岷江叠溪古堰塞湖的发现

岷江叠溪古堰塞湖的发现

ID:46584077

大小:1.31 MB

页数:11页

时间:2019-11-25

岷江叠溪古堰塞湖的发现_第1页
岷江叠溪古堰塞湖的发现_第2页
岷江叠溪古堰塞湖的发现_第3页
岷江叠溪古堰塞湖的发现_第4页
岷江叠溪古堰塞湖的发现_第5页
资源描述:

《岷江叠溪古堰塞湖的发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32卷第1期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Vol.32No.12005年2月JOURNALOFCHENGDUUNIVERSITYOFTECHNOLOGY(Science&TechnologyEdition)Feb.2005[文章编号]16719727(2005)01000111岷江叠溪古堰塞湖的发现王兰生杨立铮王小群段丽萍(成都理工大学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成都610059)[摘要]1933年8月25日,四川岷江上游叠溪发生了一次7.5级地震。在叠溪地震引发的较场大滑坡上覆盖有较古老的厚土层,

2、国内学者对其成因有不同解释。作者在开展叠溪地震滑坡调研中,发现并确认这是一套古堰塞湖相沉积物,当时的堰塞坝处在原叠溪古镇至下游马老顶乡一带长达数千米的河段,因此定名为叠溪古堰塞湖。古堰塞湖相沉积物厚度最大可达200余米,为一套层理清晰的粉土-黏土层。由叠溪向上游约30km河段,沿江断续可见这套14沉积物,且有明显的相变。C测年,湖相沉积物底部形成时代距今22ka,顶部距今约10ka,据此判断叠溪古堰塞湖维持了12ka。此外作者在较场一带还发现了以湖相沉积物为基座的五级阶地,这些阶地上保存完好的二元结构河流相沉积

3、物。该文较系统地介绍了叠溪古堰塞湖的基本特征,初步论述了其中包含的地质环境信息。[关键词]古堰塞湖;湖相沉积物;地震滑坡;岷江叠溪[分类号]P642.22[文献标识码]A1933年8月25日,四川岷江上游叠溪发生较深入系统地分析研究,发现这是一套典型的古了一次7.5级地震,引发了一系列滑坡、崩塌,有堰塞湖的湖相沉积物。因堰塞湖的堰塞坝处在叠的堵江造成系列堰塞湖,其中位于叠溪较场坝附溪古镇至下游马老顶乡一带,故定名为叠溪古堰[11],[13]近的大海子、小海子(当地百姓对堰塞湖的称呼)塞湖。在较场坝一带保存了较为

4、完整的14是位于岷江干流的最大的两个堰塞湖,它们分别古堰塞湖相沉积物,总厚度超过200m。C测定由银屏崖崩塌(大海子)和较场滑坡群(小海子)造它形成于22ka前,消亡起始于10ka前。值得注成。有关叠溪较场地震滑坡群的形成机制和稳定意的是,在沉积物中还发现保存有以沉积物为基性评价已有专文论述(王兰生等,1999),本文侧重座的阶地。讨论在滑坡区普遍出露的一套古老沉积物的发育本文对古堰塞湖分布区地质环境特征、古堰分布状况和成因。塞湖沉积物的主要特征、古堰塞湖空间发育分布自1933年叠溪地震发生以来,许多地震和地特征、古堰塞湖

5、的形成与消亡作了简要介绍;并对质学者对这一地区的地质构造、地震地质、地质灾古堰塞湖沉积物中的地质环境信息做了初步分[1]~[7]害做过许多研究。一些研究者也注意到出析。露在较场一带的一套古老的沉积物,但对其成因1古堰塞湖分布区地质环境特征和产出状态未作进一步论述。1999年我们在开展叠溪地震滑坡调研过程中,对这套沉积物作了1.1自然地理概况全面的调查,结合一些勘探资料,对沉积物的成叠溪古堰塞湖分布在岷江上游叠溪及其以上分、结构和沉积序次以及沉积物的产出状态作了约30km河段。岷江是长江上游左岸的一级支[收稿日期]200

6、40708[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0342012)[作者简介]王兰生(1935-),男,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地质工程专业的教学与科研工作.2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32卷流,位于四川盆地西部边缘,发源于四川与甘肃交阶梯,平均海拔高度大于3000m;四川盆地地处界的岷山南麓,分东西两源。东源漳腊河,西源潘第二阶梯,平均海拔1000m左右。两者高差达州河,两河于松潘县川主寺汇合后称为岷江。岷2000余米。岷江上游在两个阶梯之间接近南北江上游系指都江堰市(原灌县)以上河段及

7、其支向展布,与NE向过渡带斜交,东侧以岷山、茶坪流,处在青藏高原至四川盆地的过渡带。叠溪古山组成的高山区成为与四川盆地的分水岭。岷江镇距松潘约80km,距茂县约60km,距都江堰河谷地貌所具下述特征,在研究河谷演化史中具120km。这一带具有川西高原和川东盆地亚热有重要意义:带气候区的特征。a.沿江河谷表现出宽谷、峡谷交替分布的特1.2区域地质构造点。古堰塞湖分布区位于中国东西两大块体过渡b.上游源头一带的弓嘎岭为岷江与白龙江分带即中国南北构造带的中段。其北为秦岭东西水岭,显示出上隆特征:水准测量资料表明,自向构造带

8、,东南为龙门山北东向构造带,西边与地1960年至1975年,弓嘎岭至干海子一段(直线距质力学上称之为康藏歹字型构造带邻接。区内约35km)相对隆起312mm,变形梯度达0.6出露的基岩有泥盆系的危关群(Dwg)、石炭系mm/(akm)。上升速率平均为21mm/a(张定(C)、二叠系(P)、三叠系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