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医学概论2

基础医学概论2

ID:46666749

大小:86.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1-26

基础医学概论2_第1页
基础医学概论2_第2页
基础医学概论2_第3页
基础医学概论2_第4页
基础医学概论2_第5页
资源描述:

《基础医学概论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基础医学概论第二部分名词解释免疫:对“自己”或“非己”的识别,并排除“非己”以保护体内环境稳定的一种生理反应。抗原:某些物质能与淋巴细胞抗原受体特界性结合,刺激机体产牛•特界性免疫应答,并与相应免疫应答产物发生特异性结合反应的物质抗体:机体B细胞受抗原刺激示,转化为浆细胞,并由浆细胞产生的免疫球蛋白。超敏反应:指已致敏机体,再次接触同一抗原时,造成机体生理功能紊乱或病理损伤心力衰竭:在各种致病因素的作用下,心肌原发或继发性收缩和/或舒张功能障碍,使心输出量绝对或相对降低,不能满足机体的代谢需要的病理过程呼吸衰竭:由于外呼吸功能障碍,导致PaO2低于60mmHg(8.0kPa),伴有或不伴有P

2、aC02升高超过50mmHg(6.7kPa)的病理过程。肺源性心脏病:呼吸衰竭常伴冇肺动脉高压,从引起右心肥人和衰竭,即肺源性心脏病肝,性脑病:继发于严重肝病的精神神经综合征称为肝性脑病。问答题1、免疫有哪三大功能及其病理表现功能生理性反应(有利)病理性反应(有害)免疫防御清除病原生物及其他抗原超敏反应,免疫缺陷病免疫稳定清除损伤细胞或衰老的细胞自身免疫病免疫监视清除突变或畸变的恶性细胞恶性肿瘤、持续性感染2、简述免疫球蛋白的生物性活性结合抗原(屮和作用),活化补体,通过胎盘和粘膜,结合细胞,具有抗原性3、简述免疫应答基本过程抗原识别阶段免疫细胞的活化、增殖、分化阶段免疫效应阶段4、抗体再次

3、免疫应答的特点有哪些?伏期短;抗体浓度增加快;抗体合成快速到达平台期,平台高,持续时间长;维持时间久;诱发再次应答所需抗原量小;再次应答产生的抗体主要为IgG;抗体的亲和力高(速发型),青霉素过敏性休克(细胞溶解烈或细胞毒烈),新生儿溶血症(免疫复合物型或血管炎型),血清病(迟发型),接触性皮炎5、超敏反应有哪些类型?各举一例。I型超敏反应II型超頌反应III型超敏反MIV型超敏反应6、简述速发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变应原通过各种途径进入机体,某些个体能产生IgE抗体,通过英Fc段与组织中的肥人细胞,嗜碱性粒细胞表面的FoR结合,机体处于致敏状态。当再次接触相同的变应原,变应原可了以吸附在肥

4、人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农面的相应的IgE抗体结合,引起上述细胞颗粒释放过敏介质,导致平滑肌收缩,腺体分泌增加,小血管及毛细血管扩张和通透性增加,岀现一系列过敏发作症状。7、左心衰竭表现呼吸困难的三种形式从轻到重一次是什么?劳力性呼吸困难,端坐呼吸,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8、简述肝性脑病的诱发因素。消化道出血,酸碱平衡紊乱,镇静药和麻醉药使用不当基础医学概论第三部分名词解释脑死亡:指全脑的功能永久性停止,-•般以枕骨人孔以上全脑死亡作为脑死亡的标准健康: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或疼痛,而且是一种躯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处于完好的圆满状态应激:指机体在受到各种因素刺激吋所出现的非特杲性反应肥大:细胞、组织和器

5、官的体积增大称为肥大变性:变性是细胞内或细胞间质出现界常物质或正常'物质界常积蓄的病理现象,通常伴有功能低下坏死:坏死是活体的局部组织。细胞的代谢停止,功能丧火,出现一系列特征性的形态学改变,引起不可逆性死亡梗死:山于动脉血流供应中断,且不能建立有效的侧支循环,引起局部组织缺血性坏死炎症:炎症是指具有血管系统的活体组织对致炎因了所发生的防御为主的反应渗出:炎症局部组织血管内的液体和细胞成分经血管壁进入纟R织间隙、体腔、体表及粘膜表面的过程。肿瘤:肿瘤是机体在各种致癌因素作用下,局部组织的细胞在基因水平上失去对其生长的正常调控导致界常增生而形成的新生物急性肾功能衰竭:各种原因在短期内引起仔脏泌

6、丿求功能在短期内急剧降低,以致不能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的病理过程肾性高血压:因肾实质病变引起的高血压问答题1、何为APP,有何生理作用?APP是急性期反应蛋白生理作用:抑制蛋白酶,清除异物和坏死纟R织,抗感染、抗损伤,结合与运输功能2、发热的整个过程分几期?试述各期热代谢特点?体温上升期、高热持续期、体温下降期上升期热代谢特点:产热增多,散热减少,体温上升持续期热代谢特点:产热与散热在较高水平保持相对平衡下降期热代谢特点:散热大于产热,体温下降3、休克按原因可分为几类?试各举一例。失血性休克,见于外伤出血引起的休克烧伤性休克,大面积烧伤引起的休克创伤性休克,严重创伤导致的休克,自然灾害引起的骨

7、折感染性休克,革兰阴性菌感染引起感染性休克过敏性休克,过敏体质者注射某些药物可引起过敏性休克神经源性休克,常见于剧烈疼痛引起血管运动屮枢抑制心源性休克,大而积急性心肌梗死引起的休克4、休克早期、休克中期的微循环变化特点及机制以及对机体的影响?休克早期微循环特点为少灌少流、灌少于流。机制是交感神经兴奋,儿茶酚胺释放,英他收缩血管体因子的释放。影响:冇助于休克早期动脉血压的维持,冇助于心脑血液供应的维持休克屮期微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