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居住小区公共建筑设计的探讨

对居住小区公共建筑设计的探讨

ID:46598775

大小:260.97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1-26

对居住小区公共建筑设计的探讨_第1页
对居住小区公共建筑设计的探讨_第2页
对居住小区公共建筑设计的探讨_第3页
资源描述:

《对居住小区公共建筑设计的探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2012年12月l啊目爱窿规划与设计【文章编号】1673-0038(2012)35_0043-03对居住小区公共建筑设计的探讨刘畅(广东博意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摘要:完善的、良好的、多功能的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体系对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精神文化需求,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就如何在居住小区环境中合理配置和设计公共建筑,使其与小区环境有机结合,提高小区的可识别性和归属感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阐述,从而能够满足居民更高层次的需求。前言居住小区作为城市居住区规划的一种基本结构单元,小区公共建筑是其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小区公共建筑设计的目的是为居民日常生活提供配套服务,其合理配置和优化

2、设计已成为衡量小区整体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志。小区公共建筑可以分为四类:教育保育类、商业服务类、邻里交往类和市政公用类。在具体规划中,我们应根据不同类别公建的不同特点,在充分满足居民生活需求的基础上进行合理设计。1居住小区公共建筑设计的依据2l世纪将是我国居住小区建设由较低层次向较高层次跨跃发展的新纪元。然而居住水平的高低不仅取决于住房的功能和面积,人们还非常看重小区的环境板下钢筋的直径可以不一样,但是间距最好相同。在建筑工程中,要结合实际的工程对现浇板的配筋进行调整。实际建筑物中要加入电线管,不能使用薄板与垫层相结合的方式,因此板的厚度要增加到100以上。由于过多的电线管,板的

3、厚度也应该相应加厚。2.3轻质隔墙和过梁的布置目前,轻质隔墙在框架填充墙中比较普遍,现浇过梁在过梁中使用比较多,使用预制混凝土过梁的实例也很多。2.4挑檐、雨棚、阳台的设计为使阳台和雨棚的施工比较简单,在浇筑时竖筋必须放在板的中间,竖板的厚度至少为80,在浇筑阳台时,为避免预制板的接口处发生开裂,阳台的竖板必须采用现浇的方式【3】。当阳台和雨棚的设计出现斜装饰板时,一般要求板的钢筋在板的上面。两侧的封板不需要采取钢筋混凝土结构,可以采取泰柏板进行堵塞。3关于基础平面图的设计与详图要求在出现地基不均衡、柱下扩展基础的宽度大于4m建设,如商业服务设施、文化体育设施、老人与儿童活动

4、设施、绿化、景观、物业管理等综合指标和科技含量。如果说以前人们只是选择一种生活空间,而现在人们不仅只限于选择一种生活空间,还在塑造一种生活方式。其中,公共建筑服务设施的发展完善与否,亦成为新世纪居住小区规划设计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迫切需要建筑师予以密切关注。①对公建的卫生要求有两个层面上的内容:a.对小区生活垃圾的处理能力,这是小区垃圾站的作用。b.公建本身的卫生,包括其日照、采光、通风是否良好,其产生的噪声、空气污染是否影响居民的日常生活。②公建的安全指公建的布置是否有利于小区的安全,强调城市住区内要明确划分公共活动区与私有区的领域界或是地基比较软的问题时,通常使用柱下条基

5、的方式解决。在建筑物基础下面有黏井与防空洞时,可以做一块能将其覆盖的大厚板。在基础平面设计时,要注意防水的问题,要在混凝土结构上做防水层,同时根据工程所在地的情况设计防水层的厚度。地下室的建设要根据工程所在地的地质情况决定,如果工程所在地的地析时要按照规范要求,做到建筑设计科学,建筑设计结构合理,这样才能设计出令人满意的建筑结构,建造出高质量的建筑物。参考文献f11张敬书.建筑结构设计常用规范条文解读(建筑结构设计初步)『M1.水利水电出版社,2009,06(32).【2】戴国莹,李德虎.建筑结构抗震鉴定及加固的若干问题叨.建筑结构,2010,5(70).【3】黄家强.浅谈建

6、筑结构设计中的概念设计叨.中国科技信息,2006,02(14).[4]王磊.浅议建筑结构设计的要点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06(16).规划与设计■瓤目奠瞄2012年12月限,要对街道进行监视。另外还指在使用公建的过程中是否有交通安全问题。③公建的便利性既是居民对它的基本要求,也是它存在的目的——便利居民的日常生活。为了满足这种要求,它必须具有多样性和良好的可达性。而要实现公建良好的可达性就必须通过合理的布置使其服务半径尽可f/皂d,、到达路线尽可能顺畅。④居民的识别性、归属感是较高层次上的精神需求,是在基本需求得到满足后的追求。公建在满足这个层次上的需求同样能

7、有所作为。可以通过公建功能的多样性造成其形式的多样性来达到其可识别性,可以通过其功能集结而成的小区中心来形成有特征的环境,还可以和小区街道、绿化、广场来共同构成有生活气息的场所,从而使居民产生归属感。⑤居民的共享和参与是最高层次上的需求。是指居民对小区文化创造共享的需要,表现为试图参于到公建的设计中。2居住小区公共建筑的形态及其外部空间设计小区公共建筑的空间形态设计除满足功能需求外,更多地应满足归属性原则。归属是人的一种主观感受,从心理学角度来说,源自于人对母体的眷恋。将这种眷恋扩展到建筑学领域,就是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