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身体意象探究理论述评

关于身体意象探究理论述评

ID:46652536

大小:62.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1-26

关于身体意象探究理论述评_第1页
关于身体意象探究理论述评_第2页
关于身体意象探究理论述评_第3页
关于身体意象探究理论述评_第4页
关于身体意象探究理论述评_第5页
资源描述:

《关于身体意象探究理论述评》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关于身体意象探究理论述评【摘要】身体意象是指个体对于自己身体的认知、情绪以及相应的行动。关于身体意象的理论,主要有社会比较理论、社会文化理论和认知行为理论等等。不同的身体意象理论发展出了不同的测量方法,主要包括问卷法、投射测验、体型轮廓图和内隐联想测验等等。身体意象的影响因素包括社会因素和个体因素。【关键词】身体意象;理论;测量;影响因素1引言20世纪30年代,PaulSch订der最早开始了对身体意象的研究,此后身体意象开始进入心理学及其他研究领域,并且形成了自己的理论以及测量方法。PaulSchilder

2、(1935)认为身体意象是对生理方面的身体的认知评价、情感和行为,即“身体的图像在意识里的表现”。2身体意象的研究理论2.1社会比较理论社会比较理论认为,社会比较有三种:向上比较、向下比较以及平行比较。并且进行社会比较的动机有三种:自我评价、自我满足以及自我完善。进行不同类型的社会比较时,社会动机是不同的。2.2社会文化理论社会文化理论强调身体意象是如何在大众媒体的影响下转为负面的。社会文化理论的核心是'‘瘦理想”的内化,即个人对媒体宣传的“瘦即是美”表示赞同,而且将这一标准确定为自己对身材外表的社会文化标准

3、。2.3认知行为理论认知一行为理论认为,那些已经过去的事件、体验和态度,比如个体怎样看待自己的身体,并且对其伴随怎样的行为,其中主要是人际关系体验、人格特点、身体特点、以及社会文化等等,个体把这些加入到自己的认知结构当中,从而产生基本的身体意象态度,这通常带有一些对身体评价的某些倾向性。3测量2.1问卷法3.1.1多维度身体意象问卷(MultidimensionalBody-SelfRelationsQuestionnaire,MBSRQ)是由美国心理学家Cash所编制的。它主要测量的是个体对自身身体意象的态

4、度,适用于是15岁以上人群。它含有69个项目,其中包括10个分量表,采用的是5点记分法。3.1.2负面身体自我量表(NegativePhysicalSelfScale,NPSS)是由陈红编制(2003)的。它包括48个项目,5个分量表,分别是整体特征、胖、瘦、相貌和矮。3.2投射法投射技术最早应用于人格测量,该技术的理论基础为,在个体的内在心理结构、认知和需要的影响之下,某些非结构化的刺激便会使被试作出一定的投射反应,而这则代表着人格的某种特点。人物绘画技术、《主题统合测验》联想技术以及罗夏(墨迹)测验和《霍

5、兹曼墨迹测验》等等,都是比较常用的投射技术。3.3体型轮廓图体型轮廓图是一种直观并且容易掌控的测量方法,它有两个构成因素:BMI和WHR。BMI是用于测量体型的指标,计算方法为体重(cm)/身高(血);WHR则为腰臀围比。DevendraSingh采用这两个因素制成了体型轮廓图,包括男性和女性。3.4内隐联想测验身体意象的研究范式一般是快速呈现与身体相关的照片或者词语(通常在50ms以下),来进行阈下启动,然后请被试对接下来出现的照片或者词语进行判断和反映,最后对被试的内隐身体意象以反映时间作为标准进行评定。

6、4影响因素4.1媒体大部分研究承认,媒体会对女性身体意象产生负面的作用。例如,它将会使女性更多的对体重进行关注、产生更强的自我意识,由此伴随更多的低自尊、消极情绪、对自身吸引力觉知的减少以及负面的身体意象。4.2家庭Rieves和Cash(1996)的研究显示,家庭对于身体意象的影响主要产生于父母方面,父母关于自身以及子女身体的观念和态度将会极大影响子女对于自己身体的态度。假如父母拥有负面的身体意象,不满意自己的身体,那么这种态度将会影响子女,他们更容易拥有消极的身体意象。[1]2.3同伴同伴对个体的身体意象

7、同样产生影响,他们不仅作为个体的社会参照体系,同样也为个体提供社会信息。Stormer和Thompson(1996)的研究发现,同伴嘲笑是女大学生产生消极身体意象的重要原因。[2]4.4生物因素陈瑞(2007)的研究显示,BMI直接并且间接预测了负面身体意象,BMI值越高,越容易产生负面的身体意象,并且越容易产生低自尊、低自我价值感和节食行为等等。[3]4.5个体心理因素路红与祁禄(2004)的研究显示,低自尊、低自我价值感和高抑郁水平将会导致负面的身体意象。Davis(2000)的研究发现,具有完美主义倾向

8、的个体更容易导致身体意象障碍,饮食障碍以及减肥行为。[4]参考文献[1]Rieves,L,Cash,T.F.(1996).Soeialdevelopmentaifactorsandwomen,sbodyimageattitudes.Soeialbehavioral,11(1):63-78・[2]Stormer,S.M,Thompson,J.K.(1996).Explanationsofbodyima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