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认识

对“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认识

ID:46663982

大小:61.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1-26

对“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认识_第1页
对“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认识_第2页
对“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认识_第3页
对“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认识_第4页
对“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认识_第5页
资源描述:

《对“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认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对“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认识柳树店乡沙岗小学肖兆毅我校本学期积极响应中心学校的号召,认真学习“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努力优化课堂教学。年青教师以“三疑三探”教学模式授课,互相学习、听课,议课,探究教学的有效性,总结经验,反思不足,提出改进意见。作为其中的组织者和参与者,我积极参加本次校本教研活动,经过将近一个月的学习、试验,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发现了在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对“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理解:“三疑三探”教学模式,是从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出发,依据新课标的要求和学生的认知规律,让学生学会主动发现问题,独立思考问题,合作探究问题,归纳创新问题,勇于评价问题,同时养成学生敢于质疑、善于表

2、达、认真倾听和不断反思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了他们的组织、表达、思维等方面的能力,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学习,思考、探索、创新。全面体现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实现了教与学方式的彻底改变。其最显著的特征包括1、设疑自探:针对教学目标,设置情景,引导学生自学自探并提出疑问,老师归纳、梳理、补充问题,形成自探提纲;2、解疑合探:对教学任务和提出的问题限定时间,进行合作探究,当堂解决本节课提出的相关疑难问题;3、质疑再探:教师引导学生针对已学知识提出新的问题,深入领会教材内容,探究更全面、更深刻的问题答案。最后,对所学知识进行运用拓展。其意义在于:1、能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三

3、疑三探”教学模式紧扣了一个“疑”字和一个“探”字。一方面,学生有了疑问才会主动思考,主动探索,所以课堂教学就应该从疑问开始,到释疑结束;另一方面,提问需要能力,解疑更需要能力,学生在不停地疑问与探索中寻找着问题的答案,在不断地思考和释疑中提高着自身的能力,在进一步地运用与拓展中丰富着自己的知识,在一次次地实践和创新中体会着学习的快乐。因此,“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就是“用问题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从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2、能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中小学课业负担过重,是当前社会普遍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取消课前预习,不但减轻了学生的课外

4、负担,更重要的是保护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促使了学生课内高效和快乐地学习。此外,由于学生当堂完成了学习目标,基本上不用再布置课外作业,所以学生不存在课外负担的问题。3、能增加教师教学的乐趣:“三疑三探”教学模式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法,使教师真正“活”了起来,虽然课堂上的问题是让学生自己提出,答案又是让学生自己解决,但是这样开放的课堂需要老师有渊博的知识,独到的见解,才能驾驭课堂,又由于学生可以向教师提出各种挑战性的问题,这就迫使教师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素质,也迫使“倦怠”的教师忙碌起来,他们要认真研究教材,开阔视野,才能上好每堂课,才能回答好学生的各种问题,现在一桶水

5、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三疑三探”促使教师必须有持续不断的“源头活水”,于是教师在不断地学习和思考中提升着自己的价值,同时也享受着教学的乐趣。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一些问题,现就这些问题与各位同行进行交流,不到之处,还望不吝赐教。1.“三疑三探”教学模式中,不要求学生课前预习,在“设疑自探”环节中,学生提出问题之前,教师几乎都没有给学生认知新课的时间,这样学生直接提出问题,能否切中新课要害?如果学生提岀的不是核心问题,没有围绕教学目标提问题,那么让学生探讨回答那些问题吧,课堂时间不够用,也不能突出本课重点,不回答吧,就会打击学生提问的积极性,教师该如何处理?我认为:在“设

6、疑自探”环节中,在学生提出问题之前,教师应给几分钟时间,让学生浏览所学内容,经过快速思考或在老师的引导下再提出问题,这样可能提出的问题质量会更高一些,也更能靠近教学目标,教师整理补充起来也比较容易,不至于在设定问题上浪费时间。2.在“质疑再探”这个环节里,如果学生提不出更有深度的问题,教师该怎么办?如果学生提出了更尖锐的问题教师应该怎样做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我认为:在“质疑再探”这个环节里,如果学生提不出更有深度的问题,教师应该尽量引导、培养他们进一步质疑的能力,如果这节课内容确实没必要再次质疑,教师也不应该非要套“三疑三探”的死模式,应该灵活处理,遵循“无疑不探”的原则,进入下一个环节。

7、如果学生提出的问题很棘手,很尖锐,教师不应该要求学生立即回答,应该给时间,让学生再讨论,思考成熟后再回答,不要为了完成任务而走形式。对于“三疑三探”教学模式,我们要活学活用。3•在“运用拓展”这个环节里,教师应该如何指导学生编拟习题?如何掌握全体学生的做题情况?我认为:这个环节主要是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教师在巡视时要重点关注学困生和中等生的编题情况,学生展示习题要体现知识的基础性和拓展性,要注重学生所编题的质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