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靶向制剂2016上传

第二十章 靶向制剂2016上传

ID:46587793

大小:1.67 MB

页数:69页

时间:2019-11-25

第二十章 靶向制剂2016上传_第1页
第二十章 靶向制剂2016上传_第2页
第二十章 靶向制剂2016上传_第3页
第二十章 靶向制剂2016上传_第4页
第二十章 靶向制剂2016上传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二十章 靶向制剂2016上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二十章靶向制剂Target‐orientedPreparations1第一节概述传统的肿瘤药物治疗中,药物进入体循环后迅速分布到全身各组织、器官,只有少量药物随机到达肿瘤组织。要提高肿瘤组织中的药物浓度,必须提高全身给药的剂量,从而使药物的毒副作用急剧增加。靶向药物则通过与肿瘤组织、肿瘤细胞的特定结构和靶点识别,特异性的作用来完成或放大药效作用,所以具有特异性的肿瘤杀伤效果,同时还可以避免药物作用于其他组织可能造成的毒副作用。2靶(target):目标、标的靶向(targeting):作用于目

2、标=命中目标靶向药物(targetingdrug):命中目标的药物分子靶向给药系统:命中目标的药物制剂(靶向制剂)靶向治疗(targetingtherapeutics):命中目标的治疗方法或手段3靶向制剂定义靶向给药系统(target-orienteddrugdeliverysystem)简称TODDS或TDDS是借助载体、配体或抗体将药物通过局部给药、胃肠道或全身血液循环而选择性地浓集于靶组织、靶器官、靶细胞或细胞内结构的制剂。俗称导弹药物制剂是EhrlichP在1906年提出4靶向作

3、用定位浓集理想的载体无毒安全可靠生物降解TODDS控制释药缓释效果5TODDS是二十世纪后期医药学领域的一个热门课题;是一种安全高效的药物传递途径和技术;促进药物临床应用的关键,已取得了可喜的成果。6TODDS早期TODDS主要是针对癌症的治疗药物但随着研究的深入,TODDS已被延伸到“运载”多种药品,一诞生就受到了各国药学家的重视。1995年美国靶向制剂的产值已达到数亿美元。我国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TODDS的研究7我国TODDS的研究方向药物-糖蛋白受体结合物药物-抗体结合物白蛋白微

4、球明胶微球乙基纤维素微球白蛋白纳米粒聚乳酸纳米粒等8靶向制剂的作用特点1、靶向制剂应具有的作用特点①使药物具有药理活性的专一性;②增加药物对靶组织的指向性和滞留性;③降低药物对正常细胞的毒性,减少剂量;④提高药物制剂的生物利用度。92、靶向制剂还可解决其他制剂所遇的问题①药剂学方面的稳定性低或溶解度小;②生物药剂学方面的吸收小或生物不稳定性(酶、pH值等);③药物动力学方面半衰期短和分布面广而缺乏特异性;④临床方面的治疗指数(中毒剂量和治疗剂量之比)低和解剖屏障或细胞屏障等。10第二节靶向制剂的体内作用

5、机制和分类通常根据靶向制剂在体内作用的靶标不同,将其称为一级靶向制剂指到达特定的器官或组织二级靶向制剂指到达器官或组织内的特定的细胞三级靶向制剂指到达靶细胞内的特定的细胞器111.一级靶向制剂以特定器官和组织为靶标输送药物的制剂对肺黏膜组织的靶向制剂,对肝部位的靶向制剂等在临床上可以通过局部给药,或者采用介入给药的方式实现122.二级靶向制剂以特定细胞为靶标输送药物的制剂肝脏的靶向制剂,需要明确指出所针对的特定细胞:针对肝实质细胞药物输送针对肝肿瘤细胞的药物输送针对肝内库弗氏细胞

6、的药物输送133.三级靶向制剂以细胞内特定部位或细胞器为靶标输送药物的制剂利用线粒体膜内外较大的跨膜电位,开发亲脂性阳离子(lipophiliccations)载体通过连接靶向线粒体基质蛋白的N端信号肽序列,在线粒体外膜转位酶的作用下,实现靶向线粒体的细胞内输送。14根据靶向制剂作用机制分类1.被动靶向制剂(passivetargetingsystems)2.主动靶向制剂(activetargetingsystems)3.物理化学靶向制剂(physico-chemicalconditionres

7、ponsivedeliverysystems)151.被动靶向制剂(passivetargetingsystems)即自然靶向制剂系指由于载体的粒径、表面性质等特殊性使药物在体内特定靶点或部位富集的制剂载药微粒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巨噬细胞(尤其是肝的Kupffer细胞)摄取,因此是通过正常生理过程送至肝、脾等器官,若要求达到其它的靶部位就有困难。RES和EPR(enhancedpermeabilityandretention)效应与主动靶向制剂的最大差别在于载体构建上不含有具有定分16子特异性

8、作用的配体、抗体等。①粒径与体内分布在2.5~10μm微粒,大部分积集在巨噬细胞;小于7μm微粒,一般被肝、脾的巨噬细胞摄取;大于7μm的微粒,通常被肺的最小毛细血管床以机械滤过的方式截留,被单核白细胞摄取进入肺组织或肺气泡;200~400nm的纳米粒集中于肝后迅速被肝清除;小于10nm的纳米粒则缓慢积集于骨髓。18除粒径外,微粒表面的性质对药物的体内分布也起着重要作用。如荷电性疏水性表面张力等一般而言,表面带负电荷的微粒易被肝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