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_LID_的内涵_途径与展望_仇保兴.pdf

海绵城市_LID_的内涵_途径与展望_仇保兴.pdf

ID:57143221

大小:3.30 MB

页数:9页

时间:2020-08-03

海绵城市_LID_的内涵_途径与展望_仇保兴.pdf_第1页
海绵城市_LID_的内涵_途径与展望_仇保兴.pdf_第2页
海绵城市_LID_的内涵_途径与展望_仇保兴.pdf_第3页
海绵城市_LID_的内涵_途径与展望_仇保兴.pdf_第4页
海绵城市_LID_的内涵_途径与展望_仇保兴.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海绵城市_LID_的内涵_途径与展望_仇保兴.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城市篇海绵城市(LID)的内涵、途径与展望□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原副部长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理事长仇保兴一、海绵城市的四项基本内涵(一)海绵城市的本质——解决城镇化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和谐海绵城市的本质是改变传统城市建设理念,实现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在“成功的”工业文明达到顶峰时,人们习惯于战胜自然、超越自然、改造自然的城市建设模式,结果造成严重的城市病和生态危机;而海绵城市遵循的是顺应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低影响发展模式。传统城市利用土地进行高强度开发,海绵城市实现人与自然、土地利用、水环境、水循环的和谐共处;传统城市开发方式改变了原有的

2、水生态,海绵城市则保护原有的水生态;传统城市的建设模式是粗放式的,海绵城市对周边水生态环境则是低影响的;传统城市建成后,地表径流量大幅增加,海绵城市建成后地表径流量能保持不变。因此,海绵城市建设又在城镇化的大背景下,我国每年有1000多万人进城,新建成被称为低影响设计和低影响开发(Lowimpactdesignordevelop-的建筑相当于世界建筑总量的一半。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引进ment)。(图1)海绵城市的建设模式,我国的城市地表径流量就会大幅度增加,从而引发洪涝积水、河流水系生态恶化、水污染加剧等问题。海(二)海绵城市的目标——让城市“弹性适应”环境变化

3、与绵城市就像一块海绵那样,能把雨水留住,让水循环利用起来,自然灾害把初期雨水径流的污染削减掉。本文介绍海绵城市的基本内涵、一是保护原有水生态系统。通过科学合理划定城市的“蓝实现海绵城市途径、并对深化海绵城市建设的新技术作了展望。线”、“绿线”等开发边界和保护区域,最大限度地保护原有河DOI:10.16116/j.cnki.jskj.2015.01.003特别关注建设海绵城市TheSpecialFocus图1传统城市与海绵城市建设模式比较图2海绵城市转变排水防涝思路流、湖泊、湿地、坑塘、沟渠、树林、公园草地等生态体系,维持城(四)开发前后的水文特征基本不变市开发前的

4、自然水文特征。通过海绵城市的建设,可以实现开发前后径流量总量和峰值流量二是恢复被破坏水生态。对传统粗放城市建设模式下已经受到破保持不变,在渗透、调节、储存等诸方面的作用下,径流峰值的出现坏的城市绿地、水体、湿地等,综合运用物理、生物和生态等的技术时间也可以基本保持不变。水文特征的稳定可以通过对源头削减、过手段,使其水文循环特征和生态功能逐步得以恢复和修复,并维持一程控制和末端处理来实现。习总书记在2013年的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定比例的城市生态空间,促进城市生态多样性提升。我国很多地方结上明确指出:解决城市缺水问题,必须顺应自然,要优先考虑把有限合点源污水治理的同时

5、推行“河长制”,治理水污染,改善水生态,起到的雨水留下来,优先考虑更多利用自然力量排水,建设自然积存、自了很好的效果。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由此可见,海绵城市建设已经上升到三是推行低影响开发。在城市开发建设过程中,合理控制开发强国家战略层面了。(图3)度,减少对城市原有水生态环境的破坏。留足生态用地,适当开挖河湖沟渠,增加水域面积。此外,从建筑设计始,全面采用屋顶绿化、可渗透的路面、人工湿地等促进雨水积存净化。据美国波特兰大学“无限绿色屋顶小组”(Greenroofsunlimited)对占地723英亩的波特兰商业区进行分析,将219英亩的屋顶空间——即三分

6、之一商业区修建成绿色屋顶,就可截留60%的降雨,每年将保持约6700万加仑的雨水,可以减少溢流量的11%-15%。四是通过种种低影响措施及其系统组合有效减少地表水径流量,图3低影响开发水文原理示意图减轻暴雨对城市运行的影响。总之,通过建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的低影响开发模式,是系统(三)转变排水防涝思路地解决城市水安全、水资源、水环境问题的有效措施。通过“自然积传统的市政模式模式认为,雨水排得越多、越快、越通畅越好,存”,来实现削峰调蓄,控制径流量;通过“自这种“快排式”的传统模式没有考虑水的循环利用。海绵城市遵循“渗、然渗透”,来恢复水生态,修复水的自然循环;通过

7、“自然净化”,来减滞、蓄、净、用、排”的六字方针,把雨水的渗透、滞留、集蓄、净少污染,实现水质的改善,为水的循环利用奠定坚实的基础。化、循环使用和排水密切结合,统筹考虑内涝防治、径流污染控制、雨水资源化利用和水生态修复等多个目标。具体技术方面,有很多成熟的工艺手段,可通过城市基础设施规划、设计及其空间布局来实二、建设海绵城市的三条途径现。总之,只要能够把上述六字方针落到实处,城市地表水的年径流量就会大幅下降。经验表明:在正常的气侯条件下,典型海绵城市可(一)区域水生态系统的保护和修复以截流80%以上的雨水。(图2)首先,识别生态斑块。一般来说,城市周边的生态斑块按

8、地12城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