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通立交变速车道长度的探究

互通立交变速车道长度的探究

ID:46627068

大小:68.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1-26

互通立交变速车道长度的探究_第1页
互通立交变速车道长度的探究_第2页
互通立交变速车道长度的探究_第3页
互通立交变速车道长度的探究_第4页
互通立交变速车道长度的探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互通立交变速车道长度的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互通立交变速车道长度的探究摘要:在考虑互通立交变速车道建设成本的同时,评价增加变速车道长度对提高互通立交变速车道安全性所带来的经济效益,通过构建效益-成本比(B/C)分析模型,提出了综合考虑行车安全和建设成本的互通立交变速车道长度设计选用的建议值。研究表明:随着变速车道长度的增加,起初B/C值呈明显增长趋势,达到峰值后,随着长度取值的增加,B/C值开始缓慢下降,将对应的变速车道长,作为变速车道长度设计选用的建议值。关键词:互通立交;变速车道;道路工程;交通安全中图分类号:U412.35文献标志码:A[WT]文章编号:1672-1098(2014)02-0071-04变速车道是主

2、线车道和匝道之间的一段附加车道,是互通立交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由于在这个区段车辆要完成车道变更和速度变化等一系列复杂运行,使得变速车道成为互通立交事故的高发地段。相关研究表明:48%的事故发生在立交出口处,36%事故发生在立交入口处,立交出入口处是事故的多发点[lh变速车道的长度对事故率有一定的影响,较长的变速车道表现出了较低的申故率[2]。但是,设计选用较长的变速车道无疑会增加互通立交的建设成本。因此,如何综合考虑交通安全和建设成木,提出合理的变速车道设计选用的建议值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国内对互通立交变速车道的研究成果主要有:结合车辆运行特征,对变速车道的设计进行了安全性分

3、析,得出了合理的变速车道长度的确定方法[3]。运用概率论和微分法建立了匝道车辆的汇入概率模型和行驶距离分布概率模型,提出了基于交通流理论的互通立交加速车道设计方法[4-8]。无论是现行的公路路线设计规范,还是国内英他研究方法只是对变速车道上的车辆运行特征进行了分析,并没冇从行车安全性和经济性角度对变速车道长度进行深入分析。首先借鉴国外学者对互通立交变速车道交通事故预测模型的研究,得到我国互通立交变速车道三年时期内的交通事故预测数;然后,根据国内近11年间的交通事故及经济损失统计数据计算出未来三年时期内的单起交通事故经济损失;最后,采用文献[9135的研究成果对互通立交变速车道单

4、位长度成本CZ进行预测。综合上述分析,提出了一个基于效益-成木比(B/C)最大化预测方法,来确定互通立交变速车道长度的分析模型,并提出了综合考虑行车安全和建设成本的互通立交变速车道长度设计选用的建议值。1交通事故预测模型因为我国目前尚没有兀通立交变速车道交通事故的统计数据,借鉴国外学者的研究成果以大量的事故数据为基础,釆用统计学的方法建立了互通立交变速车道交通事故预测模型2交通事故经济损失的计量根据公安部、中国统计局发布的2000-2010年度全国交通事故及经济损失[14]和2000-2010年度国内通货膨胀率[15],计算出单起交通事故经济损失和近11年国内通货膨胀率的平均值

5、(见表3)。3成本(C)模型文献[9131以陕西省高速公路建设费用为研究对象,采用Matlab软件编程,通过数理统计与分析建立了高速公路单位里程造价估计模型。将采用这一估价模型对互通立交变速车道单位长度成木4效益一成木5结语增加加速车道的长度比增加加速车道的长度的效益-成本(B/C)的值人,这主要是因为减速车道段的交通事故率高。当变速车道的初始长度确定的情况下(主线取规定的设计车速),变速车道的效益-成本(B/C)值由成本(C)分析模型而定,因此,在实际工程中应详细分析变速车道的成本组成,以确定符合实际的变速车道长度设计选用值。参考文献:[llMcCARTTAT,NORTHRU

6、PVS,RETTINGRA.TypesandCharacteristicsofRamp-relatedMotorVehicleCrashesonUrbanInterstateRoadwaysinNorthernVirginiaCJ]・JournalofSafety-Research,2004,35(1):107-114.[2]BAREDJ,GREGLG,DAVEYLW.SafetyEvaluationofAccelerationandDecelerationLaneLengths[J]・ITEJournal,1999,69:50-54.[3]何雄君,梁会,王建平,等.我国互通式

7、立交变速车道长度的确定方法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2005,29(3):370-373.[4]李文权,王炜,邓卫,等.高速公路加速车道上车辆的汇入模型[J].中国公路学报,2002,15(2):95-98・[5]李铁柱,李文权,周荣贵,等•高速公路加减速车道合流分流特征分析[J]•公路交通科技,2001,18(4):89-91・[6]常玉林,李铁柱,李文权,等•高速公路互通立交加速车道长度的设计方法[J]•河南人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30(4),17-20.[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