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式的加减》复习课教学设计

《整式的加减》复习课教学设计

ID:46580541

大小:267.53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1-25

《整式的加减》复习课教学设计_第1页
《整式的加减》复习课教学设计_第2页
《整式的加减》复习课教学设计_第3页
《整式的加减》复习课教学设计_第4页
资源描述:

《《整式的加减》复习课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整式的加减》复习课(一)一学习目标1.进一步理解单项式、多项式、整式以及同类项的有关概念。2.准确确定单项式的系数、次数和多项式的项、次数。3.掌握合并同类项法则和去括号规律,会熟练地进行整式的加减运算.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三角形的外角及其性质难点:运用三角形外角性质进行有关计算时能准确地表达推理的过程和方法。三教材分析本节课源于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2章,是在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在学习了用字母表示数,单项式、多项式以及有理数运算的基础上,对同类项进行合并、探索、研究的一个课题。“合并同类项”这一知识点是整式部分的核

2、心,因为它是本章重点“整式加减”的基础,其法则以及去括号与添括号的法则应用是整式加减的重点。同类项这一节的教学内容有同类项的概念、合并同类项法则及其运用,其法则的应用是整式加减的基础,另一方面,这节课与前面所学的知识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合并同类项的法则是建立在数的运算的基础之上;在合并同类项过程中,要不断运用数的运算。可以说合并同类项是有理数加减运算的延伸与拓广。因此学好本节知识是学好后续知识的主要纽带,同时在合并同类项过程中不断运用数的运算,又合并同类项是建立在数的运算律的基础上,让学生体会到认识事物是一个由特殊到一般,又由一般到特殊的过程

3、,从而培养学生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四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理性思维的发展还很有限,他们在身体发育、知识经验、心理品质方面,依然保留着天真活泼、对新生事物很感兴趣、求知欲望强、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象直观思维已比较成熟,但抽象思维能力还比较薄弱。因此,我们要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充分激活学生的探索欲望,让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充满好奇地学,留给学生足够的自主活动、相互交流的空间,让学生在观察中不断发现数学问题、在实践中领悟数学思想、在评价中逐步形成数学价值观。五课型及教学时间分配复习课一课时六教学准备PPT课件七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讨

4、论学习法八教学过程1.引入:心有灵犀拿扑克牌若干张,将这些扑克牌平均分成三份,分别放在左边,中间,右边,第一次从左边一堆中拿出两张放在中间一堆中,第二次从右边一堆中拿出一张放在中间一堆中,第三次从中间一堆中拿出一些放在左边一堆中,使左边的扑克牌张数是最初的2倍.则中间剩下多少张?2.知识结构图引导学生回顾本章内容,建立以下知识结构图:3.基础闯关,强调方法第1关下列各式子中,是单项式的有____(填序号)温馨提示:1.只用乘号把数字或字母连接在一起的式子是单项式;2.单个的字母或数字也是单项式(注:“π”是数字,而不是字母);3.用加减号把

5、数字或字母连接在一起的式子不是单项式;4.当式子中出现分母时,要留意分母里有没有字母,如果分母有字母的就不是单项式,如果分母没有字母的仍是单项式.第2关指出下列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温馨提示:1.系数包含前面的符号;字母的系数“1”可以省略不写,但不代表没有系数(次数也是同样道理);2.有分母的单项式,分母中的数字也是单项式系数的一部分;3.注意“π”不是字母,而是数字,属于系数的一部分;4.计算次数的时候并不是简单的见到指数就相加,而是字母的指数之和.第3关指出下列多项式的项和次数:温馨提示:1.多项式的每一项都包含它前面的符号;2.多项式

6、的次数不是所有项的次数的和,而是它的最高次项次数.第4关判断下列各式是否是同类项?点拨:所含字母相同,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称为同类项,常数项都是同类项;同类项与系数、字母的顺序无关第5关下列合并同类项的结果错误的有注意:1.合并同类项的法则是把同类项的系数相加,字母和字母的次数不变;2.合并同类项后也要注意书写格式;3.如果两个同类项的系数互为相反数,那么合并同类项后,结果得0.第6关判断下列各式是否正确:注意:去括号时1.注意括号外面的符号,括号前面是“+”号,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号去掉,括号里各项都不用变符号;括号前面是“—”号,把

7、括号和它前面的“—”号去掉,括号里各项都改变符号.2.注意外面有系数的,各项都要乘以那个系数.4.典例分析,稳打稳扎(4个例题,根据情况决定完成的数量)5.课堂小结三.当堂检测(4个题目)九板书设计整式的加减(复习)十教后反思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