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思想之-和之道

道家思想之-和之道

ID:46595897

大小:1.65 MB

页数:15页

时间:2019-11-26

道家思想之-和之道_第1页
道家思想之-和之道_第2页
道家思想之-和之道_第3页
道家思想之-和之道_第4页
道家思想之-和之道_第5页
资源描述:

《道家思想之-和之道》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和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境界和是一种精神也是一种追求和之道“和”的最高境界为天人合一也就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和所表现的方面有很多就像它的写法一样面对现实老子提出许多解分致和的理念和方法一为慈和二为均和其三柔和其四冲和其五谦和其六祥和其七慎和其八身和其九天和老子的三宝之首便是慈,慈是爱心,要普施予天下,这是达到和谐的人性基石。《道德经》中有圣人常无心,以百姓之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还有,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慈和均和社会之不和谐,往往由于贫富不均,甚至贫者更贫富者更富,遂引起社会冲突。老子认为天地相合,以降甘露

2、,民莫之令而自均。雨水普施,不辨贫富。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柔和社会矛盾冲突起于争夺,争权力,挣钱财,争地盘,争名望。老子提倡柔和之性,不争之德。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柔是指生命有深厚积累,富有弹性和韧性不争是消解贪欲,积德为人,为强大长久之本。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冲和普通人把矛盾对立双方看成势不两立,老子则不然,他从对立中看到统一和互补。即“相反相成”。“反者道之动”,大道运行总是在矛盾中体现的。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谦和不和谐常常在于彼此之间不能包容,独尊自大,强人从己,并非真的不能并立于天下

3、。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祥和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泰。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祥和是民间生活的安宁状态慎和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慎终如始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圣人不病,以其病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身和社会以人为本,有和谐的人才会有和谐的社会,老子重视人的自我调适和内在的和谐。一是形神合一,凡朴守真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二是清静节欲,化解贪心见素抱朴,少私寡欲三是自知自胜,以和为常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四是积德利人,成就

4、大我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已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和人与天地万物之间要和谐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万物各按其天生本性发展,自然会彼此相安互补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人若任意加以干预,厚此薄彼,暴殄天物,则会扰乱阴阳之和,世界将面临危机。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大道无处不在,大道其实就是通往和谐之路,现代世界,慈爱与仇杀交错,合作与对抗并有,安宁与流血同在,危机与希望共存,人类正在一个文明发展的歧路口上。抛弃偏见,化解分争,各得其所,相安相因,人类便有美好的前景。九九归一总归朴和是为道和万物以道存道存则和存谢谢欣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