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诗看秦淮河文化

从古诗看秦淮河文化

ID:46636840

大小:42.51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11-26

从古诗看秦淮河文化_第1页
从古诗看秦淮河文化_第2页
从古诗看秦淮河文化_第3页
从古诗看秦淮河文化_第4页
从古诗看秦淮河文化_第5页
资源描述:

《从古诗看秦淮河文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从古诗看秦淮河文化[内容提要]:十里秦淮之地,有着悠久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它如烟如画的美景、美丽动人的传说爱情以及,凄凉感人的爱情以及千年的沧桑一直是文人墨客咏叹的宠儿。我国古代诗歌里我们可以看到秦淮种种历史文化。[关键词]:古诗秦淮河文化秦淮风光地处南京城南,东起东水关淮清桥秦淮水亭,越过文德桥,直到中华门城堡延伸直至西水关的内秦淮河地带,包括秦淮河两岸的街巷、居民、附近的古迹和风景点,一千八百年以来,这里是南京最繁华的地方之一,美称“十里珠帘”。秦淮河是长江的一条支流,全长约110公里,是南京地区的主要河道,本名——淮河,又名“龙藏浦”

2、。①秦淮河是南京古老文明的摇篮。远在石器时代,流域内就有人类活动。六朝时代达到鼎胜,隋唐以后,渐趋衰落。到了宋代逐渐复苏成为江南文教中心,明清两代再度达到繁华的颠峰,金粉楼台、繁华椅丽。清末民初,内秦淮河日渐式微,繁华不再,直到1949年以后,南京市人民政府为根治秦淮河,进行规模的治理,重点开发建设了秦淮风光,古老的秦淮河又重新焕发了青春。六朝金粉,王谢候府的秦淮一直是文人诗词中忧伤美丽的意象,做为一个千年古都,在历经朝代变迁、草枯草荣后所以积淀下来的文化底蕴是挖掘不尽的,自古,文人对于有“十里珠帘”-10-之称的秦淮总有着特殊的情结,不惜

3、文才的写下了一首首流传千古的诗章。从古诗里我们可以看到秦淮声色犬马的繁华和千年沧桑的忧郁。一、美景“平淮既,晓雾复霏霏。淮甸未分色,泱漫共晨珲,晴霞转报屿,锦帆出长忻。潮鱼时跃浪,沙禽鸣欲飞,会待高秋晚愁因逝水归。”(杨广《早渡淮》)《早渡淮》为杨广游经杨州时经淮河所作。诗从开头至“泱漫共晨珲”四句。写淮河早晨的景色。淮河的水面宽阔辽远,拂晓之时雾气漂浮在水面上空。使人难以分清哪里是水,哪是平地,水与岸边的平地朦朦胧胧的,共同存在于晨光映照下的这一空间。诗以“晴霞转报屿”至“沙禽鸣欲飞”,随着时间的推移,写泛舟淮河之上所见更加具体的景物,泛

4、舟河上,晴霞映照,似河中岛屿具有了动态之感,舟上锦帆也随天气可见度的增加更显得高高耸立,这时侯的河鱼子不时跃出浪尖,岸上鸟儿的鸣叫声传入耳鼓。诗的意境像是晨雾轻笼的淮河那样,美丽空灵,景物如晨睡初醒的美女,宁静而优雅,透出一种静态之美,接着作者又以鱼跃鸟飞,顿使全诗展现出生机,让淮河展现出晨妆迎人的无限风韵。“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州”②-10-读过这两句诗,我们仿佛和诗人一起并立楼头,看到在斜斜的,朦胧的月色下,江潮在悄悄的退落,月光若明若暗,江潮若隐若现,而远处,在茫茫的夜色里,两三点星星的渔火焰焰地闪烁着,那该是对岸瓜州边停泊的

5、渔船忽灭忽明的火光吧!如此夜色,完美到令人心痛苦。诗人便也无端的惆怅起来。于是,月美、夜美,连忧伤也便成了美。秦淮的晨景和夜景之美在诗人咏叹下完美的呈现出来,那么说起秦淮美景便少不了风景明胜。唐代诗人刘禹锡曾亲临金陵有感而发作下《金陵五题》,其中提到了两个风景名胜。鸟衣巷在文德桥南岸,是三国东吴时禁军驻地。由于当时禁军身着黑色军服。人们俗称其为“鸟衣巷”,鸟衣巷由此得名。东晋(317—369年)时,以王导、谢安为首的两个世家大族,都居住在鸟衣巷,人称其子弟为“鸟衣郎”。入唐后,王谢宅地沦为废墟。“王谢古居”③在鸟衣巷东,内悬王导、谢安画像。

6、王谢家族中出现过“王羲之、王献之、谢眺、谢灵运等文化巨人。”“王谢古居”陈列馆的主体建筑为“来燕堂”、“听筝堂”和“鉴晋楼”馆中藏有六朝历史和六朝书画、雕塑、瓷器、生活等专厅,是人们了解六朝文化的窗口。另一首《石头城》中提到的石头城则位于南京清凉山西,自虎踞关龙燔里石崖耸立,这就是依山而建的石头城,关于石头城的由来,要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代,“公元前333年楚国灭了越国,楚威王设置了金陵,并在清凉山上筑城”④-10-石头城由此而来。秦淮的物境之美是上仓鬼斧神功的杰作,它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吸引这历代文人歌颂咏叹,传作经典。二、传说说起

7、秦淮,让人不得不想到那个美丽的“莫愁湖”。关于这个湖泊的传说众说纷纭,于是“莫愁湖”便有了一种神秘而遥远的气息,吸引着人们。“莫愁湖”之名最早见于北宋乐史《太平寰宇记》说:“莫愁湖”在三山门外,昔有妓庐莫愁家此,故名”而民间传说则大相迳庭,有说莫愁是刘宋时的洛阳美女,15岁那年卖身葬父,嫁到石城庐家,丈夫戍边,十载音讯无。淳朴的莫愁乐于扶危济贫,深受邻里称歌颂。但因舅姑不容,愤而投石城湖而死,忠厚善良世人皆叹:有说莫愁是萧梁时的金陵鱼姑,聪慧秀丽,名传四方,侯景叛乱,围城索要,莫愁为拯救乡亲,挺身而出,投湖身亡,化作莲荷,分明是一代巾帼的侠

8、骨柔肠,也有说莫愁是南齐时的红歌女,能歌善舞,色艺双全,令人忘愁。我国最早的文学著作有《莫愁乐》一首:“莫愁在何处?莫愁石头城西。艇子打两浆,催送莫愁来。”⑤又似乎是一个爱情忠贞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