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 柳永 李清照 辛弃疾

苏轼 柳永 李清照 辛弃疾

ID:46596603

大小:28.88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1-26

苏轼  柳永 李清照 辛弃疾_第1页
苏轼  柳永 李清照 辛弃疾_第2页
苏轼  柳永 李清照 辛弃疾_第3页
苏轼  柳永 李清照 辛弃疾_第4页
资源描述:

《苏轼 柳永 李清照 辛弃疾》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宋词四首》背景资料一代有一代之文学:诗经→先秦散文(诸子散文、历史散文)→楚骚→汉赋→魏晋骈文→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宋词简介:宋词是一种新体诗歌,标志宋代文学的最高成就。作词又称填词,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诗和词都属于韵文的范围,但诗只供吟咏,词则入乐歌唱。词又称长短句、诗余,最早出现在唐、五代时期。宋词句子有长有短,便于歌唱。因是合乐的歌词,故又称曲子词、琴趣等。词有词牌,即曲调。一定的词牌反映着一定的声情。比较常用的词牌约100个,如《水调歌头》、《念奴娇》、《如梦令》等等。词的篇幅长短不一,可分为小令、中调和长调三种:小令

2、(58字以内)中调(59一90字以内)长调(91字以上,最长的词达240字)词的段落也有数种,一段的称为单调,两段的称为双调,三段或四段的称为三叠或四叠,其中以双调者为多,通常把双调词的第一段称为上片、前阕或上阕,第二段称为下片、后阕或下阕;词按音乐又有令、引、近、慢之别。“令”一般比较短,早期的文人词多填小令。“引”和“近”一般比较长。“慢”又较“引”和“近”更长,盛行于北宋中叶以后,有柳永“始衍慢词”的说法。宋词风格:豪放派: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多写对社会生活的种种观察与感受。婉约派:以柳永、李清照为代表,多写闺情、离愁、闲绪。奉旨填词柳

3、三变——柳永柳永(约984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代表作《雨霖铃》。•原名三变,后改名永,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由于仕途坎坷、生活潦倒,他由追求功名转而厌倦官场,耽溺于繁华的都市生活,在“浅斟低唱”中寻找寄托。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词作流传极广,“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解说柳永:真正的宋词是从柳永开始的,宋词到柳永才完全摆脱了五代那种含蓄委婉的词风,采用或创制大容量的长调,层次丰富的铺写,融抒情,叙事,说理,写景于一体,展示宋代市民生活,

4、这才是宋词不同于前代的地方。柳永原名柳三变,主要活动于仁宗时期,也就是十一世纪上半叶后期。他出身官宦人家,但年轻时行为比较放荡,经常出入歌楼酒馆,与歌伎舞女厮混,因而不为统治集团所重。他精通音律,乐工有什么新鲜曲儿都请他填词。据说凡有井水喝的地方,就有人会唱他的词,可见他在中下层人民大众中名气有多大。他在一首词里说,既然时代抛弃他,金榜题名没有指望,那就不如干脆听其自然,在歌楼酒馆里与意中人寻欢作乐,抛开人世虚幻的功名——鹤冲天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游狂荡。何须论得4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烟花巷陌,依

5、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倚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据记载,宋仁宗在考中进士的名单里发现了柳永的名字,竟一笔勾掉,说道:此人风前月下,好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且填词去。这明摆着是欺负人,可皇帝一言既出,铁板上钉钉,柳永的仕途从此就算是断了。他一气之下,干脆署名“奉旨填词柳三变”,他还真有几分倔脾气。不过,在小农社会里要想不依附皇权那是行不通的,他最后还是不得不改掉柳三变这个容易引起误解的名字,改名柳永,走考进士做官这条路。柳永一辈子不得志,只做过几任小官,最后大概是穷死的。因为据说还是由一些歌伎凑钱

6、,才把他发送了。然而有了“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一这声喊叫,足可以使他不朽了。旷世奇才苏东坡——苏轼苏东坡是一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百姓的朋友、一个大文豪、大书法家、创新的画家、造酒试验家、一个工程师、一个憎恨清教徒主义的人、一位瑜伽修行者佛教徒、巨儒政治家、一个皇帝的秘书、酒仙、厚道的法官、一位在政治上专唱反调的人。一个月夜徘徊者、一个诗人。——林语堂《苏东坡传》“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峨眉共比高。”——朱德同志在四川眉山市“三苏祠”的题词语诗中“三父子”指的是苏洵、苏轼、苏辙。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八大

7、散文作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宋代的苏洵、苏轼、苏辙、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苏东坡(1036—1101),名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谥号文忠,北宋眉州眉山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以儒家思想为主,但老庄哲学和佛家思想也很浓厚。于词豪放,题材丰富,意境开阔,突破晚唐五代和宋初以来“词为艳科”的传统樊篱,以诗为词,开创豪放清旷一派。人生起伏:《自题金山画像》——苏轼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闻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dān)州。①1037-1069,变法前,初入仕途。为人坦荡,讲究风节,有志于改革朝政且勇于进言。②1069-1085,变法

8、中,忤王安石,调离中央,先后知杭,密,徐,湖州。“乌台诗案”后被贬黄州。元丰二年(1079)三月,苏东坡由徐州调任太湖滨的湖州。他作《湖州谢上表》,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