夫自己的小说里自成面目,而立于二三十年代的历史小说之林中也自具”异趣”。郁达夫的《采石矶》写于1922年,和鲁迅的《补天》写于同一年,都是30年代兴起的历史小说

3、热的”先声”,而后来的小说几乎都顺着鲁迅的路子,很少有郁式的嗣响。怎样为郁达夫的历史小说作文学史的定位而他历史小说中所拟的人物,包含着怎样的”夫子自道”又怎样看待郁达夫小说屮大篇幅录入的诗歌呢,这是否是郁达夫文休意义上的大胆尝试一、郁达夫历史小说中的诗歌郁达夫历史小说屮有一个特别的手法,即大量录入诗歌。《采石矶》中全录黄仲则的《太白墓》、《笥河先生偕宴太自楼醉中作歌》、《感lfl)4首、《感]口杂诗》4首、《秋夜》、《杂感》4首;而《列浪湖的秋夜》中也全录厉鹑《中秋月夜吴兴城南鲍氏溪楼作》、《悼亡》12首并序。是历史小说的题材触发了郁达夫对古体

4、诗歌的兴趣,述是郁达夫认为录入这些诗歌对于小说的情节或者情感表达有所助益,抑或是郁达夫在历史小说草刨期的一种尝试而这样的表现方式在文体学上有何意义这样大量的诗歌录入会否实际上”过犹不及”此现象以《碧浪湖的秋夜》中最为突出。第六节纯录丿万鹑《悼亡》12首并序,此外则无一字郁达夫自C的交待。似乎到末尾已经不是第三视角的小说讲述而成为厉鹦的”自述”。从??作实际上讲,这是建立在郁达夫对厉鹦诗文本身具有”叙述性”的肯定之上的。厉鹑和满娘婚后的生活,以及他们爱情的发展在12首诗歌和序言中已有交代。”姬人朱氏,乌程人,姿性明秀,生十有七年矣。雍正乙卯,予薄

5、游吴兴,竹溪沈徵士幼牧为子作缘,以屮秋之夕,舟迎于碧浪湖口,同载而归,予取净名居士女字之F1月上。”[2](r61s)这是整篇小说的”本事”,也是对上文的总结。“姬人针管Z外,喜近笔砚,影拓书格,略有楷法,从予授唐人绝句二百余首,背诵皆上口,颇识其意。每当幽忧无俚,命姬人缓声循讽,未尝不如吹竹弹丝之悦耳也。・12】(附8)写出月上的贤淑多才。”余素善病,姬人事予甚谨。辛酉初秋,忽婴危疾,为庸医所误,沉绵半载,至壬戌正月三日,泊然而化,年仅二卜有四,竞无子。”⑵(两18??他们婚后的恩爱和谐,琴瑟相鸣,以及月上的不幸病逝都一一道來。夫妻相处7年间

6、的恩爱,在12首诗歌中也有所表现。收穰日期:20嘴一04・20作者简介:邱睿(1%1—),女,四川省内江市人,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古典诗文及小说研究。万方数据2008年第4期邱睿:郁达夫丿力史小说研究?71?叶二碧阑重倚遍,那堪肠断数华年”⑵(nslT此生只有兰袅梦,其奈春寒梦不通”⑵(脚),”春来憔悴看如此,一卧枫根尚忆否”⑵(「620)等等沉着爱语,是何等动人。这样的叙事,这样的情感,何用添足郁达夫用厉鹑的诗文來完成故事的交代,一•方而也可以避免自己讲述的琐屑。但是郁达夫这种手法的前提是他对读者阅读水平的某种潜在认可,这在郁达夫那个时代,在

7、他所期待的受众小并不是一种苛??「五四”那一批读帖人虽然对传统文化采取批判的姿态,但是大多都是经过传统文化熏染而來的,具有较好的诗词修养。因而,对郁达夫的这种手法还并不隔膜。但是随着小说文体木身的发展,小说的要素也越来越具有自身的面口,小说的叙事性越來越得到强调。所以我们今天再看郁达夫,不徒然是用诗歌代替叙述的难以理解了,更多是一种文体互融不当的生硬感,特别是在短篇小说小大量采录诗歌述有文休比例的不平衡。检讨文学发展史,文休间的互渗本是文学进化的必然,韩愈的以文为诗、苏东坡的以诗为词、辛弃疾的以文为词都是非常成功的典范。而在小说戏曲屮插入诗歌以

8、推动情节抒发情感,就更为普遍。在以往的小说戏曲屮,常有插入诗歌的时候,戏曲中的下场诗的形式也是在文章末尾以诗歌为收束。但是都是点到为止,服从情节。又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