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地理思维能力培养的影响因素及其培养策略

中学生地理思维能力培养的影响因素及其培养策略

ID:46643351

大小:63.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1-26

中学生地理思维能力培养的影响因素及其培养策略_第1页
中学生地理思维能力培养的影响因素及其培养策略_第2页
中学生地理思维能力培养的影响因素及其培养策略_第3页
中学生地理思维能力培养的影响因素及其培养策略_第4页
中学生地理思维能力培养的影响因素及其培养策略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学生地理思维能力培养的影响因素及其培养策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中学生地理思维能力培养的影响因素及其培养策暁摘耍:地理思维能力是地理能力的重耍组成部分,也是中学地理课程目标的关键内容,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地理教学的核心任务Z-O探讨地理思维能力影响因素,提出了地理思维能力培养策略,具休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展现不同教学视角;加强学生基本地理知识、技能的掌握;整合优化课程资源。关键词:地思维能力;发散思维;教学视角;培养策略中图分类号:G633.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2-0131-02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学生的脑力劳动中,摆在第一位的不是记

2、住别人的思想,而是让学生木人思考。”思考的木质即是一种思维活动过程,是对事物的理性认识过程。地理知识是以结论、规律等形式出现,常常是定型化的知识,理解和掌握地理知识必须经过反复思维,才能透过现象认识木质,形成地理表象,认识地理规律。发展思维能力,引导学生能动地运用思维去掌握地理知识,是提高教学质量,发展学生智力和学习能力的中心问题。[1]一、中学生地理思维能力培养的主要影响因素1.学习兴趣。学生对所学地理课程内容的兴趣影响其学习中脑力活动参与的强弱。把原有的知识与新知识联系起来,构建新的认知结构,可以不断提升自我认知能力。积极主动

3、的心理思维情景很容易使所学的知识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实践中得到迁移,展现出不同的思维发展效果。在中学教学实践屮,学科学习兴趣高的学生,往往在学科测验屮都能取得良好的成绩。浓厚的学科兴趣,能够讣学生在该学科的学习中投入更多的时间。2•教学方法。地理知识分为感性和理性两类,不同知识类型需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感性知识大到地球以至整个宇宙范围,小到家乡每寸土地,既有自然现象又有社会现象。信息量大,学生感知困难,这就要求教师对感性知识教学必须生动直观,注重实地观察、直观教具演示,充分利用地图与生动的语言描述及多媒体进行教学。理性知识教学耍求学

4、生透过现象认识地理事物本质,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把理性知识与地理直观方法紧密结合,同时不忽视地理综合分析法、比较法、推理法的运用。3•存量知识。掌握必要的地理知识,是中学地理学习的目的。存量知识不足,使学生很难构建出完整的地理思维体系,地理思维能力效能大打折扣。强调存量知识重要性,并不意味把所有的知识都作为存量知识传授给学生。思维能力是创造、创新能力的基础,一定要强调在学好知识的基础上加强创新能力的培养和促进素质的提高。[2]4.课程资源。课程资源指有教育价值易转化为学校课程或服务于学校课程的各种条件的总称。如地图承载着丰富的

5、地理信息,也可应用于政治、历史、语文其至英语教学中。其它学科资源,也可解决地理学科问题,如利用“向心力”解释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原因;利用音乐、诗词等激发学习兴趣,提出悬念;利用数学知识计算距离;引入历史知识讲解城市发展过程等。教学过程中,充分的课程资源整合不仅利于学生学科知识的学习,同时给传统课堂注入了新活力,为学生多视角、多学科思考问题搭建平台。合理、充分的课程资源整合,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具有积极意义。二、地理思维能力培养策略1•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根据奥苏贝尔先行组织者教学理论,学习是基于大脑中已有认知结构与未知事物相互作

6、用而习得概念。[3]面对新学习任务,教师有必要设计先于学习材料的引导材料,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讲北方水资源缺乏时,水资源比较充足地区的学生可能缺乏生活体会。课堂教学中教师冇必要借助北方的井越挖越深的漫画,请学生谈感受。问题可能没有标准的答案,但有助于培养学生发散思维,激发学习热情,对教学目标完成和学生对学科知识理解具有积极意义。2•展现不同教学视角,不失时机引导学生掌握正确思维方法。教学语言要讲求科学性,多问学生“为什么”并给学生尽可能多的思考机会,引导学生说出答案并表述个人见解。在讲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时,要结合生活中

7、学生能观察到的水土流失现象,提出“为什么”,让学生思考,而不是直接向学生讲述地理事实。地理学科综合性,决定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适时转换教学模式,展现出不同的教学视角,使学生思维在教学模式调控屮得到放松,充分发挥思维效能,促进对新知识的理解。新课标提倡课堂教学的生成性,一堂好课应该是有生成性的课,即一节课不完全是预设的结果,而是在课堂中有教师和学生的真实情感、智慧的交流,是“见山是山”、“见水是水”的原生态过程。3•加强学生対基木地理知识、技能的掌握。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探究学习过程,也不能忽视学生对基

8、本知识、技能的把握。如世界地理部分,美国地势、地形对其气候及农业类型有什么影响?学生必须对美国地形、地势、气候等特点冇清晰认识。问题探究过程与思维活动同时进行,师生活动探究过程实质就是思维活动的过程。问题思维活动必须借助自身己有的基本地理知识来完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