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青少年德育策略

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青少年德育策略

ID:46667575

大小:72.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11-26

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青少年德育策略_第1页
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青少年德育策略_第2页
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青少年德育策略_第3页
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青少年德育策略_第4页
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青少年德育策略_第5页
资源描述:

《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青少年德育策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青少年德育策略摘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青少年德育工作中具有重要作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不足引起了许多青少年德育问题,其原因主要是急功近利的教育指标体系阻碍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发展以及德育屮对屮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认识不到位。为此,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课堂教学应“知”和“行”渗透相结合、“个”与“众”渗透相结合,同时要重视经典阅读,重视校园文化建设,青少年德育中只有充分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才能造就又红又专的新时代接班人。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青少年德育;策略中图分类号:G40-0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

2、673-2596(2015)12-0042-03所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指对受教育者所进行的旨在促进其人性境界提升、理想人格塑造以及个人与社会价值实现的教育,其实质是人性教育,其核心是涵养人文精神[1]。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青少年德育工作中的应用元素分析目前,人们对于我国教育改革关注的重心主要停留在体制上。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2]的颁布,使人们认识到教育体制改革的必耍性。虽然说德育是教育屮的重屮之重,但是冃前德育存在的问题背后的文化因素是什么则思考的不多。我们应当更关心德育体制背后的文化指向、文化动

3、力乃至文化阻力,从文化更新的角度思考德育体制改革也许更能切中要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内容涉及到:大到富国强民、治国安邦,小到爱国敬业、修身养性等诸多方血。例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中国近代两大历史任务是:一是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二是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这是杜甫等知识分子的永恒追求。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这是韩非子等士大夫的一贯追求。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但令身未死

4、,随力报乾坤”,“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是文天祥等爱国志士的夙愿。有时就是咬文嚼字,我们也能从一个个简单的方块字屮悟出深刻的道理。女山“勇”,《说文》:“勇,气也。从力甬?。勇或从戈用。恿,古文勇从心。”本义:果敢,胆大。西汉文学家贾谊在《贾子道术》中说:“持节不恐谓之勇,反勇为怯。”“勇”的下部分是力量的力,是说为人处世时要给力。再如:“闻”。《说文》:“闻,知闻也。从耳门声。形声。从耳,门声。”本义是听到的意思,如《礼记?大学》:“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孔子的意思是:

5、“与见多识广的人交朋友是有益处的。”反面的如:“勇”的反面“怯”,是竖心旁加来去的去,是指言行时不长心。再如:人不能好色,因为“色”字头上是把“刀”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说是如何树人的文化,它如同我们人生旅程中的定海神针。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有利于加强青少年的爱国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培养他们的社会和谐意识,塑造他们良好的道德品质,引导他们树立止确的价值取向,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梁启超曾说:“德育、智育、体育三者,为教育缺一不可之物。”俗话说:“体育不好出废品,智育不好出次品,德育不好出危险品,美育不好出残品。”

6、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以培养人完善的人格为主要目的,重视道德教育,即所谓的贵“做人”。要提升德育,首先必须确立人文素质教育理念,加强屮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把传统人文精神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青少年德育中的活动设计与实施(一)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弘扬文化的实质是宣扬…定的价值观。人本主义向來被认为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3]。“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下亲上,则上安;下畏上,则上危。故主道莫恶乎难知,莫危乎使下畏己。传曰:恶之者众则危

7、”;“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昔三代之兴也,谋必度其义,事必因于民。故度义因民,谋事Z术也”,“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明主不厌人,故能成其众;士不厌学,故能成其圣”,自孔子、孟子、荀子等大儒学家和墨子、晏子、管仲等大思想家开始,一贯坚持以人为本的人本主义立场。我们在养成学生独立人格的同时,也要引导学生养成“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价值观。校园文化是素质教育的载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古就有移风易俗、教化民众的道德力量,所以在校园中推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失为推陈出新、互惠共赢的好方式。例

8、如,安徽省秉承高素质人才培育的宗旨,今年5月,举办了“校园大舞台一一徽风皖韵进校园活动”。除演出外,还安排了艺术教育专家讲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