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LID)的内涵、途径与展望

海绵城市(LID)的内涵、途径与展望

ID:46585784

大小:3.08 MB

页数:8页

时间:2019-11-25

海绵城市(LID)的内涵、途径与展望_第1页
海绵城市(LID)的内涵、途径与展望_第2页
海绵城市(LID)的内涵、途径与展望_第3页
海绵城市(LID)的内涵、途径与展望_第4页
海绵城市(LID)的内涵、途径与展望_第5页
资源描述:

《海绵城市(LID)的内涵、途径与展望》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万方数据·水业导航·海绵城市(LID)的内涵、途径与展望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原副部长、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理事长仇保兴博士在城镇化的大背景下,我国每年有一千多万人进城,新建成的建筑相当于世界建筑总量的一半。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引进海绵城市的建设模式,我国的城市地表径流量就会大幅度增加,从而引发洪涝积水、河流水系生态恶化、水污染加剧等问题。海绵城市就像一块海绵那样,能把雨水留住,让水循环利用起来,把初期雨水径流的污染削减掉。本文介绍海绵城市的基本内涵、实现海绵城市途径、并对深化海绵城市建设的新技术作了展望。1海绵城市的四项基本内涵1.1海绵城市的本质——解决城

2、镇化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和谐海绵城市的本质是改变传统城市建设理念,实现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在“成功的”工业文明达到顶峰时,人们习惯于战胜自然、超越自然、改造自然的城市建设模式,结果造成严重的城市病和生态危机;而海绵城市遵循的是顺应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低影响发展模式。传统城市利用土地进行高强度开发,海绵城市实现人与自然、土地利用、水环境、水循环的和谐共处;传统城市开发方式改变了原有的水生态,海绵城市则保护原有的水生态;传统城市的建设模式是粗放式的,海绵城市对周边水生态环境则是低影响的;传统城市建成后,地表径流量大幅增加,海绵城市建成后地表径流量能保持不变。因此,海绵城市建设又被称为低影响

3、设计和低影响开发(Lowimpactdesignordevelopment,LID)。1.2海绵城市的目标——让城市“弹性适应”环境变化与自然灾害一是保护原有水生态系统。通过科学合理划定城市的蓝线、绿线等开发边界和保护区域,最大限度地保护原有河流、湖泊、湿地、坑塘、沟渠、树林、公园草地等生态体系,维持城市开发前的自然水文特征。二是恢复被破坏水生态。对传统粗放城市建设模式下已经受到破坏的城市绿地、水体、湿地等,综合运用物理、生物和生态等的技术手段,使其水文循环特征和生态功能逐步得以恢复和修复,并维持一定比例的城市生态空间,促进城市生态多样性提升。我国很多地方结合点源污水治理的同时推行“河

4、长制”,治理水污染,改善水生态,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三是推行低影响开发。在城市开发建设过程中,合理控制开发强度,减少对城市原有水生态环境的破坏。留足生态用地,适当开挖河湖沟渠,增加水域面积。此外,从建筑设计始,全面采用屋顶绿化、可渗透路面、人工湿地等促进雨水积存净化。据美国波特兰大学“无限绿色屋顶小组”(Greenroofsunlimited)对占地723acre(1acre一0.004047km2)的波特兰商业区进行分析,将219acre的屋顶空间——即1/3商业区修建成绿色屋顶,就可截留60%的降雨,每年将保持约6700万gal(1gal≈3.79L)的雨水,可以减少溢流量的11%~

5、15%。四是通过种种低影响措施及其系统组合有效减少地表水径流量,减轻暴雨对城市运行的影响。1.3转变排水防涝思路传统的市政模式认为,雨水排得越多、越快、越通畅越好,这种“快排式”(见图1)的传统模式没有考虑水的循环利用。海绵城市遵循“渗、滞、蓄、净、用、排”的六字方针,把雨水的渗透、滞留、集蓄、净化、循环使用和排水密切结合,统筹考虑内涝防治、径流污染控制、雨水资源化利用和水生态修复等多个目标。具体技术方面,有很多成熟的工艺手段,可通过城市基础设施规划、设计及其空间布局来实现。总之,只要能够把上述六字方针落到实处,城市地表水的年径流量就会大幅下降。经验表明:在正常的气侯条件下,典型海绵城

6、市可以截流80%以上的雨水。1.4开发前后的水文特征基本不变通过海绵城市的建设,可以实现开发前后径流量总量和峰值流量保持不变(见图2),在渗透、调给水排水V01.41No.320151万方数据年径流总量f多年平均蒸发《腾④黻满海绵城市年径流总量(多年平均下渗减排透水铺装、下沉式绿地、生物滞留设施等集蓄利用蓄水池、雨水罐、显塘、雨水湿地等髓◆}H

7、叫创=腻影”Iq川友水义原理节、储存等诸方面的作用下,径流峰值的出现时间也可以基本保持不变。水文特征的稳定可以通过对源头削减、过程控制和末端处理来实现。习总书记在2013年的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解决城市缺水问题,必须顺应自然,要优先考

8、虑把有限的雨水留下来,优先考虑更多利用自然力量排水,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由此可见,海绵城市建设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了。总之,通过建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的低影响开发模式,是系统地解决城市水安全、水资源、水环境问题的有效措施。通过“自然积存”,来实现削峰调蓄,控制径流量;通过“自然渗透”,来恢复水生态,修复水的自然循环;通过“自然净化”,来减少污染,实现水质的改善,为水的循环利用奠定坚实的基础。2建设海绵城市的三种途径2.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