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念刘和珍君》导学案 谭艳玲

《记念刘和珍君》导学案 谭艳玲

ID:46574077

大小:87.53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11-25

《记念刘和珍君》导学案 谭艳玲_第1页
《记念刘和珍君》导学案 谭艳玲_第2页
《记念刘和珍君》导学案 谭艳玲_第3页
《记念刘和珍君》导学案 谭艳玲_第4页
《记念刘和珍君》导学案 谭艳玲_第5页
资源描述:

《《记念刘和珍君》导学案 谭艳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记念刘和珍君导学案主备人谭艳玲授课教师杨庆习玲云黄甜授课时间2013年10月课题《记念刘和珍君》第1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学辅助用具电脑、投影仪教材分析/学情分析(导学案设计的依据-------学情、课标重、难点)1.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完成字词训练。 2.引导学生理清文章思路。 课堂流程设计(课堂引入、各环节承接、学习活动组织等)一、导入新课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一人被誉为“民族魂”。他时刻以深沉的情怀、睿智的目光关注着我们民族的生存状态和精神世界。在他逝世之时,举国哀悼,举世震惊。一友人送对联以示悼念: 译书尚未成功,惊闻殒星,中国何人领呐喊。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

2、此感彷徨。这位呐喊者便是鲁迅,今天我们来学习《记念刘和珍君》,看一看鲁迅是怎样为革命、为正义、为青年呐喊的。二、作者介绍及写作背景1.鲁迅(1881-1936),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无产阶级文学的奠基人。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杰出的作品之一。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2.写作背景:大沽口事件、三·一八惨案三、解题“记”字相当于“纪”字,并不是另有

3、其意,不能把“记念”一词理解成“记叙、怀念”。在白话文刚刚兴起时,人们有时不能严格界定字词,鲁迅当时用“记念”一词,实际上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纪念”。“记”本文是一篇记人叙事类的文章。“君”是对刘和珍的尊称。四、朗读课文,掌握下列字音屠戮lù寥落liáo长歌当哭dàng殒身不恤yǔnxù菲薄fěi踌躇chóuchú桀骜jiéào立仆pū租赁lìn黯然àn噩耗è惩创chuàng攒射cuán不惮dàn喋血dié尸骸hái浸渍zì洗涤dí8五、整体感知课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1、本文是一篇纪念性文章,纪念的中心人物是刘和珍。那么课文中哪几部分集中写纪念刘和珍? (三、四、五部

4、分侧重于歌颂刘和珍等烈士的崇高品质和斗争精神,揭露、控诉反动派的凶残卑劣。)2、那么一、二部分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一、二部分侧重说明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悼念逝者,唤醒生者。) 3、六、七部分又起什么作用?(揭示这次事件的教训和意义。)4、请同学们给每一个小部分,拟一个标题(①写作缘起,纪念死者。②唤醒庸人,牢记血债。③刘和珍概况。④刘和珍遇害。⑤刘和珍遇害经过。⑥“三·一八惨案”教训。⑦惨案的意义。)全文思路的起点是本文的写作缘起,即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然后记述刘和珍的生平事迹和遇难经过;在叙事的基础上再深入一步,议论“三·一八”惨案的教训和意义。三者交错,始终统一于

5、“记念”这一中心,这就是本文的总体思路。六、 布置作业 1、 反复深情诵读课文。 2、根据文中所写,说说刘和珍是怎样的一位青年。.教学后记8记念刘和珍君主备人谭艳玲授课教师杨庆习玲云黄甜授课时间2013年10月课题记念刘和珍君第2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学辅助用具电脑、投影仪教材分析/学情分析(导学案设计的依据-------学情、课标重、难点)1、深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2、分析刘和珍这一人物的思想性格课堂流程设计(课堂引入、各环节承接、学习活动组织等)教学过程一、作者感情发展脉络作者一方面说“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另一方面又说“可是我实在无话可说”,类似的话还有一些

6、,请找出来,结合全文认真体会,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感情发展脉络?第一部分:“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开篇提及程君劝鲁迅为刘和珍写文章,接着提及刘和珍爱读鲁迅的文章,并订阅《莽原》杂志,因此说了这话,表现出作者对刘和珍这样的进步青年的爱护。“可是我实在无话可说”──第3段以这话为引子,述说反动派制造流血惨案、流言家在惨案后制造“阴险的论调”,给作者带来的哀痛和愤怒,已经难以用语言来表达心意了。第二部分:“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在“庸人”世界里,时间会冲淡烈士流血的印迹,而作者觉得有必要撰文纪念烈士,以抗拒遗忘,警醒“庸人”世界保持记性,这话表达了作

7、者的痛苦感和责任感。“我正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这话重复上一句“必要”的话,同义反复,表达同样的心情,感情似乎更加重了。第四部分:“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这一部分描述了惨案发生的经过,面对惨案过后的沉默无声的社会现实,作者发出这样的感慨,表达作者的愤懑之情。第五部分:“但是,我还有要说的话”──紧接着上面“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作者还是忍不住说话了,接下来是揭露事实真相。由不说到说,是欲扬先抑的写法,这话表达了作者揭露黑暗、记录历史的勇气和责任感。第七部分:“呜呼,我说不出话,但以此记念刘和珍君!”──文章结尾,哀痛到了极点。8综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